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电力工业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吕新丽

浅析中国电力工业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吕新丽

(黑河供电公司 黑龙江 164300)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为GDP年均增长9.8%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93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2006、2007、2008年连续3年以每年一亿千瓦的电力建设速度展,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如此之大的电力建设规模,基本上满足了对电力的需求,为未来我国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同样面临资源和环境两个瓶颈。目前,中国人均装机仅0.54千瓦,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电力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电源结构不尽合理。中国发电量的80%以上来自煤电,大量消耗煤炭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和运输压力。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与电源的结构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局部地区“窝电”和缺电并存。电力市场化改革任务还未完成,电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电网调度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此外,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电力市场供需关系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为电力工业的结构优化增加了困难。

二、电力工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核电和水电虽然是清洁能源,但也面临着资源有限性的问题。核燃料铀的储量不容乐观。根据2007年世界铀资源红皮书,全球已探明的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公斤的铀资源总量为546.9万吨,按2006年全球天然铀消耗6.65万吨计算,可用82年。我国现在探明的天然铀储量只能供4000万千瓦装机运行50-60年,实际产量也严重不足,未来大规模发展核电所需的铀燃料只能主要依赖进口。2008年,世界上共有438座核电站运行,44个在建(新开工项目大多在中国),计划新建的核电站超过200座。随着核电热在全球再度兴起,对铀资源的争夺必将日趋激烈。水电方面,根据2006年最新的资源普查,我国大陆水力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4.02亿千瓦,而且怒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水能资源是否适合开发尚有争议。因此,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2050年水电装机4.8亿千瓦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

1、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陆地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3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陆地上的2倍~3倍,可利用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亿千瓦。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有关政策,计划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达到1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56万千瓦提高至2000万千瓦。但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成本比常规热电(主要是燃烧煤炭)技术成本高,只有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的电价措施,可再生能源发电才能与煤电竞争。2003年的电价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参与市场竞争,允许可再生能源电量优先上网。但由于政策不完善,电力部门没有把新能源发电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力工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力工业推行集资办电,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的投资主体,形成了一批独立发电厂商,改变了中央独占发电市场的格局,改善了投资来源单一、投资不足的问题,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虽然电力工业投资出现了外资、民营资本、股份制等其他资本种类,但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体,非国有资本难以进入。多元投资主体兴办输电和配电网,特别是超高压电网尚未突破,非国有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输电、配电等垄断领域的渠道不畅。

四、对策建议

1,加大西部和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建设,减轻对运输与东部环境的压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煤电应立足于优化结构,节约资源,重视环保,提高技术经济水平。鼓励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新建燃煤机组的单机容量一般要在60万千瓦及以上,调峰能力均要达到50%以上。积极开发大型煤电基地并初步形成规模。适当建设负荷中心电厂和路口、港口电厂,提高受端电网安全稳定性和接受西电东送能力。在缺水地区,推广空冷机组等节水型机组建设。

2,进一步重视和鼓励发展热电联产,赋予热电联产发电优先上网权,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加大中小燃煤热电联供和凝汽式火电厂的改造,将它们改造成为利用天然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或热电冷三联供的电厂。通过优先上网,鼓励城市负荷中心的电力大用户,自建自备分布式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装置,改变工业锅炉不发电、火电厂不供热的状况。

3,科学制定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

在电力规划体制上,应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企业关于电力规划的职能界定;在制定和落实区域、省级电力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跨区域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处理好地方政府在财税体制和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抓紧完善电力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与权威性,坚决制止规划实施过程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4,促进电力工业与其他工业协调发展

促进电力工业与发电能源和铁路运输之间协调发展。按照有利于实现安全、稳定、环保、高效、经济的能源工业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和实现煤炭、电力、运输等系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综合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构建煤电油运综合体系。

5,加快完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

应加强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推动《能源法》尽快出台。争取在2010年底前完成《电力法》修订工作,明确电力行业的监督管理、电力行政执法,电网公开、公平、公正调度管理,电力市场的建立与运行,供用电秩序的维护,法律主体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外电力立法的成功经验,将电力规划、电力监管、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安全等有关制度和规则在新《电力法》中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硅谷.2008/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电力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01.

[3]我国电力市场有效竞争状况实证分析.供电企业管理.2007/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电力市场条件下电网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2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孙元章、李裕能,中国电力出版社.

论文作者:吕新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国电力工业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吕新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