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论文_杨春晓

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 151800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1]。抽选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1型糖尿病17例,2型糖尿病33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3.2±1.6)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部分患者并发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包括酬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口服药物治疗

(1)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不适用于l型糖尿病、有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①磺脲类:应根据病情轻重、年龄等因素来选择药物,年老者宜尽量使用短、中效药物,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应从小剂量开始,甲苯磺丁脲常每次服0.5~1.0g,每日3次于餐前服;第二代药物于早餐前半小时一次口服,根据血、尿糖结果调整剂量和用药次数[2]。②非磺脲类: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在每次进餐前即刻口服,不进餐不服药。此类药由于主要从胃肠道排泄,伴肾功能损害者也能使用。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或有时有低血糖。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两种制剂。

(2)双胍类:主要作用机制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加速无氧糖酵解,降低肝葡萄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主要用于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禁用于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任何缺氧状态存在者,也不宜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主要有二甲双胍(甲福明),500~1500mg/d,分2~3次于餐中或餐后口服。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降低、口干、口苦、金属味、恶心、呕吐、腹泻等,坚持一段时间后可减轻或消失。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小肠粘膜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的高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者。不宜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又称格列酮类,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两种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不宜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主要不良反应是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不用或慎用。目前认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等的病理基础都基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92%以上都有胰岛素抵抗[3]。因此主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从传统的降糖(先用磺脲类、双胍类)为主转向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即提倡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尤其更适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并发症和肥胖患者。

1.2.2胰岛素治疗

(1)制剂类型: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分为速(短)效、中效和长(慢)效三类,速效胰岛素主要控制1餐饭后高血糖,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饭为主,长效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2)治疗原则:无论哪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做适当调整。初次用药时应小心确定初始剂量,一般情况下,对1型糖尿病者可为0.5~1.0U/(kg•d),维持机体基础胰岛素水平约需全天剂量的40%~50 %,其余按需分别用于每餐前[4]。对于2型糖尿病由于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故初始剂量一般偏高,待血糖控制后再减少胰岛素剂量。当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时,如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手术等,易促使代谢紊乱迅速严重恶化,故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均应按实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渡过急性期,但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水平以维持在6.7~11.1mmol/L左右为宜。

1.2.3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一,需严格和长期坚持,其目的是维持标准体重。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精的发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则通过减轻体重。有利于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并可减少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2.4体育锻炼

亦为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一,尤其对于2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重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使血糖下降,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改善血液循环与肌肉张力,防止骨质疏松;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使之心情舒畅;并可减少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5]。

2观察指标及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为一慢性疾病,需进行终生治疗,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对1型糖尿病患者约40%死于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通过对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化可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既要控制空腹血糖,还应注意餐后血糖并达标。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治疗显效率为56%,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治疗显效率为40%,治疗总有效率为68%。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黎静,安春红,张贝娜,舒茂.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7,(1).

[2]谢立凯,齐晨蕊,孙亚东.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279-280.

[3]胡颜萍.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5).

[4]舒成,肖志霞.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6,(13).

[5]张建荣.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49.

[6]王涛,印晓星.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5).

论文作者:杨春晓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论文_杨春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