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行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理念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体教育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正在逐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本文通过例举主体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些教学行为,期望能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一些可研究的素材,为实验工作者提供一点可借鉴的方法。
一、课的结构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每节课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是设计者(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之所在。以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为例,有的教师是先引导学生复习含有未知数的文字题,接着出示例题,对例题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设未知数并列方程解答,然后学生仿例做题。而有的教师则是先出示例题(叫问题更为妥帖),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此题。教师只组织学生就这些不同的解法作出比较,弄清每种解法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在尝试比较的基础上悟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本质是将未知的问题当作已知的数据参与运算。
不难看出,前者课堂的基本结构是“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体现的是以知识的接受为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对新知“懂不懂”;后者上课的基本结构是“问题情境——合作探究——解释应用”,体现的是以知识为载体,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学习氛围,它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及“能不能”。显然后者提供给学生的发展空间较大,它体现的正是现代主体教育观念。
二、教学设计应体现开放的思维方式
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它不能循规蹈矩,更不能按部就班,它应以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量。比如,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的是最终的数据,而新的数学教学则并重计算技巧与数学思维,尤以数学思维为重。以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为例,传统的问法是:“我有1枚5分硬币,1枚1角硬币,1枚5角硬币,共有多少钱?”而新的思维方式呈现的问题是:“我有3枚不同的硬币, 最多可能有多少钱?”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不仅要运用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其分析、推理、判断能力的提高。可见,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时时体现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主体教育意义下的课堂教学变成现实。
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的备课。传统的备课以知识的最终获得为目的,是直线型的。而教学设计是要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即形成设想,这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可以说,教师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主体性发展实验深入的关键。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个人的体验
与以往教学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相比较,主体性发展教学强调尊重差异,并把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而加以开发和利用,这是主体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知识背景。应让这些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可以说,巧妙地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是每一个有主体教育观念的教师必备的能力。我们常说要“尊重学生的无知”,就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对错,而首先应想到学生为什么答错,意识到草率指正其错误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请学生判断哪组是互相垂直的直线。一位同学将形如“X ”的两条直线也说成是互相垂直。老师嘲讽地问:“谁同意他的想法请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孩子脸涨得通红。如果换一种方式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检验到底是不是互相垂直呢?”学生会主动拿三角板上前检验,从中明白自己的结论是错的。然后,教师再用非常理解的口吻对他说:“看来只凭眼睛观察是不准确的,你能够用直角检验,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样做既使学生明白错误所在,又巧妙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而自尊必将产生自信。
无疑,学生的独特性与教育的统一性如何协调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四、教师的言语评价要富含启发和激励
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时, 教师则应更多地承担起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教师的言语是一节课中学生兴奋和沉闷的调和剂。过去我们传递给学生的言语信息更多的是“不许”和“不要”,在这众多的“不”字面前,我们的学生变得渐渐失去孩子的天性,学会了畏首畏尾、惟书惟师,失去的是创新和创造的品质。主体教育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用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启发和激励的言语善待每位学生。
“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讲给大家听吗?”“为了让大家加深印象,谁能再说一遍。”“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希望你能再为大家带来一份惊喜。”“你的思维很独特,咱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些充满倾听、欣赏和期待色彩的问话,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经过交流,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有利于情感的沟通,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策略。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告别消极、被动、防范的心理,会使学习更具有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