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国红霞

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国红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儿一科病区 256400)

摘要 目的 对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80名儿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140人。两组患儿都进行一般的儿科护理,同时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性护理穿刺。统计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和家属对静脉输液、咨询教育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穿刺成功136例,成功率达到97.1%,对照组穿刺成功118例,成功率为84.3%,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静脉输液满意度得分80.1±2.8分,咨询教育满意度得分82.0±4.6,操作技能满意度得分86.3±4.2,与研究组比较,各项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满意度得分。两组数据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常规静脉滴注效果较好,穿刺成功率高,家属及儿科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较高,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名套管针,其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1],在临床上备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青睐。婴幼儿及儿童患者由于其缺乏较强的自制力,且细管比较小,不方便穿刺输液等,亟待这种新的护理方式。为针对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80名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80名儿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140人。其中研究组的男性儿童患者有71名,女性儿童患者69名,年龄为6个月到5岁,平均年龄在1.8±1.2岁,住院时间为1到7天,平均住院均在4天左右的时间;对照组的男性儿童患者有66名,女性儿童患者74名,年龄在7到5岁,平均年龄为1.9±1.6岁,住院时间为2到8天,平均住院均在4天左右的时间。比较分析两组儿童患者,其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其p值大于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1.2.1穿刺

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都进行一般的儿科护理,同时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性护理穿刺。

研究组患儿实施穿刺时,首先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其次选择血管。大约在行穿刺处的上方10厘米的地方扎压脉带,用75%的乙醇进行局部的皮肤的消毒。拿出导管针,拔走针套,将其刺入到肝素帽里面,其间排干净空气等,关掉输液器。在大约皮肤的表面的十五到三十度的角度上刺入针头,待有回血后,继续推针2毫米左右。松压脉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只手牢牢握住留置针外套管,另一只手抽出针芯,松贴上透明敷贴,起到固定留置针的作用。将留置时间、患儿姓名等信息标注于敷贴上。将输液速度调至最合适的速度。最后在输液完毕后须进行封管。采用常规的方法对肝素帽进行消毒。然后将内有封管液的针头扎入到肝素帽里面,封管液为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注入封管液后并退针,将留置针硅胶管用夹子夹好。如需再次输液,则线采用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肝素帽,然后松夹,刺入针头,待见到回血后注射入5到10毫升的生理盐水。输液器头皮针再次扎入到肝素帽里面,调至最佳输液速度。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一般约为四天左右。

1.2.2护理

注意操作过程的无菌意识,加强规范,严格保障穿刺点和肝素帽无菌的执行。在穿刺期间要使用75%的酒精对穿刺位置进行消毒处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一旦出现以上情形,立即拔出留置针,进行新的穿刺,防止导致患儿进一步的感染。固定住实施了静脉留置针的肢体,防止患儿因活动或者抓挠等行为导致静脉留置针的松动滑落。在需要洗脸或者洗澡时,采用塑料膜等工具包裹住扎入留置针处,避免该处被水打湿。如果患儿能够下地活动,则不能再下肢处扎入留置针,防止出现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回血现象,从而造成血管栓塞。同时,专业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垫棉絮热敷的方法,预防患儿产生压疮和静脉炎症等状况。

1.3 观察和评价标准

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调研统计。其中护理的满意度包含了以下内容:静脉输液、咨询教育以及操作技能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的方法;计数数据以率来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穿刺成功136例,成功率达到97.1%,对照组穿刺成功118例,成功率为84.3%,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统计静脉输液、咨询教育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数据,满分为100分。结果认为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护理的满意度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静脉输液 咨询教育操作技能

对照组140 80.1±2.882.0±4.6 86.3±4.2

研究组140 98.6±2.396.7±4.0 96.5±5.8

3.讨论

儿科患者存在年龄不足,自身依从性差等特点,并且一般情况下儿科患者的血管比较细,不宜反复穿刺且容易被刺破,给患儿带来疼痛,加大了医护人员的执行难度,其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医患纠纷也随之增多[2]。而静脉留置针就解决了这一种难题。静脉留置针不仅能防止幼儿的血管被刺破伤害,远离各种并发症的困扰,还能减轻患儿常规穿刺时的疼痛感,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也能大大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医护人员多加留意的是,静脉留置针使用时常常容易发生并发症,比如有静脉炎,血管堵塞,渗液,感染和过敏等等[3]。由于儿科患者的血管较细嫩,如果长时间的处于输液状态下,该处易发血管损伤,血管及其周围就会出现各种炎症症状,引发静脉炎,严重的会出现静脉硬化。如果患儿局部被发现存下红肿情况,须直接拔出静脉留置针,常规消毒该处,并采用庆大霉素液或者 25%的硫酸镁进行湿敷。

在本次研究中,穿刺成功率比较方面,研究组的穿刺成功136例,成功率达到97.1%,对照组穿刺成功118例,成功率为84.3%,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静脉输液满意度得分80.1±2.8分,咨询教育满意度得分82.0±4.6,操作技能满意度得分86.3±4.2,与研究组比较,各项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满意度得分。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常规静脉滴注效果较好,穿刺成功率高,家属及儿科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较高,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秋燕.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16(3):51-53.

[2] 蒋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9( 14) : 2330 - 2331.

[3]李红梅,李敏,蔡大会 .儿科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6 ( 13) : 158 -159.

论文作者:国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国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