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革评价方式,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从而实现“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 教育转化 学习困境
实施素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大障碍又是“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几乎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我在《学困生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做了大量“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且逐步体会到,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当从微观入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必有效益。
一、加强“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学习成绩、思维水平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他们在校、在家经常听到的是“训斥”,看到的是“白眼”,受到的是“冷落”,感情上与老师不融洽,他们弱小的心灵往往要承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使“学困生”不堪重负。同时由于“学困生”接受知识慢、理解能力差,一般学生十几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却要花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作业时间相对延长,无形中加重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学困生”更因为难以承受心理上、学习上等方面的压力,从而消极厌学、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有鉴于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
在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要把他们放在偏爱的位置上,对于他们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沙里淘金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使“学困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原动力。
二、灵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高频率”的教学方法
1.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需要分成若干个呈阶梯状的经过努力可达到的小目标,“跳一跳,摘果子”是这些小目标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小目标的难度不大,“学困生”容易产生尝试的念头,于是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经过老师的激励、帮助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第一级的小目标,就通过了一道门槛。当第一个目标达到后,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进一步增强前进的信心,为达到下一个目标奠定了心理基础,形成良性循环的开端。
2.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让其多吃“小灶”。绝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天生愚笨,只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计算审题不认真,失误较多。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能够使“学困生”清楚地发现自己的失误与错误,从而开阔他们的思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对“学困生”个别辅导时,既要导思想,又要导方法,“授人以鱼,益于一餐;授人以渔,益于一世”。通过辅导,使“学困生”乐学、会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要定期考核总结。通过考核总结检查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达标情况,并对达标情况做出恰当的评价,肯定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使 “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完成下一个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三、改革评价方法,允许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势利导,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单元检测等方面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从而使“学困生”获得某种成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并且通过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
为了激励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我尝试着改革考试方法,采取A、B卷的分层考试方式,A卷比B卷稍微容易一些,更注重基础知识。在考试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试卷种类。分层考试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乐趣,尤其是“学困生”藉此树立了信心,产生了新的求知欲望。
六年级学生王松丽就是分层考试的受益者。在一、二年级时,她的数学还能勉强及格,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她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在她上四年级时,我接任了她所在的班级。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从培养她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在期中考试时,她征求了我的意见,选择了A卷,没想到竟然及格了,得了62分。62分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从三年级开始就长期不及格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成功点燃了她心中的火花,也使她更加有了信心,这是远比分数宝贵的东西。从此,他对数学开始有了兴趣,并表示今后要从学习兴趣中寻找学习知识的窍门,发挥长处,争取学习更好。现在,王松丽的数学成绩每次都在90分左右,而且她选择B卷的次数越来越多,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逐渐跨入了“学优生”的行列。
总之,“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知识、能力的差异,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学困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反复。因此,需要教师有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需要教师呕心沥血、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使“学困生”感受到爱的存在,增加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力量,巩固已取得的成绩,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转化。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困生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论文; 信心论文; 目标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