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不断提高论文,治党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9)06-0025-04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同时全会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建设科学化”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指出了方向性目标和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要求,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抓手之一。按照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要学习继承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历史经验是人们认识现实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马克思说过,历史常自行重演。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是螺旋式发展,它既重复出现,又不完全重复,是更高阶段的回归和发展。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以史为鉴,学习继承建国后从严治党的宝贵历史经验。
60年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清醒地预见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的思想,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他把进京执政比喻为“赶考”,提出绝不做李自成。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在党内出现特权阶层。他发动了整党整风、“三反五反”等运动,亲自批准枪决刘青山、张子善,借以教育广大干部。1956年党的八大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面对改革开放后党内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邓小平告诫全党:“这股风来的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②为了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了整党的决定。从1983年开始,用3年半时间,对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进行了全面整顿。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③的重要思想,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在全党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进行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上述一系列重要举措,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倡导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严厉惩治腐败,制定和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一批重要党内法规。2005年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从严治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5月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党的队伍就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损失。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其主要特点是: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同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管党治党的长期任务和重大转折关头突出抓党的建设结合起来;把管党治党的理论指向和运用具体的载体抓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推进了执政党建设的发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是通过总结执政党建设60年来的历史,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要立足变化中的客观实际
所谓科学化,首先是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勇于面对现实、正确判断形势,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这是科学化的生命力之所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党的建设的实际状况,既对党的建设的总体状况作了充分肯定,也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来说是一场挑战自我的革命。这种“革命”,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则意味着削弱手中的特殊权力,挤压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空间。在前苏联共产党内,由于长期实行个人集权制和官僚特权制,在党内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为了保护其既得利益,本能地抵制和抗拒任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这是造成其最终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既得利益者也是可能产生的。为此,一些领导干部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常常采取“选择性执行”,不愿动真格的。从深层次说与他们的既得利益作祟有直接的关系。
2.党长期执政带来的钝力影响。党长期执政容易产生松懈情绪。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党领导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业绩。但如果一味躺在历史的光环里,昔日的辉煌就会成为不思进取的历史包袱。党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掌握着军队和专政工具,控制着大量国家资源。在这种环境下,即使一些党组织或党的领导机关出现某些失误和错误,即使一些领导干部出现腐败问题,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危及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也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缺乏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放松从严治党。
3.党员主体地位的缺失。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在党内的地位一律平等,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二是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党员的授予,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受托和委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但在现实中由于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加上缺乏民主氛围、信息不对称,使得普通党员无法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较为普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课题组《党员监督权利实现条件、问题与对策》一文提供的调查结果,党员及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对党内事务特别是重大事务知情很有限,认为自己“知道”的只占15.9%,只“知道一些”的占71.45%,“不知道”或“无从知晓”的占12.47%。对党务公开,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的只占12.35%;认为“重要的没公开,次要的公开了”的占62.72%;认为“党内秘密太多,党务公开严重不足”的占18.84%。④所谓“书记是绝对真理、副书记是相对真理、委员服从真理、党员没有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对其主体地位缺失的无奈。
4.体制和机制的弊端。政党是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实现其利益而奋斗的政治组织,而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二者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边界,但在我国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着党政不分的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⑤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虽然上述问题有所解决,但邓小平批评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⑥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党的领导机关或党组织陷入纷繁复杂的事务工作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抓党的自身建设,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要抓住主要问题,重点推进
提高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目标的科学化,也包括过程的科学化和方式方法的科学化。结合当前实际,应当突出重点,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形成合力。重视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一条建党原则和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加强思想教育始终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学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大意义的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仅是中央的事,也不仅是党委工作部门的事,而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重大责任,只有全党上下高度一致,管党治党,才能形成合力。当前特别要警示广大党员的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执政的时间越长,执政风险增加的可能性越大,越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则办事。每个党员既要当好管理者,也要当好被管理者,把按党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和为党把好防线结合起来。
2.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注重抓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作用,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历经60年风雨考验始终保持坚强有力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现在有7500多万党员,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大”带来管党治党的难度,但“大”也是管党治党的优势。只有让广大党员来监督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才不敢松懈。只有党员人人起来负责,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发挥党员在管党治党中的主体地位。党员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是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放在突出位置。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要在党内营造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敢讲真话、敢讲心里话的氛围。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党员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拓宽渠道、搭建平台。
3.治党先要治“吏”。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国之初,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曾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官员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⑦治党先要治“吏”,要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特别是对于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要严加惩处,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高发势头。要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的监督就要行使到哪里。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
4.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消除妨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体制性障碍,必须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⑧时至今日,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也是造成管党治党不严的一个重要原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的领导制度,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应由政府讨论、决定,不再由党委发指示、作决定,使党委能够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力量抓好党的建设,从而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制度和体制保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也要稳妥。改革者不但要比革命者更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而且在对社会变革的控制上也必须更加老练。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C].1991(4):1438-1439.
②⑤⑥⑧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28,328-329,329,328.
③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4.
④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9(8):110.
⑦党建经纬.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