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翠花 甘肃省高台县国庆小学 734300;朱 勤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 734300
一、基本情况
二、问题描述
杨帆在校能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很乐意为班集体服务。但在学习上时冷时热,成绩一直很差。上数学课容易分神、开小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上课时不但自己不认真听讲,还经常影响附近的同学。经常逃学,有时竟达一周之久。在学习上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成绩非常差。学生自身也不重视,若无其事。
三、背景资料
杨帆的家庭环境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差,父母经常在外打工,孩子一个人在家自由活动,从不会主动学习。由于是个女孩子,父母受封建思想影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于老师反映的问题都不会认真对待,总是敷衍了事。
四、案主自诉与测查
1.关于家庭:孩子在家得不到关注,让她有被遗弃的感觉,认为父母不再爱她、不再关心她,便开始自暴自弃、放任自己。
2.关于在校表现:由于孩子在家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她在学校便经常做一些特殊的事情,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她自己也知道她所做的事情会令老师和同学感到讨厌,但起码能让其他人关注她。在谈话过程中,孩子称她不是故意的,她非常想与其他同学做好朋友。
五、分析与诊断
1.因为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在上课时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又什么都不会了。上课不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联系家长,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零。
2.班额较大的集体中,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相对少些。
3.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加大,学习上更是困难,造成了恶性循环。
4.性格内向,平时与伙伴接触少,难以借此来调整学习上的被动状态。
六、辅导策略与实施
1.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爱,和她交朋友。对于一个学困生,要给予她更多的爱。她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低人一等,这个时候她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老师必须正确对待她、研究她,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通过与她交朋友,经常找她谈心,帮助她分析自己的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使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2.学困生进行课前指导。杨帆这个孩子特别喜欢与老师聊天,她经常利用下课时间来到老师身边,告诉我昨天晚上在家发生的事情,或是给我讲她看过的故事。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多与她沟通,并鼓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举手发言,不要只把话留给老师,要让全班同学知道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3.课堂主阵地要把握。通过课前预习,我就有意识地关注她,看到她举手我就叫她回答问题。一天天这样下来,在数学课堂上我看到了她脸上自信的笑容。教师的尊严应该印在学生心中,而不是挂在脸上,学生面对居高临下的老师,逆反心理油然而生,教学自然收效甚微。因此数学课堂上我会对她说一句鼓励的话,送给她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做一个爱抚的动作,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态度。可不能说“我觉得这题很容易,为什么你觉得这样难”,使学生对知识望而生畏;而要说:“是的,这确实很难。当年我学习它的时候,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对付它。但是,让我来看看能否把它解释一下,使你能够感到它比我当初要容易学习点。”然后,当她已经掌握之后,教师就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相互配合,所以作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我,就得与家长多沟通,得到家长的信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再共同商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家长沟通一定要注意技巧,由于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这些家长已经觉得没面子,面对着老师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阴影,害怕听到老师的投诉。所以与这类家长沟通时,应该以肯定孩子的进步为主,与家长一起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为孩子着想的心。
七、结果与思考
通过对杨帆的辅导和教育,最终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从一个从来就考不及格的学生,到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都上了八十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有效开展数学课内外教学很有必要,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这类学生非常需要来自我们老师多方面的关爱。每个学习有问题的学生都有其自身和围绕他成长的许许多多的原因,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寻。但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作为教师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我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同时,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论文作者:李翠花 朱 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家庭论文; 高台县论文; 数学课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