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日渐完善,包括博物馆、规划馆、纪念馆在内的各类展馆,其绝大多数为政府投资类公益项目,它们所具备的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精神传承功能越来越受重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于各类展馆当中,让国人找到文化自信、精神自信,展览展示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尤为关键。本文试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展览展示行业的诸多管理现状,提出一些能帮助从业管理者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效能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展览展示;文化创意;设计;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人作为生产的主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将合适的人应用于合适的岗位,并充分发挥其价值就显得尤为关键。展览展示行业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日渐兴盛的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复合、创意集成、多工种专业分工的行业属性,始终要求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有效运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
1 展览展示行业概况
一般来讲,展览展示行业分为两个范畴,简要概括,即会展和固定展。所谓会展,即在一定时间内,聚焦于某一固定场所(一般在各个城市的会展中心、体育馆等场所),临时性开展的各类信息、产品、会议、展销等活动。会展一般有定期不定期之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会展非世博会莫属,中国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会展活动有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西博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时至今日,会展经济已经发展成地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联系交易、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扩散、产业联动、促进经济一体化方面愈来愈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固定展,一般是指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及社会团体,在固定场所,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空间设计营造,进而实现宣传教育、品牌推广、社会公益等多方面价值功用。固定展形成了展馆的概念,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范畴,业内一般划分博物馆、规划馆、城市馆、主题馆、企业馆等类别。
从投资来源分析,中国绝大数展馆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主要发挥社会宣教、文化传播的功用,因此展馆的公益性和免费性成为其一大突出特色,政府也就构成了此类展馆营造过程中的甲方单位。为政府提供展览展示服务的,一般是社会化机构,即各类创意设计公司,它们提供从前期策划、设计到后期施工、维护服务,这也是展览展示行业通常所说的乙方单位。
2 展览展示行业特点
我国展览展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一般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作分界。上海世博会总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加速了各种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为世界奉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明盛宴。各个国家馆展示的各种前沿信息技术,以及其背后的先进展览理念,无疑加速了我国展览展示行业的快速发展。
展览展示行业作为大文化产业的子行业,有这样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跨界性,展览展示涵盖了基础装饰、前沿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立体静态展陈广告、艺术场景、美学雕塑等板块,可谓包罗万象、种类庞杂;其次是创意性,如何在一个既定的空间,围绕确定的某一主题,灵活而适宜地运用多种展示手段,进行恰如其分地展示,没有创意来整合,可以说根本无法做到;第三是细致性,正因为展览展示行业涉及面广,牵扯到的工种多,往往又面临工期紧的局面,无疑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细致程度有极高的要求。
3 从业公司来源
社会化活动,人依托于组织而存在,组织的形态构成决定了从业人员的形态构成。因此分析展览展示行业从业人员概况,首先有必要对展览展示从业机构进行适当梳理。上文提到,跨界复合,实为展览展示行业的第一特点,这也就决定了从业公司的来源多种多样。一般来讲,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从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单位,这类公司作为展馆的前端设计单位(即展馆所在区域的规划、展馆建筑的设计),对各地兴建展馆的需求,天然地掌握了第一信息源。第二类是各种文化传媒公司,展览展示实质是传播学的范畴,而文化传媒公司日常业务即是各类品牌的市场营销和传播,这类跨界覆盖、多元化拓展,应是理所当然之事。第三类是各类工程装修公司,展馆的基础在硬装,而工装公司主业即在硬装,从行业利润率方面考量,坐一望二,跨界展览,实为不二之选。第四类涵盖了各种美工、模型、雕塑艺术品供应商公司,这类供应商公司常年作为设计公司的下游供应商,对展览行业的运行规则多有浸淫,为企业盈利计,突破下游,力争上游,也是明智之举。
4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依托现代化的科学方法,通过招聘、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展览展示公司的人力资源,或者狭义地定义为,企业人员构成,一般有这样三个条线的工种:市场条线人员,包括市场经理、市场助理;设计条线人员,包括主案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效果设计师、文案策划师、施工图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师、造价师;施工条线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软硬件安装师、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预算员、质检员等。
从条线人员功能分析,市场条线一般负责项目商务开发工作,设计条线负责创意设计工作,施工条线负责工程实施工作。战略全局性、创意可达性、效果落地性成为三大条线人员的工作重心,对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决定了展馆最终的出品效果,因此管理层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应充分调动手中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分人分类分时间段实施,最大程度保障展馆最终呈现。展馆作为系统化设计、实施、维护下的产物,跨界和创意决定了设计在行业内的先导地位,设计强则公司强,公司强则利润有保障。因此,如何保障设计人员的创意输出将成为行业公司的永恒课题。接下来,围绕招聘、绩效和薪酬三方面,笔者试着进行挂一漏万的分析。
4.1 人力资源招聘工作
招聘工作作为及时有效补充企业人员需求的必要举措,保证了企业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第一步。展览展示企业汇集最多的莫过于各类创意设计师,从总负责的主案设计师,到各专业细分出的平面、效果、文案、多媒体、艺术类设计师,如何在市场上充分挖掘专业人才,为我所用,是企业人才资源负责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讲,企业获取人才的途径有三:第一是通过专业招聘网站,通常包括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等,这类网站人才流量较大,能满足企业大部分招聘需求,是展览展示企业最大的招聘入口。第二是通过线下的行业内推荐,展览展示行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其归根结底还只能算是文创产业的一个细分子行业,相比建筑业、装修业,人才专业化趋势亟待加强,人才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因此,在圈子内部进行互相推荐介绍已成为吸纳中高端展览人才的重要渠道,这点值得各设计公司认真思考,努力应对。第三种渠道涵盖了线下的人才资源招聘市场、线上的各类新媒体行业平台(微博、微信、网站),作为前两种人才招聘的补充渠道,此类渠道相对窄小,人才覆盖面略小,但也值得人力资源管理者善加开发,多作补充。
4.2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一般指各层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等持续循环过程。针对创意设计公司,一般其规模适中,人数不超过100人,甚至业内绝大多数公司人数维持在50人以下,加之很多企业实现设计团队分组架构,较为扁平化。因此,此类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相对容易开展,统一认识、制定计划、加强沟通、保障执行,围绕这四组动作即可相对容易地获得理想结果。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点是,展览展示企业一般项目开展在外地,员工出差较多,加之员工流动性相对较大,所以针对出差项目组人员和离去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不可或缺。另外,绩效考核的实施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优化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组织发展活力,这两点应是根本诉求,企业所有的管理措施最终都应指向为企业的生存服务,这点须管理人员时刻铭记。
4.3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薪酬是员工向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根据市场规律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物质、非物质补偿,一般也包括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狭义的薪酬也指员工获得的各类货币报酬。展览展示企业一般均为民营性质企业,采取合伙制或一人独资制。业内惯常施行两类薪酬体制,固定薪酬和提成薪酬。固定薪酬制一般存在于早期展览从业公司,员工计薪不论项目体量、造价,根据个人与公司商定的月工资发薪,一般年终尾牙每人会有年终奖一笔,其数额因其职位不同而互有差异。提成制是目前业内公司普遍采用的薪酬管理体制,基本形式是底薪加提成制度,底薪和提成均因岗而设,员工的收入主要依托其每年参与完成的项目造价而定,参与大体量项目,造价高则提成高,个人收入也相应拔高。这种薪酬制度无疑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了过去“等着做项目”的状态,演变为“争着做项目”的局面,一般来讲,公司发展均会得益于此。但是也要避免因此出现的各设计团队挑肥拣瘦,只做大的嫌弃小的,影响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展览展示公司最大的价值就是人,如何充分调动相关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长周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以贯之地执行公司战略,保障展馆效果,赢得甲方、市场、观展者三方肯定,着实是展览展示行业一大课题。现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无疑还不够,这就需要更多人力资源专家和行业从业者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在展览展示行业形成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创意人才价值,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正元,徐子韩,文毅.中国现代展览展示行业的现状及趋势浅析[J].现代商业,2015(10):63-65.
[2]马彩凤.探究会展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者,2017(8).
[3]沈翔.工程设计行业的人
论文作者:丁凌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展览展示论文; 行业论文; 创意论文; 展馆论文; 公司论文; 企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