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_田媛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_田媛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 158100

一、音乐教育能起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

《打靶归来》是六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歌曲,胡锦涛在中学读书时是文娱积极分子,经常组织同学唱歌,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学有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音乐教学相比其它教学来说,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的独特的优势,这是由音乐的情感性、想象性特征,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多变而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多变,由音乐的情感性、想象性特征决定的。

三、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生将来在事业上能否出色,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占重要因素。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 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例如:学习乐器和声乐,学生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才能使表演出色,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音乐的集中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多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如:马克思、孔子、列宁托尔斯泰、歌德、鲍罗丁、爱因斯坦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每年升重点大学的学生当中会乐器的占55%,对音乐有理解并有所突破的占65%。所以,音乐教育有利于智力良好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眼、手、脑、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耳和大脑的反应能力。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

医学研究证明,音乐能医治疾病、增进健康。在上完《大峡谷组曲》后,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啊!我的脑海一片清晰,学习带来的负担得到完全放松。轻柔的大自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青少年与他人交流,与社会融合。在这方面,大合唱和乐队合作的形式为最佳,全体队员必须统一按时到位、统一看指挥、统一速度、统一力度,精诚合作,才能完成一部完整出色的音乐作品。在优美动听的合唱歌声中,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力度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以及对作品本身思想内涵的共鸣与喧泄,大合唱和乐队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论文作者:田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_田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