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康复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意义,总结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86例,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比较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腰痛评分(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有效的健康功能康复指导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康复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康复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骨科疾病,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而患者术后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是影响功能康复水平的关键因素[1]。研究表明[2],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或者对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不够重视,而视乎或不愿意进行功能锻炼,并且手术后长期卧床,腰部肌肉缺乏锻炼,严重降低了脊柱的稳定性。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的刺激神经突触细胞,利于脊柱的重建和恢复。本文对腰椎间盘突触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进行探讨,以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86例为例,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从时间段中随机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5.6±1.0)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8±1.0)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5.9±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4.3±0.8)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复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术后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饮食和正确的体位指导,并且做好各管道的常规护理,并保持管道畅通,于24h后,翻身护理,并给予常规的抗菌消炎护理,观察愈合情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功能锻炼:(1)床上功能锻炼,在术后6h-3d,患者在床上进行伸腿或抬高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脚伸直平放,慢慢向上抬高,每次保持15s,持续做10-20次,每日进行锻炼;(2)床下锻炼,术后3d沿着墙体进行站立、足跟、臀、肩头等的锻炼,10-15min/次;(3)腰背肌锻炼,术后7d进行腰背肌的锻炼,患者五点支撑,即头部、双肘、双脚支撑身体,背部尽力腾空向后屈伸;三点支撑锻炼,双臂放于胸前,头部和脚部支撑,全身弓形,腰背向后屈伸,15下/次,3次/d。(4)出院后指导,护士于患者出院当天再次叮嘱功能康复锻炼的正确姿势和技巧,注意锻炼时间不宜过久,确保功能的平衡。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采用下腰痛评分(JOA)量表评价患者功能康复效果。优:患者正常下床活动并能独立进行负重活动;良:可床下自行活动,但是只能适当进行负重活动;差:临床病症无改善。优+良=优良率。JOA评分量表包括: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生活活动以及膀胱功能等,共计29分,功能消失为0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康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JOA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患者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JOA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达到97.67%,其中优30例,良12例,差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包括:优20例,良17例,差7例),组间比较具有差异(X2=5.904,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是影响整个预后质量的关键,术后功能康复训练必须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劳逸结合,有规律的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术后长期卧床导致的脊柱功能下降。文献研究指出,通过规范、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神经根粘连,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还能消除肌肉水肿现象,提升肌腱韧力,稳定脊柱,达到缓解腰腿疼痛的效果[3-4]。正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术后科学性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后,患者下腰痛JOA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优良率达到97.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从床上简单的肢体活动到床下四肢及腰背肌等全身肌肉功能的训练,促进了细胞质的流体静压,消除了神经-肌肉组织水肿现象[5]。并且早日的功能康复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情况。综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微创术后的早期的科学的、安全的、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病症,促进腰背肌恢复,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改善整个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蓉. 腰背肌锻炼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信息,2017,30(5):60-61.
[2]任杰,李月娥,杜改团. 夹脊穴电针刺激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 中医药导报,2017,05(2):75-77.
[3]孙宇鹏. 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 饮食保健,2017,4(2).
[4]王云春.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特别健康,2017,06(14):22-23.
[5]马兰,陈芳,冯玲,等.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368-371.
论文作者:易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