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测胃癌与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及临床研究论文_彭波

(蓬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蓬溪 629100)

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病理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及胃镜检查正常者各40例,分别设为胃癌组、胃溃疡组以及对照组,给予病理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胃癌组>胃溃疡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胃癌组的早期感染率高于进展期,非贲门部位感染率高于贲门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联系密切,胃溃疡患者应及时治疗以预防发展为胃癌。

关键词:胃癌;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病理检测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gastric ulcer.Methods: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gastric ulcer and normal gastroscopy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June 2017 and June the following year were selected,respectively set as gastric cancer group,gastric ulce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fec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At the same time,the early infection rate of the gastric canc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ogressive stage,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non-cardiac par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ardiac par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gastric cancer,and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should be treated in time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Keywords:gastric cancer;Gastric ulcer.Helicobacter pylori;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胃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而幽门螺杆菌既是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素,这一点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承认[1]。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及胃镜检查正常者各40例,试探究幽门螺杆菌病理检测结果对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及胃镜检查正常者各40例,分别设为胃癌组、胃溃疡组以及对照组三组。三组患者具体资料为:胃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4岁至66岁,平均(50 ± 16)岁。胃溃疡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岁至67岁,平均(50 ± 17)岁。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与年龄分布等资料,P >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胃癌组与胃溃疡组患者均经胃镜钳取病变组织,经病理确诊符合胃癌、胃溃疡的诊断标准;然后均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②对照组经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③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自愿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予以批准[2]。

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先采取尿素酶试验,选择18至24小时待试菌培养物,将其大量接种在液体培养基管中,摇晃均匀,放置在35至37℃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并分别于10分钟、1小时、2小时后观察。涂布并将其穿刺接种在琼脂斜面上(切忌不可达到底部,以便保留底部进行变色对照),在培养2小时、4小时以及24小时后再次观察,若为阴性则继续培养4日以便进行最终判定;若变成粉红色则代表“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

为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胃镜检查,采集病灶部位及其周边1至2厘米范围内的2块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测定,测定方法为组织学HE染色联合改良Giemsa染色法,即标本以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75%-100%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两张并置入二甲苯脱蜡、100%-85%梯度酒精水化、流水冲洗以获得待染色标本切片,两张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改良Giemsa染色,使用蒸馏水与流水冲洗,85%-100%梯度酒精脱水,以二甲苯透明2次,加入中性树胶封片,加盖玻片,将HE染色切片及改良Giemsa染色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联合观察。若镜下发现标本中无幽门螺杆菌则为阴性,即0级;若镜下发现幽门螺杆菌散在分布则为I级,若胃黏膜上皮分布有大片的幽门螺杆菌则为III级,介于I及和III级之间则为II级[3]。

1.3 观察指标

为三组研究对象采取病理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对比的指标主要包括:①三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②胃癌组的早期感染率与进展期感染率;③胃癌组的贲门部位与非贲门部位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判断方法为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研究对象均口服具有0.75微居放射性活度的14C尿素胶囊一粒,在其静坐25分钟后为其提供一个长度40厘米左右、带有滴球的一次性输液管,令其通过输液管将呼气送入集气瓶中,或持续呼气3分钟后停止呼气,或集气瓶中液体变为无色便可停止呼气。采集完毕后将4.5mL的稀释闪烁液加入至集气瓶中,加盖并旋紧,放入液闪仪中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感染程度从轻到分别为+、++、+++、++++,++以上即可确认为是幽门螺杆菌感染[4]。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收录的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健康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χ2值。若P < 0.05,可视为三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胃癌组有33例患者病理检测结果为阳性,胃溃疡组有29例,对照组则有1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胃癌组82.5%>胃溃疡组72.5%>对照组42.5%,对照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胃癌组感染状况

见表1,胃癌组的早期感染率(88.24%)高于进展期(56.52%),非贲门部位感染率(76.47%)高于贲门部位(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 胃癌组感染状况(n,%)

3 讨论

胃癌与胃溃疡在我国的发病率均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则与胃癌、胃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据龙芳荣在其研究报告《病理检测胃癌与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及临床分析》中指出,胃癌患者中大概有2 / 3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同时其又在研究报告中提及,根除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将会使胃癌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5]。因此,临床需要通过病理检测等方法来实现对胃溃疡、胃癌以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

本文便为胃溃疡患者、胃癌患者以及胃镜检查结果正常者采取了病理检测,从结果可以发现,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胃溃疡患者(82.5% vs 72.5%),胃溃疡患者又高于胃镜检查结果正常者(72.5% vs 42.5%),这代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高于胃溃疡患者,胃溃疡患者高于胃镜检查结果正常者,其原因在于幽门螺杆菌侵袭胃黏膜上皮细胞,形成慢性胃炎,随着时间发展胃黏膜将会逐渐萎缩,出现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甚至肠型胃癌等病理改变。

胃溃疡的病理机制是:胃黏膜防御屏障遭到破坏,使尿素氮催化生成游离氨,蛋白酶将胃黏膜糖蛋白酶裂解,令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膜被磷酸酯酶破坏,从而使胃壁细胞生成的胃酸进入黏膜,最终造成了溃疡型损伤。由于在胃溃疡或胃癌癌前病变阶段,幽门螺杆菌造成的破坏程度有限,因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比胃癌患者稍低,待发展至胃黏膜萎缩、上皮增生阶段,胃黏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予其幽门螺杆菌检测自然可以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至于胃癌组患者的非贲门部位感染率高于贲门部位(76.47% vs 33.33%),则是由于萎缩的胃黏膜与肠上皮化生大量地代替了胃上皮的小凹,而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位置主要是胃黏膜上皮表面与胃小凹,故非贲门部位感染率高于贲门部位。同时,胃癌患者早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88.24% vs 56.52%)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即早期胃癌患者的肠上皮化生与胃黏膜萎缩程度没有进展期明显,其对胃上皮小凹的替代程度较低,通过病理检测可以从胃黏膜上皮与胃小凹中发现更多的幽门螺杆菌。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也可以分为多个期,从病理角度来说,胃癌与胃溃疡一样,都是病变破坏胃壁各层,表现为隆起、增厚或缺损,病变中腺上皮的异型性及是否存在浸润性改变则是区别胃溃疡、胃癌的主要标准。至于胃癌病变是局限于黏膜层还是已侵及肌层或全层,是区别早期胃癌还是进展胃癌的标准。例如:早期胃癌的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肿瘤呈隆起或息肉样突起,或为平坦样或凹陷样改变;进展期胃癌则会侵及肌层或全层,其肿瘤呈息肉样、蕈伞样、溃疡样、浸润样或弥漫浸润样改变。这时便需要结合病理检测与幽门螺杆菌检测来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结语: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胃癌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胃镜钳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测可以发现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联合病理检测发现的病变性质,从而初步判断其处于早期还是进展期,进而及时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避免患者从胃溃疡及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

参考文献

[1]范春秀.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大医生,2017,2(09):48+58.

[2]赵杰.病理检测胃癌与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1-2.

[3]郭小华.探究幽门螺杆菌与真菌感染在胃病患者中的病理诊断[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2):104-105.

[4]刘淑春.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04):84.

[5]龙芳荣.病理检测胃癌与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78-179.

论文作者:彭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病理检测胃癌与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及临床研究论文_彭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