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孩子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教学内容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 “就位”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深入作品,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因此,教唱一首歌(乐)曲之前,教师首先要深入作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教唱《国歌》时,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的国歌,这首歌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当这首歌曲流传开以后,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进行乐曲分析时,又着重讲解了乐曲是怎样反映出作者的心声的,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谈谈在现阶段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热爱祖国做新中国的主人的想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很好地表现国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到激发和深化。例如歌曲《大鹿》,内容和曲调都很简单,讲的是大鹿保护被追赶的小兔子,体现出了小动物之间团结互助的友爱之情。课前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鲜艳生动的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他们贴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最后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于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动的画面打动并感染着每一双眼睛。孩子们井井有条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可谓出神入化了,于是不用任何一句组织教学的语言便进入正题。我轻轻地问:“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呀?”“美丽的大森林。”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回答。随后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发声练习、节奏训练……而是让学生们讲一讲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举手的学生跃跃欲试,丰富的情感激起活跃的思维,孩子们自由地畅想在美的世界里。他们的想法新奇各异,不知不觉中歌词的内容已被学生们自己讲了出来。在讲故事的同时我在钢琴上轻轻弹出了歌曲的旋律,在无意识中学生们接受了《大鹿》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渐渐地唱会唱准并领悟了歌词的意义。在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表演时,那歌声、动作、表情无不表达出互助友爱、惩恶扬善的爱心。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淡漠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主体精神的焕发,才会生成博爱仁慈、自主创新的高尚人格。
三、钻研教材,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课前必须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选择好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时捕捉时机,适时点拨并恰如其分地引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例如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四、见缝插针,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把素质教育的各个要素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音乐课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是必要的、有优势的。但千万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失去了音乐课的审美性、艺术性。
论文作者:李桂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音乐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孩子们论文; 国歌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