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的应激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校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校教师应激源探寻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的观点,高校教师所体验到的心理应激有两个方面:工作应激和生活应激。
(一)高校教师的工作应激
从上面的简单罗列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应激更多的是受到工作方面的影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工作负荷
对许多人来说,拥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做而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做很可能产生压力。高校是一个能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许多教师常常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来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在社会的最高点去冲击或者超过其他人,他们常常感到角色超载。有趣的是,“工作太少也可能产生应激”,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难以定位,他们感受着要去干什么而又似乎无事可做。
2.工作条件
恶劣的工作条件也是一种工作紧张性刺激。许多高校教师常常会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照明太强或太弱、噪声过高、辐射和空气污染中工作,有的教师还有繁重的旅行任务或远距离通勤等,这些因素都能造成教师的压力。研究发现,这些恶劣的工作条件、过多的旅行、漫长的时间和孤独感共同导致压力的上涨和业绩的下降。
3.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表现在高校教师对所分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明确。许多教师深受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之苦。比如,他们常常处在一种督导与被督导的状态,特别是对管理学生的教育者而言,这种苦恼尤为明显。
4.职业发展
教师的工作安全、提升、调转和发展的机会也会构成教师的压力。高校教师可能通过提升不足或提升过度而感觉压力,表现最明显的是,教师在竞争中被淘汰而没有升级到应有的级别(如被聘请教授岗位),或者有些教师没有思想准备而被要求完成一个学科发展规划。现在的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评聘制度,这使教师们时刻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5.人际关系
群体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与同事、下属和上司的良好工作关系和相互影响是组织生活的重要方面,它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当缺乏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教师则会感到压力。由于整天与学生或者实验室仪器打交道,与其他的成年人相对隔离,也缺乏与同事一起解决困难或寻求帮助的机会,高校教师只有自己去应付,他们通常很少或根本得不到外界的支持。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从许多方面来看,教师的确是一个相当孤独的职业,每个教师都是在从一节课到另一节课的过程中独自面对自己的问题。由此可见人际关系既成为压力的根源又能成为帮助教师对紧张性刺激作出反应的社会支持。
6.侵犯性行为
一种令人感到恐惧的紧张性刺激是工作场所中的侵犯性行为,这种侵犯性行为往往采取暴力或性骚扰的形式。相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大学教师所面临的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侵犯要多些。面对具有成人思维的大学生(当然理性的学生是主要群体),教师感受最多的是被攻击和性骚扰。
(二)高校教师的生活应激
工作与非工作紧张性刺激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压力的一个根源是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它需要个体作出决策,有时就会导致压抑类的问题。除工作环境中所能接受到的紧张性刺激外,人们(不仅仅是高校的教师)还必须应付各种各样的生活紧张性刺激。一般而言,生活紧张性刺激是由生活中的重大变化造成的,这些变化指配偶死亡、夫妻分居或离婚、家中亲人死亡、身体疾病、结婚、怀孕、家中新添人口、经济状况改变、晋升、下岗等。
生活紧张性刺激能产生消极和积极的情绪。
综观上述现象,应激会随时出现。面对这种应激源,教师不得不接受着,有的人消极应付,而有的人会在这种应对中不断成长。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是高校教师们在工作中常常产生一种工作倦怠。因此,高校教师也是一个容易倦怠的人群,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与工作相关的紧张性刺激而承受大量的压力;是理想主义者和自我激发的成功者;常常寻求无法达到的目标。因此,工作倦怠代表某些个人特征与工作环境的结合。
二、高校教师压力管理
(一)个人压力管理方法
1.教师要发现并接受个人感受的紧张性刺激
要了解自己所接受到的紧张性刺激是属于上面列出的哪种。如果是压力负荷过大则要求教师放弃奉献精神和降低工作负荷,需要教师对职业生活中的焦虑保持一种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期望抱一种更现实的态度,必要时可降低期望水准,并对所处的情境可能会发生什么以及不可能发生什么进行现实的判断。但重要的是,先要了解情况,然后在已有的机会和条件限制中去作某些改变。当工作不够挑战时,教师有时也试图做一些学生或者下属(如助手)的工作,这种做法又称微型管理。微型管理或许可以减轻管理因无聊产生的压力,但是它又能够增加对下属的压力,因为导师不断地监视他们或对他们的决策进行事后批评。
2.教师需要决定如何应对这些紧张性刺激
当个人目标和价值观念一旦与实际的压力管理技能结合起来,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处理紧张性刺激和削弱消极的压力反应。在任何一个减少应激的训练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了解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使自己紧张或者沮丧或者容易激怒,并试着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构想。第二,要能够控制好应激水平,应避免轻易对别人下结论,应仔细了解别人。第三,要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也就是说,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问题的性质上,权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采取最适宜的方式解决问题。
3.在面对应激时教师不应产生无助感
虽然我们已经指出了许多处理应激的策略,但教师都不应感到应激是个人的事。将问题讲给同事或其他人听,并且引起别人的注意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当应激处在一个严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下来处理。另外,适当学习放松技术和冥想技术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人保持镇定,在面对应激时能有效运用上述的各种个人压力管理方法。
(二)组织压力管理方案
如今我国相当大比例的高校组织已经制定了或者正在制定压力管理方案,其目的是从三个方面减轻压力的有害作用:其一,发现并调节或消除工作紧张性刺激;其二,帮助教师调节他们对工作压力的知觉和了解;其三,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处理压力的结果。
目前,组织压力管理方案正在许多高校内部广泛开展着,但由于这些方案是从企业管理和组织文化中发展而来,运用到高校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得到可行性验证,现阶段使用较多的还是个人压力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