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学总体层面探讨会计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学论文,层面论文,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学总体是指会计内容包括的范围。对会计学的不同认识,其内容的范围亦不同。本文所指的会计学总体是指包括企业会计学、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学和其他会计学在内的全部会计学内容。对会计学所包括的内容及其研究是一个认识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从会计学总体上来探讨会计学的发展。
一、会计学总体层面研究的基础:《企业会计学》的研究
人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对会计学的研究是从对个别会计学的研究到会计学总体的研究。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和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先后出版一批会计著作,如《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修订本)、《会计核算》(修订本)、《工业会计核算》和《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1~4]等。
1958年至1965年间,是我国会计工作从挫折中得到恢复的时期。反映这一时期会计工作的恢复、整顿和发展成果的会计学也得到发展。如《会计原理》、《工业会计核算》和《商业会计》(修订本)[5~7]等。
在20世纪80年代,各级学校编写了很多教材,如高等院校编写的教材有:《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国营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工业会计概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教程》、《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业企业会计管理学》、《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设计》、《成本会计学》、《现代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教材》、《会计法教程》、《中国会计史稿》[8~25]等等。1993年7月1日施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十几种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一些院校编写的会计系列教材,如《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和《审计》等,使会计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综观这些会计学的发展,主要是企业会计学的发展。与此相适应,反映对企业会计学研究的是《会计学》和《企业会计学》。如早期1984年由胡文义编著的《现代会计学》[26],其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成本会计和审计四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编写的《会计学》基本上是对企业会计学的综合反映,其内容也是把《会计学》一分为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或一分为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与《会计学》内容相同的是《企业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编的《企业会计学》[27],全书由三篇组成:上篇基础会计,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复式记账方法;中篇财务会计,讲述各项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分析;下篇行为会计,讲述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企业三个行业在成本核算及一些特殊业务处理方面的基本做法。有的《企业会计学》[28],其内容基本上与《财务会计学》或《中级财务会计学》相同。
国外出版的《会计学》,基本上也是对企业会计学的研究。如美国卡尔·S·活伦(Cads.Warren)詹姆斯·M·里夫(James M.Reeve)菲利普·R·斯(philip E,Fess)编著的《会计学》[29],其内容:第一章会计与企业概述,第二章经济业务分析,第三章配比原则与账项调整,第四章会计循环,第五章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第六章商业企业会计,第七章现金,第八章应收款项,第九章存货,第十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第十一章流动负债,第十二章公司:组织、股票交易和股利,第十三章公司:收入和税收、股东权益以及股票投资,第十四章应付债券和债券投资,第十五章现金流量表,第十六章财务报表分析,第十七章管理会计导论和分批(订单)成本法,第十八章分步成本法,第十九章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第二十章预算,第二十一章利用标准成本差异进行业绩评价,第二十二章分权组织的业绩评价,第二十三章差量分析法和产品经营决策,第二十四章资本投资分析等。上述内容,还是对企业会计的研究。
可见,以上《会计学》、《企业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都是对各种企业会计学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是会计学总体层面研究的基础。
二、会计学内容在扩大:各种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
会计学不等于就是企业会计学,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除企业会计学之外,其他各种会计分支学科在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了一批各种会计著作。比如:《饮食企业财务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经济效益会计》、《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经理会计》、《会计哲学概论》、《租赁会计》、《决策会计》、《社会会计》、[30~38]以及《会计伦理学》、《责任会计学》、《世界银行贷款会计》、《决策会计原理与应用》、《股份公司会计概论》、《论物价变动会计》、《证券会计学》、《第三产业会计》、《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会计人才学》、《会计公共关系指南》、《会计哲学——会计本体论的哲学沉思》、《制造业务会计》、《战略会计学》、《增值会计学》、《中国期货会计》、《当代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租赁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质量会计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环境会计论》、《会计心理学》、《检察会计鉴定学》、《期货与租赁会计核算》、《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核算》、《合伙企业会计核算》、《独资企业会计核算》、《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与分析》、《资源会计研究》、《税务会计研究》、《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研究》、《会计市场研究》、《会计教育》、《会计监管》、《金融工具会计论》、《行政事业会计》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等等。
在其他国家也先后出版了一些各种会计分支学科的著作。比如:美国斯勃拉谷著《会计哲学》(1907)、利特尔顿著《会计理论结构》(1953)、赫曼森著《人力资产会计》(1964)、美国会计学会的专著《论基本会计理论》(1966)、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会计》(1974)、沃尔金巴克和连特里克、汉森合著《会计原理》(1976)、埃斯特斯大林著《企业社会会计》(1976)、埃斯特斯大林著《企业社会会计》(1976)、林那士著《现代大学会计学》(1977)、查获特菲尔德著《会计思想史》(1977)、悉尼·戴维森主编《现代会计手册》(1977)、库欣著《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组织》(1978)、今坂朔久著《行动会计》(于1979)、塞德勒主编《会计师手册》(1981)、阿潘和瑞德堡合著《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1981)、贝克奥伊著《会计理论》(1981)、亨德里克森著《会计理论》(1982)、伊尻雄治著《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1982)、乔伊和米勒合著《国际会计》(1984)、沃兹和齐默尔曼合著《实征会计理论》(1986)等等。
从以上各种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可以看出,会计学的各种分支学科包括:企业会计分支学科、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学分支学科、人本会计学分支学科和综合会计分支学科等。这说明会计学已在企业会计学的基础上大大地在向前发展。如下式所示:
会计学=企业会计分支学科+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学分支学科+人本会计学分支学科+综合会计分支学科
三、会计学扩大层面的综合:各种会计工具书
会计学术界对发展中会计学的认识,已在企业会计学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体现在对“会计学”的定义上。如在《经济大辞典—会计卷》[39]中:“会计学,一门研究会计发展规律的科学和有关人们从事会计这一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会计学由许多分支学科组成。除会计学原理为共同基础学科外,按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分,有工业会计学、农业会计学、商业会计学和预算会计学等;按会计内容分,有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按研究范围分,有微观(企业)会计学、宏观《社会》会计学、国际会计学等。”在《简明会计辞典》[40]中:“会计学,……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尤其是20世纪以来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务的总结、规范,会计学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也发展产生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一系列分支学科。作为一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的专业学科,会计学不断借鉴管理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方法,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发展出税务会计、社会会计、行为会计等新的分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发展中的会计学还缺少在会计学总体层面的研究,但在一些会计工具书中有综合的反映。比如:
1982年出版的《会计辞典》[41],内容分会计一般、工业会计类、农业会计类、商业会计类、外贸会计类、基本建设会计类、预算会计类、银行会计类、国外常用会计和其他等10类词目,反映当时会计学科的发展。
1989年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42],内容分会计发展史、会计学原理、预算会计、税收会计、金融会计、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对外贸易会计、基本建设会计、交通运输会计、军队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西方财务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管理会计、工业财务管理与分析、农业财务管理与分析、商业财务管理与分析、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分析和审计等21类篇目,反映当时会计学科的发展。
1990年出版的《会计辞海》[43],内容分基础性会计(4门学科)、生产部门会计(3门学科)、流通部门会计(11门学科)、服务部门会计(8门学科)、其他专业性会计(5门学科)、检验性会计(3门学科)、技术性会计(2门学科)和研究性会计(5门学科)等8大类41门学科,较全面地反映当时会计学科的发展。
1991年出版的《经济大辞典——会计卷》,内容分会计一般、工业会计、运输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对外贸易会计、预算会计、金融会计、基本建设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史、审计、其他等15类,反映当时会计学科的发展。
1994年出版的《现代会计百科辞典》[44],内容分基础性学科(10门学科)、职能性学科(13门学科)、综合性学科(23门学科)、部门性学科(第一产业部门8门学科、第二产业部门18门学科、第三产业部门47门学科,共73门学科)和专门性学科(25门学科)等共5大类144门学科,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古今中外现代会计学科的发展状况。
2002年出版的《简明会计辞典》内容分第一部分:会计一般;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第三部分:财务管理;第四部分:管理会计;第五部分:成本会计;第六部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第七部分:审计;第八部分:附录;会计机构。
会计工具书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对某些同类性质的会计学科,或全部会计学科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专门性,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研究;边缘性,对其他现代科学与会计学的结合进行探讨;规律性,对会计学的普遍发展规律进行探讨。
以上会计工具书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以企业会计学为主体的学科结构,但还不是从会计学总体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会计工具书若从会计学总体层面进行研究,其学科结构可以分为:会计基础学科;企业会计学科;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学科;个体经济会计学科;人本会计学科;综合性会计学科等。
四、建立总体层面会计学理论体系
会计学理论体系是由各种理论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总体层面会计学理论体系有多种结构可供选择或比较。在会计学界有不同认识:
对会计学层面认识不同,基于企业会计学的层面,或稍有扩大的会计学层面,或会计学总体层面,相应有不同会计学理论体系结构:第一种三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1)会计核算理论;(2)会计管理理论;(3)会计体制理论。第二种三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1)会计基础理论;(2)会计应用理论;(3)会计体制理论。
对会计本质认识不同,基于会计是信息系统的范围,或会计是信息和管理系统的范围,相应有不同会计学理论体系结构:第一种四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的性质、职能和目标;会计概念体系(包括起点概念、基本概念、一般概念和具体概念);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体系。第二种五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1)会计定性、定职和目标的研究;(2)会计理论概念体系的研究;(3)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研究;(4)会计方法理论体系的研究;(5)会计理论超前性的研究。
对会计学研究起点认识不同,基于不同的研究起点的认识,相应有不同会计学理论体系结构:第一种四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1)会计学理论基础;(2)会计学对象;(3)会计行为;(4)会计体制。第二种五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1)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任务;(2)会计的概念体系;(3)会计的规律体系;(4)会计的方法体系;(5)会计的学科体系。第三种六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确认原则、计量原则、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第四种八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1)一般会计理论;(2)会计目标;(3)会计对象;(4)会计要素;(5)会计假设;(6)其他会计特征;(7)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8)会计报表的分析和利用。第五种八要素结构,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确认原则、计量原则、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要素;财务报告。比较以上各种认识,选择以会计对象为起始理论的会计理论体系。
建立总体层面的会计学理论体系,需要对以上各种会计理论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实践性,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全面性,反映会计全部内容;系统性,揭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要素;国际性,借鉴国际上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性,有利于指导实际会计工作。
笔者认为,根据以上选择原则,需要从会计学总体层面、会计是信息与管理的系统和会计学研究的起点是会计对象出发,来构建总体层面现代会计学理论体系。据此,按照会计理论的性质与作用,会计学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三部分。
会计基础理论或会计一般理论,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运用会计学和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领域会计运行规律的理论。(1)会计环境,包括会计环境、会计产生和会计发展等。(2)会计对象,包括会计系统、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要素和会计范围等;(3)会计本质(会计性质),包括会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目的)、会计任务、会计地位和会计作用等;(4)会计学,包括会计学性质、会计学理论基础、会计规律和会计学科体系等。会计基础理论的特点是普遍性、稳定性和指导性,体现会计的基本规律。
会计应用理论或会计行为理论,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运用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的理论。(1)会计核算程序,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财务会计报告等;(2)会计核算,包括会计信息、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费用成本、收入和权益的确认与计量等;(3)会计管理,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预算(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4)会计方法,包括宏观与微观的方法、核算与管理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和手工与计算机(网络)的方法等。会计应用理论的特点是特殊性、可变性和实践性,体现会计的具体规律。
会计体制理论,是关于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会计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理论。(1)会计组织,包括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会计机制、会计模式、会计现代化和会计国际协调等;(2)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等。会计体制理论在性质上与会计应用理论相同,其特点同样具有特殊性、可变性和实践性,体现会计的具体规律。
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会计基础理论是指导,依据会计基础理论指导实际会计工作和建立会计体制;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会计基础理论;会计体制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据以建立和健全会计体制,保障会计活动的正常运行。
从会计学总体层面上探讨会计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会计学;(2)确定会计学的发展方向;(3)探索与发展新学科;(4)建立会计学科新体系。
五、会计学发展趋势
人类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在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必然影响会计学的发展。未来总体层面的会计学发展的趋势,按其内容的形式是向边缘化方向发展,按其内容的范围是向细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一)向边缘化方向发展
科学是反映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客观事物的联系性、复杂性和效用性,需要各学科的边缘化。边缘化采取溶合的方式,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溶合。
会计学科的边缘化发展,主要方式有:(1)会计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结合,如会计与计算机的结合形成《计算机会计学》,会计与数学的结合形成《会计数学》,会计与物理的结合形成某种会计理论。(2)会计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如会计学与文化学的融合而形成《会计文化学》,以及《会计哲学》、《会计伦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逻辑学》、《会计行为学》、《战略会计学》、《会计法学》、《会计公关学》和《环境会计学》等。还有,如引入知识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相应形成《知识经济会计》、《信息经济会计》和《网络经济会计》等。
(二)向细化方向发展
在新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细化了会计内容。这种细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1)经济生活中需要的细化;(2)社会分工的细化;(3)认识的细化;(4)管理的精细化。在会计学细化的客观必然性趋势的影响下,会计学内容的细化,即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才形成会计学细化的会计理论和细化的会计学科。
会计学科细化的主要方式有:(1)会计基本学科的细化:如《无形资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期货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决策会计》和《经济责任会计》等。(2)专项研究形成的会计分支学科,如《会计方法学》、《税务会计》、《所得税会计》、《战略会计》、《会计市场学》、《人才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学》和《会计组织学》等。
(三)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会计学科在边缘化、细化的同时,在其基础上还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会计学科综合化的客观基础,是在于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性。
会计学科综合化的主要方式有:(1)相关学科的比较研究。会计学科相关学科的综合,是通过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相互借鉴、充实和完善本门会计学科,或将相关学科取其精华综合为一门会计学科,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中外会计相同学科的比较研究等。(2)类学科的研究,会计学科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是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如按会计学内容的性质和范围,把全部会计学科划分为:会计基础学科;企业会计学科;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学科;个体经济会计学科;人本会计学科;综合性会计学科等。(3)会计学总体的研究。对全部会计分支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如对《会计学》(或《会计科学学》)进行研究。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研究,探讨会计学的发展规律借以发展会计学,探讨会计学体系借以发展各分支会计学科。
标签:管理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学论文;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 会计核算原则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