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战略:资源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资源整合论文,内涵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7)08—0082—06
稳定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能,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这是高职院校当前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高职院校管理的实质是学校管理者利用学校各种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最终实现办学目标。可见,资源能否充分和高效利用是关键环节所在,充分和高效地利用资源是学校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整合就是整顿、调整,重新组合。整合既准确表达了事物间的动态作用,又强调了事物间结成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资源整合就是将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整顿、调整、加工和重组,使之形成相互密切联系、渗透、有机结合的新的结构,以实现整体优化及增值,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的最大效益。[1]
学校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通常人们提到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无形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素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优势、校园文化、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办学特色、学校声誉、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资本等资源。学校资源整合就是通过现有资源的优化和重组发挥其最大功能。资源整合对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聚焦功能。聚焦原意是指使光或电子束聚集于一点。通过相对整合聚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科研项目的建设与攻关,有利于实现新的突破,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目标,发挥以点带面作用。二是聚强功能。就像浇灌混凝土,按照最佳配合比,将一定数量的水泥、黄沙、石子、钢筋整合浇灌成混凝土,就可具有强大的抗压、抗拉强度。院校领导班子、学术团队通过整合使之达到结构最优化,就能产生1+1>2的倍增效果,使领导班子和学术团队的战斗力成倍增强。三是聚变功能。聚变即原子、轻原子核聚合为重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通过对高职院校人力管理制度资源的改革和整合,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形成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就能激活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使学院的教学创新活力进发。四是聚效功能。教育教学资源不能共享或共享率很低是造成浪费的重要原因。通过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系部之间、单位之间、校际之间的共享,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看,一方面资源投入不足,办学整体条件较差;另一方面,存量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突出表现为:一是财力、物力投入不足与财力、物力配置不合理矛盾突出。多数高职院校属于地方、行业办学,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制合并组建。许多学校仅有人头费,没有专项经费、基本建设费,甚至有的学校所在地学生所交学费的10%~20%被地方财政挪作他用。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的投入要求更高,办学成本更大。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扩招,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由于一些高职院校重规模扩张,轻内部管理,导致现有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甚至存在闲置浪费。现有的经费不能用在刀刃上,加剧了办学条件不足的矛盾。二是教职工人才比较缺乏,质量不高,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等结构不合理问题较突出。一些高职院校院系领导班子中具有教育管理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存在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性格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影响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也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制的教师仍沿用中专、成人的教学经验进行高职教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博士仅占0.4%,硕士占8.4%,[2]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离教育部的规定也存在不小差距。在院校内部,存在一些系部教师近亲繁殖、新教师扎堆现象。而有的院校一方面专业教师比较缺;另一方面又存在机关臃肿,专业教师改行,学非所用甚至闲置现象。三是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结构格局缺乏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过大,学校与系部专业规模缺少科学设计和定位等问题。四是校园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普遍较短,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内在要求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科学。甚至制度之间存在“打架”现象,制度的激励作用、约束作用体现不足。现有的优势校园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等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优势文化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办学效益;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健康协调发展,对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资源整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形势所迫,也是加强内涵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加强资源整合作为加强内涵管理的重要任务,努力抓紧抓实抓好。
二、资源整合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社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一线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资源整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遵循系统论思想,以资源各要素的整顿、调整、加工、重组为手段,实现资源结构的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实现整体的最大效益,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持续、协调、稳定发展。遵循这个指导思想,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原则
保证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学院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资源整合中一切资源要素的整顿、调整、加工、重组和具体整合内容、整合方式、方案的选择、成果的评估等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坚持资源整合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坚持有利于特色兴校原则
特色取胜、特色兴校是高职院校做强、做优的法宝,是形成高职院校之间良性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的有限资源不能“撒胡椒面”,要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向优势专业和学科倾斜,向特色项目倾斜,促进和加快特色学科专业和特色项目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品牌,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优势资源聚集、无形资源打造、扩张等作用。
3.坚持有利于最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
资源是稀缺的,对目前高职院校来说,一些教育教学资源甚至相当短缺。为此,资源的整合必须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最高标准,使资源集中使用[3]、有效使用[4]、弹性使用[5] 相结合。只有资源围绕服务目标相对集中使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有效取割使用和因时因地视具体情况需要而定的弹性利用,才能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坚持有利于实现增值的原则
一些资源具有孕育、繁衍、再生、成长、增值的功能。现有资产存量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市场运作也能产生增值作用,因此,资源的整合应遵循有利于增值这一原则,通过一定手段如市场运作,促进现有资源及资产存量的增值。
5.坚持有利于整体功能发挥最大化原则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6],它也是系统论的重要定理。这个定理说明系统各要素经过系统组合以后产生新的系统功能,即产生系统效益。比如师资队伍、学术团队通过调整和结构优化,就能使整体战斗力显著增强,实现最大化。因此,资源整合应以整体效能发挥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衡量尺度,作为整合方案的准绳。
6.坚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资源整合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资源整合和资源要素配置中,既要注意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又要考虑学院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资源的利用,又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循环使用,使资源配置步入保值增值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资源整合的内容和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必须明确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的内容及整合的重点和方法,这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搞好学院资源整合的前提。高职院校发展的资源是指能够为学院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现在的和潜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资源的总和。
1.有形资源整合的内容和重点
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首先,要着力做好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的状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学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高职院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包括在职人员、部分离退休人员和失业待业人员。狭义是指能推动高职教育教学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和体力并处于劳动中的人们的总称,即高职院校的全体在职人员。后者是我们整合的主要对象和重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是构成高校有形资源整体的最基本要素,而其中又以人力资源为其精华。人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各种资源中居于首位。在高校人力资源中,干部队伍资源尤其是领导人才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像毛泽东所说:“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7] 一所高职院校缺少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教师资源,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特别是没有素质结构配置合理、团结和谐、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挥的学院领导班子,学院的工作就会陷入混乱,办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人力资源的整合和科学管理是其他各项资源整合的基础,应成为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的核心。人力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领导人才资源的整合,它包括领导人才的培养、发现、选拔、使用、交流和调配,特别是院系一把手的选配。领导团队的资源整合要注重年龄、文化、专业、性别结构,更要注重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执政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这是决定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关键。二是教师资源的整合。它包括学校内部教学科研岗位的合理设置、定编定岗,内部和外部教学科研人才的招聘与甄选,学术骨干、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其他紧缺人才及不同专业、不同来源、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人才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教师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等,使校内各教学科研团队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要做好财力、物力资源的整合。财力资源整合包括学校资金渠道的开拓和使用及渠道的确定,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信贷资金比例的合理搭配,学校各项支出结构的优化,专用各项基金的合理提取和优化配置,暂时闲置货币资金借助银行信用杠杆进行短期投资方案的优选,以求获得最大短期效益及财务风险规避及利用收费权质押、垫资、融资等。物力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学校的土地、教室、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馆、实习实训基地、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通讯、后勤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集中统一调配使用及教学后勤设施的更新改造、维护修理、保养和完好率的提高及存量土地的置换,多校区向新校区的集中,闲置资产的调剂等。财力、物力资源配置应以教学和实习实训设施的资源整合为重点,通过确保教学实训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教学中心任务的实现。另外,应根据学校所处环境,适时抓住机遇进行土地置换和校区整合。
2.无形资源整合的内容和重点
无形资源整合包括人才培养结构、专业办学特色、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教学信息资源等整合。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指学校所具有的整体功能,是学校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教育界、社会上所具有的影响的体现,是学校水平和地位的重要表征。高职院校综合实力构成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校内有关物质形态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师资、财力及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软实力指校内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管理水平和社会声誉。无形资源的整合是提高学校软实力的基础,是实现学校无形资产扩张,做强做优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一手抓硬资源整合,一手抓软资源整合。目前尤其要克服重硬件投入、重建设而忽视无形资源整合的问题。
人才培养结构整合包括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及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改革和重组。当前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把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调整和重组现有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尤其要增设社会急需的工科专业,这是人才培养结构有关教学资源整合的关键。
办学规模结构与办学形式结构整合包括学校、系部专业办学规模结构及成教、远程教育、高自考和培训等办学形式规模结构的整合。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调整学院及专业的办学规模。学院和专业规模的大小对办学效益有直接影响,根据经济学原理,学院和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降低单位办学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从学院内部来说,只有克服当前存在的忽视专业培养规模的倾向,重视做好专业、系部、人才培养规模的设计和调整,使系部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与学校资源保持最佳匹配,保持较为合理的生员比、生师比、专业班级规模与办学设施可承载力比,才能实现较好的办学效益。为此,要把系部、专业、办学规模调整作为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办学整体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校内、系部、专业办学规模的合理有效配置。在确保高职教育办学主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下,还要根据学校现有资源状况,通过对成教、远程教育、高自考、短期培训等办学形式、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以取得最佳的办学效益。
校园文化资源整合,包括校园精神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的整合。精神文化资源是指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感、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及政治观念。制度文化资源是指一所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行为文化资源是指学校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物质文化资源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中具有文化意义、承载文化内涵的物质环境、建筑风格、庭院布置、建筑小品、宣传设施、人文景观及校牌、校徽、校服等文化标识。学校文化资源的扬弃、优化配置及发展对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目标、提高办学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加强内涵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尤其应把制度整合特别是教学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建设和办学精神、办学理念、校风校纪的提炼作为重点。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是要构建数字化校园,包括校园的数字化和校园虚拟化。它对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开放型、共享型、标准化的信息活动平台为基础,建设具有网络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三层架构的信息数据库,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智力资本整合往往是目前被忽视的环节。智力资源主要是教育教学、科技开发、科学管理等创意、建议、策划的开发和整合利用,实质是“点子”和“智谋”的整合。知识经济时代,点子、智慧就是资本,整合智慧也是生产力。另外,应该重视社会网络资本的整合,社会网络资本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良好的社会网络资本也是生产力,社会网络资本整合包括学校教职工与校友、朋友、老同事、老战友、老乡、亲戚关系的整合和开发利用,通过整合形成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学校的招生就业推荐、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整合的对策
(1)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资源整合理念。现在高职院校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高职院校领导层和广大教职工仍拘泥于计划经济的束缚,缺少甚至缺乏资源整合的意识和理念,这是影响资源整合和内涵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应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革命,使广大教职工认识到,学校要根据自身所能利用的有形无形资源,履行教育教学职能,发展竞争力。学校的资源投入及建设是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也是发展,资源整合力也是发展力。通过教育及观念更新,重点要增强两种意识:
首先,树立资源的稀缺性意识,从而增强对资源整合重要性的认识和紧迫感。资源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满足这些需要的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同时,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可利用资源是相对不足的。从高职院校目前发展实际看,由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成本较高,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更加突出,这是影响高职教育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政府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解决好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合理高效使用所能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增强资源整合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及着力点的意识,提高资源整合的自觉性。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管理手段来科学组织、合理协调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有效配置,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以达到帕累托最优[8]。高校资源配置最优化应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管理的一个战略目标,尤其是在近几年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把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内涵,牢固树立整合也是发展的理念。现代大学校长不能再把眼光仅仅盯在日常事务上,而要在更高层面上做好资源的调配者、制度的设计者。[9] 同时,应开展和加强对广大教职工资源整合理念的宣传教育,通过资源整合理念的确立和强化,促进高职院校的资源管理,提高高职院校内涵管理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2)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学校资源配置的自我诊断。正确的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弄清情况的基础上。自我诊断是资源整合、目标和策略制定的依据,只有摸清学校发展具有校内优势资源、校外优势资源、潜在优势资源,摸清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浪费现象,摸清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诊断方案,对症下药。要搞好自我诊断,首先,必须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及教职工进行资源和资源整合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这是做好自我诊断的前提。其次,要制定资源配置自我诊断的具体内容,明确资源配置自我诊断的任务。第三,要制定资源配置自我诊断的方案及工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查资料、提纲等方式形成资源配置自我诊断的工具系统。第四,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随机听课、借助外脑等方式帮助诊断,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资源整合自我诊断报告,制定整合方案。自我诊断应作为学校的常规性工作,因为学校资源建设和发展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诊断。学校资源的自我诊断是一个不断分析判断、调整发展思路的过程,应以变应变。要把大规模、全方位资源诊断和日常工作中资源整合诊断结合起来,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3)要研究创新资源整合办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是加强资源管理的目的。资源整合有很多方法:一是资源结构优化法。资源结构是指资源系统各层面各要素的组成形式及其关系,资源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发挥状况。物质配置结构决定着物质功能的整体发挥和利用状况。专业课程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把结构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作为资源整合的重要方法。二是组织再造法。所谓组织再造就是按一定理念、目标和需要对组织观念、模式、制度和运行方式进行改造和重组,根据需要对组织体系进行重新设计,这是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应按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激活管理活力,适应市场快速变化,调动和发挥学校管理层和系部管理层的积极性,遵循系统性、目标统一性、资源熟练工作、有效小组学习等原则,也可以学习引进企业组织层次扁平化、组织结构矩阵化、组织权力分散化、组织管理知识化等创新成果,进行组织设计创新。三是总结提炼法。文化资源的整合通常采用总结提炼法。如学校的育人理念需要在一定积淀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0],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1] 对于树立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色品牌和育人导向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四是目标管理法。资源整合可以应用现代目标管理法,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制定资源整合总目标和子目标,建立资源整合目标体系,制定目标实施的阶段性规划和具体措施,实行目标管理。五是资产置换变现法。对于校园土地和闲置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市场运作进行置换变现,以保值增值。六是资源共享法。对一些固定资产如教学仪器设备和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共同使用平台,实现校际、校内、社会的共享共用。七是智力智慧资本化法。通过对点子、策划、创意、科研成果、专利评估,提效入股,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智力资本、实物资本混合一体的股份制实习实训基地、股份制科研企业,发展校办产业,进行高职教育智力资本的整合。
(4)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资源整合长效机制。要加强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必须将其作为高职院校党委和校长的重要职责,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高职院校长新时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同时,需要把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资源整合的职责履行情况作为政绩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起资源整合的奖惩激励约束体制。同时,也应该建立精干高效的资源整合专门机构和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实行专门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日常工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建立资源整合的考核标准和制度,使资源考核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收稿日期:200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