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错误认知归因及策略论文_童恬静

例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错误认知归因及策略论文_童恬静

童恬静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 362200

2011版《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的,“综合与实践”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综合性”与“过程性”,这是最为本质的特性,基于两大特性拓展出来的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认知错误方面的归因及策略。

一、“动手操作”勿形式化,应有序呈现

“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而所谓的“动手操作”不是各种活动的混合,“数学素材的知识本位”操作不是贯穿整个课堂,有价值的操作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综合与实践不是各种活动的混合,这种“动手操作”不能形式化,不能为了“操作”而“操作”。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一课,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分组测量“身体尺”的长度,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盲目地进行大量的的“操作活动”。同时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如拳头长和脚长实际测量的结果有的是25厘米和19厘米这样的数据,身高和双臂平伸长度实际测量的结果有的是123厘米和134厘米这样的极端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一介绍其测量方法,学生分组一一测量,课至此,孰不知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等他们掌握了测量方法并小组合作测量这七把“身体尺”已花去了课堂一半的时间了。而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并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后,能把它们当作一把“身体尺”,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孩子明白在没有测量工具,并且不需要得到准确结果的时候可用“身体尺”来估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归因在于“操作形式化”,而我们应采取的策略在于“指向明确、有序呈现”。如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引导:“请各小组分别选择小组中身材匀称的同学测量其身体尺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以便于利用其数据发现同一个人身体尺之间的秘密,并按顺序汇报测量的结果,第一小组汇报,第二小组汇报……”相信孩子们得出的结论将是一个个课堂的“天籁之音”,“一枝一叶总关情”有效的操作活动才是孩子所认可的,有序的教学才能体现“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精彩度。

二、“小组合作”勿统领化,应多元发展

需要合作学习时才合作,如果不需要的话,即使合作一次也是多余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切勿以“小组合作”统领全课,让整节课因“合作”而热热闹闹。这是片面的追求,是低效的。

如在教学《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一课,有的年轻老师由于定位错误,我们把它归因为“合作统领”,一节课都在盲目合作,都在无目的合作。教学时老师先让孩子认一认身体的一些部位及测量方法,让孩子进行第一个合作:测量各种“身体尺”的长度;第二个合作:测量身边的物体的合作学习;第三个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的合作活动。而顺承而来的第三个“长与宽”的合作是无效的。因为虽然看上去孩子们一个数几步,一个作记录,两个用卷尺测,似乎分工细致,合作融洽。但是这样的合作缺少“小步子”行进的方法,缺少多元的发展,缺少学生的个性理答。对于有理的在理的学生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进行及时地激励,睿智地理答,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精彩在线,甚至精彩重现。我想这种以人为本的个性理答的融入,一定会比纯合作来得更有效,因为在有理有答中,孩子的思维在发展;因为在“一来一回”的呼应中,孩子的智力在成长着;当然这多元的发展除了“个性理答”的策略,也可以为评价互动等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彩度。

三、“综合应用”勿片面化,应蕴含“实践”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与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在数学课程中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实践的联系。实践性是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是实践活动价值的体现。

如《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教学时,有的教师在设计时利用了学生课前的网上下载的数据“二年级孩子的头长、脚长、一拃长、一庹长等”。在教学呈现的顺序为“前期搜集、数据呈现、分析长度”。这样的过程只是建立在孩子“搜集”的基础上,这是一种“纸上谈兵”现象,对孩子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明力,毕竟那些是别人身体上的数据,只是一种学生“搜集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应用,而无一种实践因素的介入。故而,此个案告诉我们的是错误归因在于“综合应用”过于片面化,所以有效的策略在于“实践”因素的加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入,才能让综合与实践教学更加的熠熠生辉。是的,学生操作实践过的活动一定是铭记的、深刻的。也相信因为有了“实践”因子的渗入,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综合与实践”路上离不开教师相伴相随,离不开孩子的主动、完整参与。在研究路上,相信有老师们的坚守,一定会迎来“综合与实践”灿烂的春天。

论文作者:童恬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例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错误认知归因及策略论文_童恬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