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创业和教育的关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业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教育模式。美国的蒂蒙斯教授潜心研究创业学,从“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的角度给出了他对创业教育的定义: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我国创业学专家张宇利认为,创业教育既要在机会识别、整合资源以应对风险、创建企业方面给学员以理念和决策逻辑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在新创建企业管理方面提供学员必要的技能知识,教育目的并不只是让受教育者创办企业,而是通过上述过程培养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
综合上述观点,“创业遗传代码”和“企业家精神”成为了创业教育要重点培育的内容。创业教育所培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可以影响后人的遗传企业家精神,而非单纯的企业创建。
创业教育与教育理论的关系如下:
1.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演绎子系统。当前的教育理论分为三部分,即:哲学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有着内在的演绎逻辑。按照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三者的先后出现顺序,哲学教育理论是在特殊社会变革时期顺应哲学思想的出现应运而出的。同时,另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也必然随之而生,在科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又催生了相应的实践教育理论的形成,通过这一系列的影响,三者之间有着不可斩断的联系,随着新的实践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进步,逐渐应用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并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变革。
按照上述逻辑演绎,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教育理论环境下,创业教育有着较为充分的发展理由:首先,实用主义哲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实用主义哲学在我国进一步发展,为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其次,知识经济时期使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更加全球化,中国要走向世界,就需要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加入WTO之后,国际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对我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加深远,因此,从我国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能够为市场经济注入活力。最后,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在当前体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与教育部门的协助下,可以通过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来促进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对西方一些先进的创业教育理论,可以通过有选择的借鉴,建立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使创业教育能够在中国顺利发展,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
2.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和中介。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向理论突破需要一个飞跃过程,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其飞跃的中介就是教育模式。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首先是通过教育实践再到教育模式的形成,最后形成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是通过既定的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过程中的要素组合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目标。教育模式的内容是通过以下几种要素有机组合起来的,包括:目标、战略、方式、评估。其构成要从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空间方面,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时间方面,四个要素组成的先后顺序是相对固定的。作为教育实践向理论飞跃的中介,教育模式具有两方面积极作用。一方面,教育模式在理论的指导之下,对实践的过程进行了高度的概况总结,将其内容以要素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能够给出若干供教育实践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另一方面,总结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具有典型性的教育经验,鲜明的实践模式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已经充分受到国家的肯定与重视,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所必须建立的教学理念模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以上所谈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可看出,创业教育理论的产生需要以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为前提,它能够将丰富的教育实践总结起来,形成新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而形成创业教育理论,经过二次飞跃再次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3.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教育理论首先是通过对社会中所出现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来形成自身的基础的,按照社会中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价值观来指导教育实践。因此,社会教育与社会价值观成为了教育理论不断发展的两个主要的动力来源。那么,创业教育也同样需要对这两个动力加以重视,通过对社会教育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领会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丰富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并使之被社会认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创业教育与创新密不可分,其出现的背景也是社会中新的教育问题的产生而随之发展起来的,20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崛起对西方创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国内的一些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创业教育的问题,因此,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培养与改革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因此,面对这些新问题,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理论的一部分,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填补了曾经的教育模式中所缺少的部分。
创业教育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核心价值体系仍然是对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当今世界对教育领域的问题过多的偏向于科学技术的教导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创业教育中,对个人价值观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培养要素,避免教育过分功利化,给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价值基础。
在科技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飞速前进的今天,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参加工作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选择,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发展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为了使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能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通过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技能的培养来实现。创业的同时实现创新,对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进一步作出了更加深刻的解释。
4.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元素是教育要素,它是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所以对教育要素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进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同教育理论之间的争论焦点主要就是对教育要素之间的讨论。比如要素主义教育理论鲜明的观点是教育应当以教育者即教师为中心,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则是主张以学生为教育中心。通过分析以往对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可以发现,即便不同的教育理论对教育要素之间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对教育要素的范围却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界定。国外一般都是主要围绕老师、学生、教育目的和教学课程等教育要素进行教育理论分析,但是我们国内主要是以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为教育要素的。虽然很多的教育理论分析都涉及到了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少有理论把社会教育当做一种独立的教育要素来研究,他们通常把社会教育包含在已有的教育要素中来进行研究。
通过观察美国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把社会教育作为教学和教育的全新要素,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也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创业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斯坦福大学注重学员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师资选择方面主要选择有相关经验和创业管理方面经验的社会知名管理者来进行授课,突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第二,以百森商学院所开设的“创业师资研习班项目”为例,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试成绩的提高,而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展示,给学员提供相应的创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第三,美国的卡迪拉克计划就打破了政府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而是通过设立创业中心等手段,与社会中的各种企业建立起外部联系,使高校与企业相连,使社会这一重要要素加入其中,形成良性循环的创业教育系统。
从演绎逻辑方面进行分析,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分支:从建构逻辑方面进行分析,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教育理论量的深化,并且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元素。从创业教育在我国将其引入之后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创业教育有着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总之,依照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我国创业教育的特点是既吸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融合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精华。我们共同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前苏联与我国本土教育思想上的分歧之后,最终逐步完善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同时受到高等教育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有力推动才最终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