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优化
朱志远1,陈彦彦2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培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与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 老年教育课程是提高老年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老年教育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仍存在建设缺乏标准、内容同质性强、分类层次单一、缺少合作交流和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课程建设标准、构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多层次课程、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多元协同推进课程建设和建立课程评价机制等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问题;优化建议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74号)(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当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1]。老年教育课程作为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实现老年教育目标的关键。以国内知名的学术文献数据库(CNKI)为目标数据库,以“老年教育课程”为篇名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2019-3-21),结果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有关“老年教育课程”的文献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研究文献量仅有31篇。针对检获文献的分析显示,已有有关“老年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围绕单个老年教育机构或某一类型的老年教育机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的分析。因此,从总体上研究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如何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对策。
一、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老年教育课程是指针对老年人,以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为目的,由不同的政府和民间老年教育机构开设的教育活动的总和。”[2]42我国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和相关的教育机构自上而下推行实施的,目前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主要集中在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和老年开放大学建设的老年教育课程。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远程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当前课程建设情况,发现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一)课程有一定分类
依据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发现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基本遵循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等不同进行分类设置的原则,按类别呈现。目前老年大学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对课程进行了专业设置,开设了书画系、家政系、文史系、计算机系等,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老年开放大学按照课程教学形式、课程内容及课程教授对象的不同分别建设了逍遥学苑、慕课学院、培训项目和游学专区四大模块课程。逍遥学苑、慕课学院和游学专区的教授对象是老年人,培训项目的教授对象是老年从业人员;教授对象同为老年人,逍遥学苑、慕课学院属于在线视频学习课程,而游学专区则属于实践教学课程。
(二)课程内容较为丰富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以娱乐休闲、生活养生和文化素养类课程为主,内容较丰富。上海老年大学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设有书画、外语、钢琴、计算机、文史、保健、家政、文艺、器乐等9个系,101门课程”[3]。老年开放大学逍遥学苑模块“包括文学、书法、科学、音乐、历史、绘画、经济、语言、摄影旅游、饮食烹饪等26个主题,共有近2000个在线视频,约280门课程”[4]74,慕课学院模块包括“舞蹈艺术、电脑学习、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餐饮礼仪、保健养生、老年游学等七大主题,共有20门课程”[4]74。
(三)课程表现形式较多样
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老年教育课程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建设的课程形式有以集中面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讲座,有以多媒体为手段开展的在线视频课程或通过电视、广播开展的空中课堂课程,还有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游学课程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学习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1.老年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以国家要求为引领。《规划》重点推进计划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和“老有所为行动计划”,这两个计划对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作为重点推进计划之首,并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应通过编写读本、设计活动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老年人心中[1],可见,国家对于老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视。老年人既是社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的思想倾向对于社会和家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年教育机构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纳入到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中。同时,老年教育机构还应助推“老有所为”计划的实施,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技能特长,充分发挥老年人优势,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年教育机构应紧紧把握国家要求,开设“老有所为”等相关课程和实践平台,发挥老年人在智力、经验和技能方面的优势,为老年人参与老有所为活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四)按需建设
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建设的方向,是规范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有关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并没有统一标准或参考标准,各个老年教育机构仍存在凭借经验建设的现象,“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有些老年教育机构对课程缺乏调查论证而仓促开课,更甚之,同一门课程,各个老年教育机构在课程名称、内容设置、评价考核等方面也相差甚远”[4]75。
二、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科学而有效的开展老年教育,鉴于目前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各老年教育机构应在国家发展老年教育目标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协作、创新、特色”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优质化发展,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规划》对我国老年教育教学内容建设方向做出了指导,提出“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1],为各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在进行课程内容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但《规划》提出的课程内容较为笼统和概括,只是作为课程建设方向上的把握和指导,并没有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等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各老年教育培训机构依此进行课程建设只能在课程内容上接近国家的要求,但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无法把握。虽然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老年人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的任务紧迫,但保障老年教育健康科学发展,避免不规范课程建设造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建议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把老年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规范管理,制定相关的课程建设标准,从顶层设计上对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实现顶层设计和微观落实相结合。
(一)课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学习需求是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根据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还不能完全针对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而设置个性化课程,但基本能够依据老年人自身学习需求或老年教育机构认为的老年人可能的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如老年大学较能按照老年教育目的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坚持成熟一门(类)设置一门(类)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5]。
(二)课程内容同质性较强
对比各老年教育机构目前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休闲类课程和文化素养类课程,有人以温州60所社区老年学习苑为例,通过对课程设置类别分析发现,生活休闲类课程和文化修养类课程在所有的课程中的占比分别为74%和14%[6]70。这些教学内容类似的课程,由不同的培训机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各自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重复建设的浪费。
(三)课程分类层次性不明显,针对性不强
从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看,各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时都能够根据内容对课程进行一定分类,根据教学活动组织的不同进行简单划分,但也不难发现大多数的课程分类都较简单,很少有关照到老年人的年龄层次、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的课程分类设置。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主要表现在:(1)教学计划和内容中公共科目所占课时过多,临床课程比重太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不足。(2)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堂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没有把临床实例很好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此外,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而当前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明显偏少。
(四)课程建设缺少合作交流,“单打独斗”居多
纵观目前老年教育机构课程建设的关联性,关联紧密或合作开展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较少。浏览省级和市级老年大学的网站不难发现,老年大学系统在系科设置方面有共同点,如均按照“系—专业—课程”进行设计,但在具体课程的建设方面关联性并不是很明显。老年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主要依靠国家开放大学自己建设,较为独立,其他开展老年教育的地市大多以参照或使用老年开放大学的课程为主要关联,但不完全与老年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一致,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课程建设。其他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建设之间的合作更少或无合作。独立建设的好处是能够建设出符合自身老年教育需要和特色的课程,但也造成了课程建设资金短缺、课程数量不多、课程内容重复等方面的局限。
(五)课程评价机制缺乏或不完善,存在重量不重质的现象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全部或部分价值的过程[7]218,开展课程评价对推动老年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可以实现课程优胜劣汰,促使课程优质化发展。我国老年教育由于长期以来被定位为休闲教育和娱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被忽略,既没有建立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如“开放大学2016年招生简章中16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学制与课时’‘教材使用’‘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内容安排’等几个环节,而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评价环节则完全没有体现”。[8]114即使是有些老年教育机构开展了课程评价,但也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随着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老年教育课程开设的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由于课程评价机制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老年教育课程的粗制滥造,没能实现精品化和优质化发展。我国在促使老年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深刻思考质和量的同步发展,不断加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优化
虽然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较有分类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标准
秦明月注意到这位毛夫人虽然强装镇定,但是其身体已经在微微发抖,她似乎想努力笑一下,但是嘴角只是牵动了一下而已。秦明月见多了死者家属看到亲人死于非命时痛不欲生的表情,反而有些麻木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观察与怀疑。在他的眼中,只要案子没破,一切人物都是可以怀疑的。
(二)以国家要求为引领,构建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多层次课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双人双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老年人身心特点而建设的课程,二是以地域特色为基础建设的课程,三是以自身优势而建设的课程。老年教育受老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老年教育课程的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建设符合老年人学习的特色课程,如在远程教学课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视、听力,建设画面清晰、字体较大、声音较大的课程。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还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进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课程,既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又可在老年人中进一步推广优秀地域文化,如安徽老年教育可结合地方戏曲黄梅戏建设黄梅戏系列特色课程,结合安徽名胜古迹建设“赏大好河山、品美好安徽”的游学特色课程等。同时,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还可以根据老年教育机构自身的优势或老年教育团队成员的特长进行,建设符合老年人学习需求,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3.建设符合不同渠道学习需求的多形式课程。一项关于老年人学习渠道意向的调研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学习者更喜欢通过观看电视、影片和图片等视觉类和肢体运动、跳舞类等运动为主的学习,更愿意通过居家与家人交流的学习形式和通过广播电视的远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9]114。多年来,通过电视、广播等远程化教学已在我国老年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城市老年人家庭中已得到逐渐普及和广泛应用,但农村老年人家庭的普及率尚不高,仍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学习渠道。因此,老年教育机构应树立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的理念,将面授课程与远程学习课程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面授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同时,重点加强建设符合电脑端、手机端和广播电视学习的多媒体课程。同时,也可以建设团队式、活动式、体验式、游学式等形式课程,不断拓宽老年教育渠道,满足老年人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
(三)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建设
2.构建满足老年人不同学习需求的多维度课程内容。(1)树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理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视力、听力、记忆力等身体整体素质不断下降,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也在下降,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也产生微妙的影响,这些都成为设置和建设老年教育课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参考依据。老年教育机构应充分遵循老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尊重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从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表现形式和课程传播渠道等方面构建老年教育课程。(2)建设内容层次化和差异化的课程。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学习偏好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年龄、文化层次和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55岁(即临届退休年龄)以上调查对象对于安全方面学习需求高于45~49岁调查对象”[9]117,“55~64岁中高龄者对于健康的学习需求高于45~49年龄段调查对象”[9]117。 “学历较高者对于学习各方面的偏好程度均高于学历较低者,学历较高者对于安全、健康及参与三方面主题的学习需求也高于学历较低者。”[9]118“在选课倾向上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学员偏向于文学、语言和心理学,而男性老年学员更爱好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课题。”[10]46依此,老年教育课程应按照老年人年龄段、文化层次和性别的不同,建设层次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学习需求。
(四)合作分享,共同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为避免老年教育课程的重复建设,确保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应树立合作、共享、共建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理念,共同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一是建立多元参与建设的途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集全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资源建设,扩大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的供给。加强推进艺术类、医药卫生类和师范类普通高校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调动开设有养生保健、社会工作、园艺花卉和传统工艺等特色课程和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力量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可通过开发老年教育课程,为老年教育提供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也可利用已有的专家资源通过专家授课的形式为老年教育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二是推进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或合作分享。重点加强区域性老年教育资源的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建立“有点及面、逐步扩展”的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通过合作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老年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
本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36例DPN患者,对照组为16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Non-DPN)患者。根据多伦多共识声明[13],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受试者分为以下3组:(1)Non-DPN组:无神经病变症状且神经传导速度正常;(2)Painless DPN组:有神经病变症状但不伴神经性疼痛,神经传导速度至少有2项异常;(3)Painful DPN组:有疼痛性神经病变症状,疼痛至少持续6月,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所有受试者均在实验前被告知实验目的与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将课本中的一些文章,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文章。
在我国众多的企业类型中,不同的企业都具有一个经营特点,那就是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的企业经营和发展中非常普遍,这对于控股企业以及家族企业中更是广泛的现象。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极大的暴露出我国企业管理的不足,那即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使得大多数股东都丧失了真正的表决权。严重影响了企业大多数股东的权益。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众多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迫使很多中小股东转变管理方向。这种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五)建立课程评价机制,促使课程优质化建设
要促使老年教育课程优质化发展,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的构建必不可少。首先,树立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老年教育课程评价不是一时兴起而为之的行为,而应是持续性的活动,并充分考虑课程的发展性。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对面授课程、实践课程和运用多媒体学习的课程,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再次,要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机制,即建立多元主体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出现评价的偏颇,如老年学员碍于情面在参与老年教育课程评价中往往不能表达真实想法,导致课程评价结果的不真实性。因此,老年教育课程应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既包括课程实施的教师和老年学员,也包括课程政策的制定者、课程教育专家和负责老年教育的行政人员,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确保老年教育课程评价结果的有效和真实。
四、结语
课程建设是推动老年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障,是一项长期且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要真正建设科学、合理、规范的课程,还需各级政府和各老年教育机构齐心协力,在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和特色基础上,统筹规划,转变理念、创新思维,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逐步构建符合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要求、适合新时代老年人需求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0-19)[2019-02-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_5121344.htm.
[2] 赵师敏.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建设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7(13).
[3] 上海老年大学.学校简介[EB/OL].[2018-10-23].http://www.shlndx.com/Profile.
[4] 潘冬艳.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检视与构建——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7(6).
[5] 李惟民.老年大学课程、专业、系科建设一体化规划的探讨[J].当代继续教育,2017(6).
[6] 陈春勉.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6(9).
[7] 艾兴.成人教育的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
[8] 马国云.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无锡市老年教育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
[9] 许竞,李雅慧.我国中高龄人群学习需求及偏好调查研究—基于部分省市抽样数据[J].开放教育研究,2017(2).
[10] 俞可.德国老年教育:从缺失到多元[J].世界教育信息,2017(4).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273( 2019) 04- 0078- 04
[收稿日期] 2019- 05- 20
[基金项目]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安徽省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研究”(SK2017A1025)
[作者简介] 朱志远(1981-),女,安徽太和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陈彦彦(1984-),女, 安徽凤台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钱立青)
标签:老年教育论文; 课程建设论文; 问题论文; 优化建议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院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文法与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