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埃及和叙利亚的统一和分裂_纳赛尔论文

见证埃及和叙利亚的统一和分裂_纳赛尔论文

目睹埃、叙的统一与分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6年5月30日,我国同埃及正式建交,外交部部长助理陈家康任大使。同年8月10日 ,我国同叙利亚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原广州市副市长、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陈志方出任 大使,我被任命为驻叙使馆二秘,负责调研工作。可建馆后1年多的1958年2月,同我国 建交最早的这两个阿拉伯国家突然宣布合并组成统一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 首都设在开罗。因此,我国政府决定,撤销驻叙使馆,在大马士革设总领事馆,保留商 代处和新华分社。陈家康任驻阿联大使,陈志方大使奉调回国,原参赞施谷担任首任总 领事。我在总领馆工作1年后,于1959年1月调至开罗,待命准备去摩洛哥帮助建馆,后 留驻阿联使馆,仍负责调研工作。埃、叙统一后约3年,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突然发 生军事政变,脱离阿联,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埃、叙从此又成两个国家,我驻大 马士革总领馆改为大使馆。埃、叙统一又分裂,这段特殊经历,反映了阿拉伯各国相互 关系的复杂性和一些基本特点,我目睹了全过程,现回忆叙说于下,或许对了解阿拉伯 国家间的关系会有些帮助。

叙利亚国土面积不大,仅18.52万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重要,是东西方交通要道,首 都大马士革是世界最悠久的古城之一。661~750年,以叙利亚为中心,阿拉伯人建立起 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食帝国——倭马亚朝。12世纪,阿拉伯抗击十字军的 民族英雄萨拉丁是出生于底格里斯河畔、在叙生活长大的库尔德人,他曾建立起包括叙 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在内的阿尤布朝,去世后葬于大马士革。19世纪中叶,由于奥斯 曼帝国的专制暴政和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争夺,阿拉伯民族日益觉醒,首先发韧于文化复 兴,最终转化为阿拉伯民族的政治解放运动。叙利亚一直是阿拉伯民族主义文化运动的 中心之一,被称为“阿拉伯民族主义跳动的心脏”。一战前后出现的“阿拉伯觉醒”的 中心思想,是要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可战后阿拉伯世界却 被英、法瓜分。二战中,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首先是叙利亚和黎巴嫩人民反 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与此同时,叙利亚人阿弗拉克和比塔尔在1944年提出“阿拉伯 社会主义”概念,于1947年4月成立了旨在复兴阿拉伯的政党——阿拉伯复兴党(1953年 ,阿拉伯复兴党同胡拉尼领导的阿拉伯社会党合并,称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简称复兴党 ),并为它确立了“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纲领。他们强调,复兴党的民族主义不局 限于某个阿拉伯国家,而是包容整个阿拉伯世界。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 推翻了埃及的法鲁克王朝,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打败英、法、以3国的入侵,在阿 拉伯世界声名大振,叙利亚广大群众和大多数党派都把纳赛尔视为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 雄和革命领袖。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统一,一直是阿拉伯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埃及 革命胜利后,便成为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本营,纳赛尔又十分重视阿拉伯统一事业,这 是埃、叙和平与迅速统一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但推动埃、叙1957年统一的直接原因则是由于叙、埃都面对美国填补中东“真空”的 “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威胁,尤其是叙利亚,是“艾森豪威尔主义”的首要打击对象。

二战后,美国在阿拉伯世界仅能控制海湾地区的一些石油生产国,随着英、法在苏伊 士运河战争中失败而从中东撤退,美国便急不可待地要“填补”英、法撤退而留下的“ 真空”。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美国中东政策特别咨文”, 咨文认为,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的门户,占有约2/3已探明世界石油储量,如失去 中东,将是一个“悲剧”。于是他打着反对来自国际共产主义危险的旗号,制定了对中 东的“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要求必要时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卫西方国家的利益。 艾森豪威尔主义一出笼,便遭到埃、叙等阿拉伯国家的反对。由于埃及刚取得反侵略战 争的胜利,而叙利亚的进步力量较强,同苏联的关系密切,反美态度也最坚决,是当时 阿拉伯国家中唯一没有接受美援的国家,随着阿、以矛盾加深,叙群众的反美情绪又日 益高涨,于是美国便拿叙利亚开刀。美首先利用一些右派政党进行倒阁活动,没有成功 。接着,通过一些右翼军官策划颠覆叙民族主义政权,也遭失败。这激起了阿拉伯国家 的普遍反对。叙政府撤换了一批亲美军官,驱逐了3名美外交官。美国随即炫耀武力, 派第六舰队多次驶往地中海东岸,空军也奉命处于戒备状态,美机还曾五、六次侵入叙 领空。与此同时,美以保证向土耳其军队提供武器为诱饵,唆使土在土、叙边界集结重 兵;以色列也动员了大批军队,准备对叙“采取行动”,从而在1957年7~8月间围绕叙 利亚问题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国际危机。面对美国的压力,叙进一步向苏联靠拢。苏联则 支持叙向联合国提出控诉,警告土耳其如破坏边境和平,苏准备派出武装部队,苏还与 叙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纳赛尔从一开始就反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真空”论,认 为中东并不存在什么“真空”,该地区已由阿拉伯人主导。在纳赛尔看来,艾森豪威尔 主义的企图显然是要孤立埃及,破坏埃及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领导地位。1957年9月9日 ,纳赛尔在一份公开声明中攻击美国的中东政策,保证无条件支持叙利亚。10月,埃及 派出5000人部队,在叙北部拉塔基亚港口登陆,支持叙反击土耳其的军事威胁。在国际 舆论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谴责下,土被迫撤军,叙利亚危机得到缓解,但仍面临着美 国的颠覆和土、以的军事压力,叙国内要求同埃及合并的呼声日益高涨。埃、叙两国都 实行共和制:两国执行相似的对外政策,主张反帝、反殖,维护民族独立;两国领导人 都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旗帜。因此,埃、叙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团结反 帝和实现阿拉伯民族复兴的愿望,这是当时中东和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

其实,当时的叙国内的政治斗争复杂,埃、叙匆忙合并缺乏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同时 也是纳赛尔以阿拉伯统一为名实行其大埃及政策欲称雄地区的反映。因此,埃、叙匆忙 合并存在许多消极因素,注定后来要走向分裂。

1946年,叙获得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但政局长期动荡,起因首先是由 于第一次中东战争失败,国内政治矛盾激化,仅1949年就发生过三次军事政变。1950年 11月,得到美国支持的施舍克里军人集团再次发动政变,开始了近3年的军人独裁统治 。1954年,叙广大人民群众反对独裁统治的浪潮高涨,施舍克里被迫辞职,流亡国外。 同年9月叙举行议会选举,政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政治力量——代表大地主和 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党及国民党在选举中受挫,新兴的左翼党派以及中间独立派人士 所获席位上升。叙共当时处于半合法地位,总书记巴格达什虽只获得一席,但与复兴党 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工农群众、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中有较大影响。右翼社会民族党和阿 拉伯解放运动也拥有一定席位。经过激烈斗争,1956年12月,在议会中成立了“民族阵 线”多数集团,组成新政府。该集团系复兴社会党和共产党发起,包括中间派民族资产 阶级代表人物阿兹姆领导的民主联盟和国民党的一些人士,联盟签订了反帝和民主要求 的“国民公约”,作为施政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兴党在议会中获得16席,在内阁获 得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两个重要职位。复兴党是泛阿拉伯的民族主义政党,拥有较完整 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其基本成员是城镇逊尼派穆斯林和阿拉伯基督徒中的小工 商业者、知识分子以及农村的中农和较富裕的农民,在学生和军事院校的士官生中也有 相当影响。复兴党进入内阁后积极推动与埃及统一的谈判。此时,在“民族阵线”中, 代表民族工商业者利益的阿兹姆所领导的民主联盟在议会中占38席,被复兴党人认为是 在未来新的选举中自己的强劲对手。另一方面,复兴党虽与共产党联合来扩大自己在群 众中的影响,但又担心叙、苏关系日益紧密会使共产党的力量壮大,故欲通过与埃及联 合来扼制民主联盟、共产党和右翼政党的发展。因此,1957年末,在复兴党的大力推动 下,埃、叙统一步伐加快。只是在复兴党内部对如何实现统一也有不同意见,比塔尔赞 成“完全统一”,胡拉尼等人主张实行“联邦制统一”,共产党赞成同埃及建立一种邦 联关系,不赞成合并与统一,阿兹姆也持类似立场;人民党则主张同伊拉克结盟,国民 党倾向同沙特加强联系,而总统库阿特里由于当选时受到纳赛尔的支持,对统一持积极 态度。

纳赛尔执政后,反帝、反殖态度坚决,对外执行积极中立政策,但在埃及内部则一直 坚持反共立场和个人专权。经历了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后,纳赛尔认识到, 阿拉伯是一个统一体,埃及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方面休戚与共,命运 相关,阿拉伯圈子是埃及外围圈子中最重要和关系最密切的圈子。因此,他积极支持阿 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统一,把巴勒斯坦事业当作包括埃及在内的全体阿拉伯人的事业 ,但强调埃及特性的法老主义在埃及根深蒂固。二战后,埃及民族工商业在阿拉伯世界 最为发达,纳赛尔受大埃及主义思想的影响很深,一直强调埃及是阿拉伯斗争的“先锋 ”和阿拉伯统一的“核心”,在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统一的同时,要实现埃及 称雄阿拉伯世界的宏图,埃、叙合并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起初,纳赛尔比较谨慎,担心叙政治情况复杂多变,党派活跃,左右翼都拥有较大势 力,怕合并后叙进步力量会影响埃及反共政权的稳定,因而反对仓促合并。叙复兴党一 些领导人却竭力鼓动比兹里、萨拉杰等深受阿拉伯民族主义影响的青年军官出头推动统 一。他们不经库阿特利总统和代理国防部长阿兹姆的同意,擅自选派十多名代表在参谋 总长比兹里率领下,飞赴开罗,劝说纳赛尔同意两国合并。这时,纳赛尔提出了两国完 全合并的主张,要求像埃及那样解散叙利亚所有政党,军队合并,不得干预政治,实行 总统负责制,希望年底前完成。叙军方完全接受纳赛尔的条件,认为党派取消后,军方 可独揽叙大权;复兴党则幻想它将在取代党派的“民族联盟”中发挥主要作用,也接受 了纳赛尔的条件;右翼则因基础差,想借纳赛尔之力打击叙共;总统、总理等中间势力 虽也同意埃方条件,但对叙进步势力心存疑虑;只有叙共、副总理阿泽姆和一部分民族 资产阶级和军官担心将受制于埃及,不同意接受纳的条件,但又无力阻止。1958年2月1 日,纳赛尔和库阿特利在开罗正式签署关于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协议。2月21日, 经公民投票,两国98%的选民同意合并,纳赛尔当选为总统,库阿特里被授予“第一公 民”称号,埃、叙分别易名为阿联南部和北部地区。同年3月8日,阿联又同也门建立了 邦联式联盟,称阿拉伯国家联邦。

我驻叙使馆刚建立,就经历叙政府和人民反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斗争,形势紧张,不 可能按常规来进行使馆建设。使馆党委提出“边建馆边对外”的方针,在抓紧建馆(包 括物色馆址)的同时,对外开展友好活动,了解与研究驻在国的形势和有关情况。调研 工作以动态为主,密切注视当前斗争形势,同时考虑到对驻在国和地区情况十分生疏, 要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叙利亚的政治、经济、人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巴勒斯坦等阿拉 伯重点问题。方针是“积极主动而又实事求是”。我们通过报刊和广播以及对外活动紧 密追踪形势发展,及时向国内报告,并积极安排编写有关叙基本情况的材料。虽然人少 事多,我们采取阅读书刊、听人介绍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陈大使带领下,用大 半年时间跑遍叙主要城市和地区,北达叙、土边境的卡米什利,东抵沙漠中的古城巴米 拉遗址,我还陪同来访的我国杂技团访问了南部戈兰高地的库奈特拉,最后编成一本最 早也较完整的驻在国基本情况介绍。

在叙利亚危机中,我国政府积极支持叙抗击美国的颠覆与军事威胁活动。1957年9月7 日,美国务卿杜勒斯就叙局势发表声明,露骨地干涉叙内政。9月15日,陈志方大使代 表我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向叙总理表示支持叙的正义斗争。叙各大报纸将此刊登在显著 位置,有的还作为头条。9月30日,周总理在中叙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美 国正在策动叙利亚的邻近国家在叙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为美国进行直接侵略制造借 口,这不仅是对叙利亚和阿拉伯各国人民的严重挑衅,也是对亚非和平和世界和平的严 重挑衅。10月17日,毛主席致电库阿特利总统,重申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叙人民保 卫独立、保卫和平的正义斗争的严正立场。这一时期,美、英、法等拒绝参加大马士革 国际博览会,我国积极与会,中国展馆被视为博览会的“珍珠”。我国曾派工艺美展、 杂技团访叙。叙在联大、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中都对我国表示更坚决的支持。

叙利亚危机缓和后,埃、叙统一问题又紧锣密鼓,叙何去何从,情况复杂,斗争尖锐 。从第三季度开始,使馆党委将调研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之一,号召全馆动手,发挥全馆 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陈志方大使和夫人王静、政务参赞施谷、郭达凯、办公室主任周党 和文化处负责人方迪槐都以埃、叙统一问题为中心,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外活动,了 解情况,掌握动向。研究室的刘静、金伯雄、马季高、王书钟以及新华社的程良平等同 志更是全力以赴。使馆党委和研究室经常开会,对形势进行分析、务虚。1958年2月中 旬,外交部的通报肯定了使馆的调研工作对部有参考价值。

埃、叙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拉伯人民的反帝、团结愿望和民族主义情绪,对其 他阿拉伯国家也有很大吸引力,对加强中东地区的反帝、反殖斗争有积极意义,但在民 主问题上却倒退了,叙进步势力遭到压制和打击,这对阿拉伯人民的团结反帝事业产生 了消极影响。根据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原则,对埃、叙两国合并成阿联,毛 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致电纳赛尔表示祝贺,《人民日报》发表评论,鼓励纳赛尔坚持团 结反帝。1958年2月10日,周总理在作形势报告时说:我们热烈庆贺这个新国家的成立 ,衷心希望阿联将依靠埃、叙爱国民主力量,有力地推动阿拉伯各国加强团结,击破一 切分裂阿拉伯人民的阴谋,在维护独立和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取得更大胜利。可是, 纳赛尔在4月15日接见陈家康大使时,却表示他对这句话很敏感,强调他是中间派,要 反对右派,反对共产党。他同共产主义者可以合作,但决不能同共产党合作,因为一旦 有党,党员就听党的,而不听他的命令。埃、叙统一后的事态发展证明,我们强调要重 视团结和民主的友好建议是正确的。

埃、叙虽同为阿拉伯国家,但两国国情差异大。在人口构成和宗教信仰上,埃及较为 单一,叙利亚则较复杂;政治上,埃及实行高度集权的总统制,禁止党派活动,叙利亚 却实行多党制和代议制,军人还不时干预政治;经济上,埃及实行“指导性资本主义” ,后又推行“和平的合作社会主义”,实质是利用国家机器发展以埃及军人集团为核心 和领导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叙利亚却在独立后一直实行资本主义自由经营,重视发展 私人资本和对外开放;两国的生活水平也有差异,叙利亚高于埃及。在埃、叙统一后, 纳赛尔不顾两地存在的客观差异,把统治埃及的方式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叙利亚,加 上统一又是仓促完成,缺乏周密准备,因而造成严重后果。

埃、叙统一后,总统权力大,纳赛尔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埃及人在内阁中掌管国防、 外交、内政、工业等主要部门,叙利亚人只能主管几个次要部门。统一后,叙利亚的实 权开始掌握在军情局局长萨拉杰手中。不久,纳赛尔又任命其主要助手阿密尔担任北部 地区的总统代表,全权处理叙利亚事务,实际使叙成为埃及的一个省。在叙利亚,不仅 原有党派都被解散,且限制言论、集会和出版自由,禁止游行,所谓“民族联盟”徒有 虚名,复兴党的期望落空,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被大批逮捕和处死,千余名被怀疑 不忠于当局的叙军官被强令转业或被清洗,叙军中要职均由埃及人占有。埃及还在金融 、外贸等方面对叙进行限制和控制,大批埃及工业品倾销叙市场,致使叙不少工厂倒闭 。后来,纳赛尔不顾叙的实际状况,在叙强行推行埃及式土改和国有化,大大激化了埃 、叙在各方面的矛盾(包括纳赛尔与叙复兴党和军队之间的矛盾,埃、叙资产阶级之间 的矛盾)。1961年9月28日,一批具有民族主义情绪、反对纳赛尔统治的叙利亚军官发动 政变,宣布脱离阿联,更名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并在29日成立了过渡政府。政 变很快得到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的支持。纳赛尔曾派出伞兵企图进行镇压,但未成功。 10月5日,纳赛尔发表演说,表示不反对叙利亚加入联合国和阿盟,不愿在政治或外交 上封锁叙利亚。还说,为了避免阿拉伯人自相残杀,他撤销了出兵叙利亚的命令。

由于考虑到阿拉伯人民的团结反帝事业和当时的复杂情况,我国政府在处理埃、叙关 系问题上持谨慎态度,没有立即承认叙新政府,但保持必要的事务性来往和贸易关系, 通过非官方人士进行一些友好活动。在纳赛尔10月5日发表演说后,我们随即积极向埃 、叙双方做工作。8日,黄镇副部长约见阿联临时代办,认为纳赛尔在广播演说中所持 的立场和做法是明智的,并告知我国准备承认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当天,陈家康大使 也约见了阿联副外长朱菲加·萨布里,表示我国无意介入阿拉伯人民的内部事务,只衷 心希望阿拉伯人民能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阿联政府对我国承认叙利亚政府表示谅解 。鉴于那时台湾当局表示要承认叙利亚新政府,王崇理总领事遂约见叙利亚总理,要求 叙方澄清对“两个中国”的态度。叙总理答称:我们没有要求蒋介石的承认,要求的是 人民中国的承认,是蒋介石自己表示要承认叙利亚政府,对它的承认,叙政府没有正式 公布。过去,叙利亚与蒋帮从来没有建立关系,各阶层人士普遍认为,蒋帮是在钻空子 ,因而感到反感。10月11日,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致电叙总理兼外长,通知我国承认阿拉 伯叙利亚共和国,任命王崇理为驻叙临时代办,随后任命徐以新为大使。

叙政变成功后,为了沟通我驻埃、叙使馆的情况,阿联使馆党委决定派我去大马士革 互通信息。那时,开罗与大马士革间的班机已经停飞,我便同我国购棉小组的同志经贝 鲁特到达大马士革。在叙期间,我同王崇理、周觉等交流了埃、叙分裂后两地的形势和 有关重建使馆工作后,又经贝鲁特返回开罗向使馆领导汇报。

对这次埃、叙统一后又分裂,周恩来总理曾对阿联驻华大使塔拉齐(叙利亚人)深刻指 出:我们一向主张阿拉伯国家之间团结,但团结要建立在对外民族独立以及对内民主这 样的基础上,这样的团结更为有利。至于阿拉伯国家联合的形式,这是阿拉伯国家自己 的事,别人不能置一词。他还说,你们的语言、民族、宗教都是一致的,这样的一个历 史传统条件,有利于联合。但是帝国主义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你们的联合与团结。陈毅副 总理兼外长也在埃、叙分裂后同塔拉齐的谈话时指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民主力 量是一条真理。纳赛尔做得不公,采取吞并叙利亚的政策,结果叙利亚脱离了,对阿联 是一个很大损失。

标签:;  ;  ;  ;  ;  ;  

见证埃及和叙利亚的统一和分裂_纳赛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