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考试题在设计上增强了德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所以复习中要关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相关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更应通过激发兴趣、抓住关键、积累技巧、巧用时政、规范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掌握做人做事的道理,重点在于在系统的复习中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关键词:复习 技巧 能力
思想品德取胜中考,始于基础,重在技巧,贵在坚持。思想品德课复习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兴趣,方式多样。
兴趣是最好老师。通过故事激趣、时政浏览、幽默设问、视频欣赏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设置不同的激趣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较浓的兴趣中参与交流、批注要点、识记背诵、巩固拓展等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二、抓住关键,提炼要点。
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中考说明》,结合《导学精练》和教材,引导学生提炼应考课文知识要点,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复习;引导学生背诵中抓住关键,批注重点识记,再把关键词组合成句。学生巩固练习中,要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句审题,巧用关键词句答题。
三、整理归类,理清关系。
1.构建知识网。
学生可借助单元目录、课文目录(或框题),即本课有几框、每框有几个重要知识点,在大脑中构建知识网。学生识记和运用知识时,通过比较区分后便可较准确地运用。
2.注重联系。
学生把教材内容视为一个整体,按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条形式将相关课文内容串联起来。如复习国情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把七下《电视机的变迁》、《小康家园》和九年级的《中国的道路》相关知识要点结合,如中国发生变化的奥秘(取得成就的原因)以及中国的奋斗目标等相关问题,可综合整理复习。这样便于学生在比较归类中识记知识点,同时总结出学习知识的方法,达到整体复习的效果。
3.归纳整理。
学生可把课文知识用设计好的图表体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复习生态环境这块,在《地球的叹息》复习中,可采用图表总结地球叹息的原因、地球叹息的危害、解决地球叹息的措施等。这样学生对复习的知识一目了然,在比较中熟记了知识点。
四、诵读积累,方法灵活。
背诵知识是思品课的一个难点,其实也是一个亮点。教师要采用灵活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背诵,让难点变为亮点。纵观复习教学环节,发现学生背诵确实是难点。识记的最终结果是让学生灵活运用,如果学生识记不到位,运用就成了“无米之炊”。
教学中可采用小组互背法、引导背诵法、批注关键背诵法、师生竞争法、抽题背诵法等。学生背诵的效果要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如提问法、默写法、互相考察法、设计练习法等,不会让学生太感单调枯燥。课堂评价更能让学生增添信心。评价学生背诵的方式可从背诵速度、内容完整、语言流畅、灵活运用等方面进行,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鼓励、收获信心,并积极参与背诵。
五、讲在精要,练在技巧。
1.精讲和评讲相结合。
精讲在重点,评讲在难点。复习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精讲要结合复习内容的重点。练习和批改后的评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既要讲知识要点,更要讲答题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心中的难点得以化解,掌握一些做题的方法技巧。
2.练习突出积累技巧。
思品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探究题可采用重点练习和交错练习相结合,突出实用和实在。如在一段时间内侧重练习选择题,学生交流总结做选择题的方法并结合《导学精练》中的典型题例,积累做选择题的相关方法。其它非选择题,也可采用精选题型、集中训练,再总结归类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进行各类题型的综合训练,达到练习题型、积累方法技巧的目的。
六、搜集时政,巧妙运用。
思想品德考试题目趋向情景化、人文化。要关注时政,关注热点,把时政日常化,把社会生活化。关注时政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国情热点、科技信息、案例分析等资料,再用所学知识解决时政材料中的相关问题。要把思想品德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掌握技巧,规范训练。
中考试题基本上依据课标和说明,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中考题型情景化现象明显,每个题几乎都设置了具有时代感的情景材料,做题时要注意将题干中的材料与题肢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对于非选择题,要引导学生做到抓住关键审清题意,回归教材找观点,理清条理,整合思路。无论题目如何变化,我觉得有两点是最重要的,即“联系材料谈感想,回归课本找理论”。做每一个题目都要首先弄懂题意,揣测出题人的意图,找出答题方向,做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论文作者:刘家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学生论文; 识记论文; 技巧论文; 知识论文; 时政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关键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