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绥东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 264000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特别重视课堂氛围,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学习方面更多地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帮助,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只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调动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氛围 激发 兴趣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教师要为新课程实施建立一个民主、宽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激活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一个好的教师要像演员那样,上了讲台就要进入角色,一方面要用自己的话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另一方面你可以进行一场绘声绘色的讲演,这样,同学们就会被你的眼色神情所吸引,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探索科学奥秘的意境中去”。
从调查中可知,学生喜欢乐观开朗,生气勃勃的教师。教师的外表要落落大方,衣着朴素整洁,不能穿得过于花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要从眼神中表达出愉悦的感情。要把目光自始至终地注视着课堂里的全部学生,千万不可只注视一部分学生,这样会有学生认为你不重视他,也就渐渐失去了听课的兴趣,教师也失去了威信。教师的行为举止,要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不矫揉造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一些手势来表达你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应注意要适度,而且也要柔和。比如学生回答错了问题,教师就要轻轻地抬起手示意其坐下,而不要直线化,这样会造成生硬的感觉,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手势也不宜过多,更不能给学生带来手舞足蹈的感觉。教师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最主要、最经常也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手段。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明,要有幽默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声调要抑扬顿挫,这里所谓“抑”和“扬”是就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而言的,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的变化,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可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语文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精彩的开端引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课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悬念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从这里开始。
四、老师多一句赞美,学生多一份灵动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是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教师只有细心地捕捉学生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表达出恰如其分、内涵深刻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之处,教师应及时地抓住这个闪光点,去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往往我们所认为的学生的缺点,正是你要赞美的内容,正是你引导他走上成功之路的捷径。教师的赞美犹如一缕春风,带给了他们一种自信,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事实证明,老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生的劲头就越足,课堂气氛就越浓厚。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欠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处于最好状态;反之,则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只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我们才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贺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2]王艳 《探究营造小学语文的活跃气氛的方法》。
[3]《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作者:杨绥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气氛论文; 兴趣论文; 语言论文; 氛围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