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 362000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不十分引人注意的学问。教学语言,既是教师的人格表征之一,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主要内涵的外在体现。因此,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集的优劣。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指教师的教学话语;无声语言,是指教师的手势、神态、目光等。本文就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及其得失,谈谈个人一孔之见。
语文教师的有声语言,概括起来大抵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叙述式
这是指教师上课时的口语表达是按部就班、平铺直叙的。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能做到讲解详略得当,甚至可以顺利完成某堂课的教学任务。但同时存在着明显缺点,那就是缺少抑扬顿挫的语调,课堂显得呆板、不生动活跃,讲课重点不那么突出,不容易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更不容易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情感式
这是指教师讲课时表现出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主观感情色彩,可以是课文作者内在情感的再现(这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一种展示);也可以是教师所授课文内容的个人感受的情绪化描述;还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情感人”的种种话语。这种表达方式,往往会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听课(或参与)角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获得某些知识,且不易忘记。但这种教学语言情绪化的“度”(即分寸)不容易掌握。教师讲课时,如果过份情绪化,往往会变成“滑稽表演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讲课,它已经偏离了授课目的,尽管满堂欢乐,但到头来却忽略、忘记乃至无法领会教师的授课主旨,终于造成以乐取胜、喧宾夺主的弊端。
三、说理式
常用叙述式和情感式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其个性往往表现为外向型特征。而说理式语言,往往是具有内向型个性的教师所常用的教学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说理式教学语言,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挖掘课文作者的哲思和课文内在意蕴上面,注重阐释“为什么”,而忽略了讲解“怎么样”的情境。即使是讲授记叙文和说明文,也习惯于用说理式语言,固然其逻辑性较强,但学生往往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思想情绪压抑,课堂气氛沉闷。整堂课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效果不佳。这种教学语言,即使是面对高年级学生,也是不合乎年龄与心理发展特征要求的。
四、综合式
这是指教师在授课时,视不同课文(含不同内容与体裁)、不同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环境,叙述式语言、情感式语言和说理式语言的交叉灵活运用。这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当划一死板,而应当多变灵活。
所谓“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经过反复实践而证明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学方式。但即使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无法也没有必要去设置(或创造)课文中所描述的全景,教师最多只能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去模仿课文某一情境中的某一主人公(或主要角色)的某一种最富有特征的动作或某几句对话。但这类教学语言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否则,就成了表演课,便会弄巧成拙。讨论式教学法是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法,但同时也是教师最棘手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教师必须吃透课文的要义精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熔炼出几句带实质性、趣味性、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兴趣、层层诱导。最后教师必须用揭示性和鼓励性语言加以总结,这就是说,讨论式教学,教师必须情与思兼备。否则,教师就无法驾驭课堂,无法驾驭全文。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积累性的,因此教学语言效果的取得都是渐进性的。我们的教学语言绝对不能停留在一般层次上面,而应当向高层次努力。只有取得高层次的教学语言效果,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正是要求师生双方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并出现最佳默契状态,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因此,这时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教师的教学语言自始自终都应当是一支诱发心灵交流与碰撞的火把,而纯粹叙述式语言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至于对教学中教师无声语言的研究,也是当前教学教研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教育大师陶行知乃至叶圣陶,都在不同的讲话与著作中强调过教学必须以“手势助之”,因此教师讲课时的手势,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无声语言。为了增强听课报告的效果,鲁迅和毛泽东也都曾经提到过手势的作用。手势,带有教师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常是教师对学生的某种暗示或启示,配合手势讲课可以无声地引导学生加深领会教师的讲解意图和文本精华。虽然不同的教师对相同或不同的课文,其手势都不会相同,每一种手势都表现出教师对课文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理解;同时也表现教师的不同个性,但愈具有个性特征的手势,就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讲课做到既动口又动手,讲起课就必然形象生动,就会激活学生的思路,诱导学生的思维。倘若再配合教师的目光、神态的某种变化,那么一堂课就上得有声有色。藤野先生之所以给鲁迅先生留下如此美好深刻的回忆,恐怕与藤野先生讲课时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和适当的无声语言有关。
当然要达到最佳教学语言效果是不容易的。但只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不懈实践,就一定会做得更好些。
论文作者:黄少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手势论文; 学生论文; 课时论文; 效果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