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与针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32例/组。一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针灸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0.58±7.4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3.26±5.5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5.59±4.10分)及生存质量评分(163.29±11.20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针灸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提高。
【关键词】康复护理;针灸;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偏瘫是该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还严重损伤心理健康,需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机体功能恢复。为了分析康复护理与针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本文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取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合并严重系统疾病和存在感觉性失语的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均为一侧肢体瘫痪,病例选取时间是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64例患者分成以下两组,每组32例患者。
观察组(n=32)——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14;年龄范围(48—82)岁,平均年龄(65.26±7.13)岁;20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
对照组(n=32)——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9:13;年龄范围(47—83)岁,平均年龄(65.54±7.20)岁;19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
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再配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干预方法为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方法:以醒脑开窍法为针灸的治疗方法,所取的基本穴位包括内关穴、尺泽穴、合谷穴、极泉穴、委中穴、人中穴以及三阴交穴等,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穴位,下肢不遂——增加阴陵泉穴、风市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昆仑学、环跳穴以及太冲穴;上肢不遂——增加曲池穴、外关穴及手三里穴;口眼歪斜——增加地仓穴、下关穴、颊车穴以及迎香穴;舌强不语——增加廉泉穴、玉液穴以及通里穴。采取平补平泻法,一天一次,连续治疗四周。
康复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摆放肢体为功能位,将患侧的肩关节向外侧展开,以背屈位放置踝关节,将膝关节轻度屈曲,髋关节则内收内旋,以伸展位摆放肘关节,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由健侧带动患侧关节。以坐立位开展体位转移和平衡训练,重点训练内容为躯干旋转训练,结合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一天两次,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加强训练频次,一天三次或四次,连续两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2]
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量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及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将各项评分[用( ±s)表示,t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评分(`x±s,n=32,分)
注:干预后数据组间对比(p<0.05)。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干预前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更令人满意,数据组间对比,p值小于0.05。
3 讨论
脑卒中(中风)和冠心病、癌症统称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3],以老年患者为主,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脑卒中不但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即使生命安全得以保证,也会留下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属偏瘫[4],影响日常的行为活动。偏瘫最明显的症状是患侧肢体疼痛、冷热不知,需长期接受治疗,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不但无法取得有效的效果,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加重患者的身心及经济负担。
针灸疗法能够取得较多西药无法获得的疗效,例如调节气血、调和阴阳、祛邪扶正以及疏通经络等,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恢复侧支循环[5],改善血流障碍症状,针灸治疗侧重于肢力的恢复,在改变异常运动模式方面无显著效果,因此还需配合其他康复治疗方式。康复护理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方案能够刺激外周神经,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建立正常模式的运动功能[6],改善痉挛和肢体萎缩症状。
目前临床主张在脑卒中偏瘫的疾病早期应用针灸疗法和康复护理方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开始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恢复运动功能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深入分析针灸疗效发现,针灸可纠正周围循环状态,激活感觉功能,改善颅内血液循环[7],稳定大脑皮层分布的电活动,在缓解痉挛症状方面,针灸疗效显著,还能够降低牵张反射,在痉挛肌肉附近取针灸穴位,能够使肌张力降低,联合康复护理,能够促通神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全身的综合运动能力。
结果部分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综上分析可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引入针灸疗法配合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早日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彭开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1):77-77.
[2]赵志红.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5):64-65.
[3]吴涛.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241-1244.
[4]尹久.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可行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17-118.
[5]夏娣文,佘江健,山林林等.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47-48.
[6]杨青宇.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122-123.
[7]杨妮.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02-504.
论文作者:邹映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评分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