(大连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伴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医学领域中患者所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治疗或检查的结果,同时还涉及到治疗与检查本身对于身体的负面影响。临床中,无痛胃肠腔镜检查时需要采取麻醉处理,但是麻醉处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患。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麻醉科在临床中的作用以及价值地位,本文围绕着快速康复外科进行针对性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无痛胃肠腔镜;麻醉;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130-02
麻醉是无痛胃肠腔镜检查中必要的基本性环节,其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周边神经的传导功能,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但是,在临床当中,伴随着麻醉药物的持续性应用,在降低疼痛感受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机体神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无痛胃肠腔镜检查之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健康。对此,探讨无痛胃肠腔镜检查的麻醉问题及其对策。
1.无痛胃肠腔镜检查的麻醉问题
无痛胃肠腔镜检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循环不稳定。通过总结分析之后发现,和患者自身的基础状况、麻醉药物的抑制性作用、腔镜检查操作等因素而导致的干扰以及不良刺激都会导致患者的循环不稳定,个别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大幅度改变,一般需要采取血管活性药物处理;(2)呼吸不稳定。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原因,无痛胃肠腔镜检查会导致低氧血症、通气不足、误吸、气道阻塞等症状,一般需要采取给氧治疗或辅助呼吸等治疗措施;(3)心率失常。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一般是因为患者的循环功能不稳定、药物影响、电解质或酸碱平衡丢失、自主神经平衡丢失、腔镜操作刺激等因素所导致,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处理;(4)延迟苏醒。延迟塑性是麻醉危害因素之一,一般与患者的病历状态、个体生理状态相关,部分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5)其他。无痛胃肠腔镜检查还会导致药物过敏、检查后疼痛、出血、穿孔等问题,因为工作的缺陷也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从而引发医患矛盾,甚至导致麻醉医师承担额外的责任。
2.无痛胃肠腔镜检查麻醉的改进策略
2.1 术前改进措施
首先,用药方案的优化。传统的术前用药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的采取抗胆碱能药物,一般是以阿托品为主,目标是控制麻醉诱导与管理过程中的分泌物量[1]。另一方面是适当的镇静药物,一般是以苯巴比妥钠、咪唑安定为主,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但是用药之后也会对患者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流入口干舌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伴随着个体化处理理念的普及,麻醉医生需要在用药与监护方面更加注重安全性与个性化,术前用药除了上述的功能以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尽可能调整麻醉效能并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实现早期苏醒的同时稳定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控制术后疼痛感受减少并发症。其次,禁食的优化。快速康复外科提倡术后胃肠功能的早起恢复,所以要求术前禁食与禁水种类、时间需要适当改进[2]。当前已经有部分国家的麻醉学会提出了缩短禁食、水时间,例如流质食物的禁止时间为术前2小时,易消化食物的禁止时间为术前6小时,但是对于这具体的进食量无明确的说明。针对我国社会环境,临床中仍然有一定的禁食禁水改进空间,但是这一改进标准必须根据临床无痛胃肠腔镜检查治疗的特征而决定,需要麻醉科通过大量临床经验与研究而确定。
2.2 术中改进措施
首先,麻醉方法的优化。伴随着神经刺激与超声引导之下的神经穿刺、定位技术的不断普及,周围和中轴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也被重新定义,其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并发症少以及镇痛效果理想逐渐成为麻醉科的主要任务[3]。对于麻醉方式而言,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选择仍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决定。以局部麻醉为例,这一种麻醉方式属于最安全与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因为外科医生需要亲自试试,技术要求比较高,阻滞效果不全面,患者疼痛的情况发生率较高。在这一方面,麻醉科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对麻醉镇静药物的选择以及使用方法方面的改进,保障麻醉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这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的基础麻醉技术;其次术中安全防护措施。将患者的头偏向于一侧,同时让胃内容物从口角中逐渐流出,对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患者,需要及时清理上呼吸道和气管导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规避因为这些液体刺激咽腔气管黏膜,从而形成气道梗阻。正确掌握吸痰的方式方法,动作应当轻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粗细合适的吸痰管,每一次的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同时吸引的复压不能超过0.05kPa,吸痰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血样饱和度以及心率是否存在异常。另外,因为患者的体表面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大,其代谢率更高,再加上体温调节中枢的不成熟,导致患者很容易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形成明显的体温变化,所以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状况,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室温控制,病房温度需要进行严密控制,在苏醒期间尽可能保持病房环境的稳定性,尽量少的开门、开窗,输入加温液体,同时实行体温实时监测等措施。
2.3 术后改进措施
术后的作用主要是在于镇痛方面。术后的疼痛会加重应激反应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与恢复的关键性因素[4]。传统的术后镇痛一般是采取阿片类药物为主,但是有可能发生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痛觉增敏以及剂量依赖性等问题,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之下,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并用的镇痛方式,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的将减少与控制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实现持续性硬膜外镇痛效果,并且可以借助神经传导实现书中创伤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性,减少与控制术后肠道麻痹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在进食与活动。在快速康复外科当中,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的恢复。
在无痛胃肠腔镜检查之后的苏醒期,患者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精神异常,例如意识模糊、哭闹、挣扎、目光呆滞、躁动不安等。患者在进入到苏醒期之后,需要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情况下是以约束带的方式制动患者的四肢,同时确保固定的可靠性,但是需要一不影响局部血流循环作为基本标准。各类型引流管、敷料、输液管道需要妥善的固定处理,预防因为患者的躁动、挣扎等脱管、坠床。在苏醒期,因为呼吸、循环功能等方面的障碍,普遍会形成一定的躁动情绪,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在患者躁动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关注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的观测方式可以以探头夹在耳廓处,以此防止脱落现象。
3.总结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的广泛推广基础上,无痛胃肠腔镜检查期间需要对麻醉措施进行针对性改进,具体而言为术前治疗、麻醉方式与用药、改善术中环境、加快术后恢复以及改善术后镇痛效果等,从而规避各种麻醉问题,提高麻醉效益,优化检查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董伟琼,赵红,王秋容.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合并心血管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14(A01):36-36.
[2]刘兴建,任和.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15):2028-2032.
[3]王津燕,岳辉,王金萍.盐酸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3):308-310.
[4]崔蕾,徐海军.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2):3628-3631.
论文作者:李依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患者论文; 胃肠论文; 术后论文; 麻醉科论文; 药物论文; 这一论文; 方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