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5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7,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28,优质护理)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比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抑郁、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龈沟出血指数为(0.64±0.32),菌斑指数为(0.75±0.14),抑郁评分为(36.25±1.25)分,焦虑评分为(34.21±3.27)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效果十分可观。
关键词:优质护理;慢性牙周炎;效果
慢性牙周炎属于炎症性疾病,以牙齿酸软、松动以及牙龈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1],为老年人群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慢性牙周炎患者逐渐增加,会导致牙齿缺失,大部分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认为无需治疗便可缓解,造成严重后果。为了研究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本文将5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抽取5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将存在药物过敏史、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排除。55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n=28)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5:13;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年龄(50.27±10.36)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7±2.31)年。对照组(n=27)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4:13;年龄范围(26—73)岁,平均年龄(50.32±10.19)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16±2.42)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口头宣教,告知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
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主要内容为以下四点:
(1)健康宣教。入院后,简单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将口腔保健宣传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同时口头讲解手册中的重要知识,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保证其真正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式、时间以及牙刷的选择方法等,在牙龈模具上进行示范,将牙周炎保健知识以及对口腔的危害性告知患者,口头宣教完毕后,选择适宜的时间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加深患者印象。
(2)心理疏导。大部分慢性牙周炎患者会出现口臭、异味等不良症状,导致自卑心理产生,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各种不良症状均属于正常现象,只要积极接受治疗和做好保健工作就可痊愈,不断鼓励患者积极面对自身疾病,树立治愈信心。
(3)饮食指导。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结合其饮食喜好制定有利于疾病康复的饮食方案,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为主,尽量不吃韭菜、海鲜、大蒜等食物,远离辛辣、生硬等食物,多喝水,戒烟酒。
(4)出院指导。出院前一天,告知患者出院后饮食注意事项,叮嘱其要定期复查,保证口腔清洁,教会患者牙周疾病的监测方法,若发现牙龈有出血症状,要及时回院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测量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护理前后的龈沟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总分为一百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将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用(`x±s)表示,t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对比差别不大,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数据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大,护理后数据组间对比,P<0.05。具体数据参考表1。
表1 对比2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的变化情况 (`x±s)
注:护理后数据同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的发病原因是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会出现牙龈疼痛、牙龈出血等多种不适症状,具有病程长、治疗程序繁琐等特点[2],其治疗首要目标是将牙石、菌斑等病因刺激物清除[3],缓解牙龈炎症症状,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情绪、提高依从性的途径将治疗效果提高,本文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发现其缺乏针对性,内容比较简单,无明显作用。
优质护理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4],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全面且综合性的护理服务。通过健康宣教可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口头宣教结合视频播放的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掌握程度[5],积极配合治疗;心理疏导旨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治愈信心;饮食指导能够避免误食影响治疗效果;出院指导体现了优质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出院后还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总之,优质护理体现了现代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要求,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化,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时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其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知,优质护理应用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效果优越。
参考文献
[1]薛月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牙周炎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672-1673.
[2]邹红玉.心理护理在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731-2732.
[3]张宏,刘苗苗.心理护理对慢性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6):1138-1140.
[4]张筱.慢性牙周炎早期预防与护理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1):230-232.
[5]杨秀慈.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治疗中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11):1753-1754.
论文作者:谢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患者论文; 牙周炎论文; 指数论文; 牙龈论文; 病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