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规律_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规律_教育论文

思想教育活动的交互作用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活动论文,规律论文,作用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教育活动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因此,要提高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规律,自觉地按照规律组织和实施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具有交互作用的特性,其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即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交互作用的规律;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交互作用的规律;内化与外化交互作用的规律。

一、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交互作用规律

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的交互作用,是思想教育活动的最基本规律。其内在依据是: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是构成思想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但是思想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体、客体和环境,而是体现思想教育活动特征,即影响思想教育的各种环境内化于主客体之中,形成有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要素,即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是相互作用的。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教育的基本矛盾。一方面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主体的思想,就没有客体的思想;同样,没有客体的思想,也无所谓主体的思想。客体思想是主体思想的对象和思想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主体思想是客体思想提升的激发者和思想教育效果的促成者。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即客体思想主体化与主体思想客体化。另一方面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又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一般说来,主体思想是反映一定主体需要的先进社会意识或群体意识,客体思想则是在性质上或程度上不同于上述先进思想的一种思想。就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教育而言,主体思想代表着先进阶级利益的思想意识,客体思想则是不同于上述思想或先进程度不够的思想,这样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亦即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对立斗争。

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运动贯穿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包含两个基本环节:一是客体思想主体化,主体思想客体化。一方面,客体接受主体思想使自己的思想与主体的思想一致。为此,思想教育者就必须针对客体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措施,积极主动地作用于客体,向客体灌输主体的先进思想,使客体思想主体化。另一方面,主体要适应客体的特点,对自己的思想作出相应的调整,就是主体思想客体化。思想教育过程从来就不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单向联系,客体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模式,他接受信息是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当主体灌输的思想符合实际、言之有理时,客体才能接受。否则,要么接受不了,要么不愿接受。当客体不愿接受或不全部接受时,主体必须针对自己的思想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期客体接受,也就是主体思想客体化。二是个体思想社会化与社会思想个体化。从总体上说,教育主体的思想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作为教育客体的个人的思想,大体是与主体社会意识有出入的思想。个体思想社会化,就是通过主体的(个人与组织)思想教育,让个体思想与社会意识一致,使每一个客体个人按照社会意识自觉行动,这是思想教育者的根本任务。使每一个个体思想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社会思想个体化过程,即个体在接受主体施教的社会思想的同时,要赋予社会思想以一定的个性,这是社会思想个体化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个体思想水平参差不齐,又制约着社会思想,使个体思想社会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又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思想要不断地根据个体思想状况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社会思想个体化。

二、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交互作用规律

思想教育过程是立体的、开放的过程,其中不仅存在着自觉影响,而且存在着来自外部的自发影响。因此,这种自觉与自发影响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教育活动的又一基本规律。思想教育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交互作用的主要表现是:

(一)思想教育过程中各种自觉影响的交互作用。思想教育过程不是单线条的,而是立体的。在现实生活中,对受教育者施加自觉影响的主体往往有多个。各个不同的教育主体都向受教育者施加各自的教育影响,这就必然地产生了各种自觉影响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有两种情形:一是同一性质自觉影响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这主要表现为形式的结合与互补和内容的结合与互补。所谓形式的结合与互补,就是教育内容相同、教育形式和途径不同的教育影响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它们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影响不断得到强化,从而推动着受教育者在某一方面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尽快形成和巩固。所谓内容的结合与互补,就是性质相同、具体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影响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它们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促使其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二是不同性质自觉影响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冲突。由于主体的理论素养、思想水平与认识能力不尽相同,因而他们对教育对象所施加的自觉影响也往往会出现差异,有时甚至会形成对立冲突,其结果必然要求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断强化正确的教育影响,及时纠正错误的教育影响,使各种教育影响形成一股合力,以推动受教育者的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变化。

(二)教育的自觉影响与教育的自发影响的交互作用。思想教育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总是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力场之中,受到环境力场的自发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信息纷至沓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社会各种矛盾和现象都会迅速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对教育对象产生自发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进行思想教育需要一个有利于客体思想进步的环境力场。从总体上看,环境力场是由相互包容的几个层次构成,它们依次是:社会系统力场、社区力场、群体力场和情景力场。所有这些都对思想教育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系统力场是涵容量最大的、起统摄作用的力场,它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力场、群体力场和情景力场,因而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更大、更深远。基于此,我们要发挥环境力场中有利于客体进步的积极方面,促使客体发生思想转化。同时,“环境又是人来改变的”。(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370页。)通过卓有成效地思想教育,客体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反过来就会对影响他们的环境力场进行改造,使有害的变为有利的。在这里,思想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力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比如同处于不利的环境力场,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事实告诉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必须搞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努力使思想教育社会化。当前,教育者尤其要重视环境力场中的自发因素对受教育者的消极影响,不断调整思想教育与环境力场之间的关系。

总之,思想教育过程是各种影响交互作用的过程,要使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者要着力协调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的关系,并使二者统一于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上。

三、内化与外化交互作用规律

思想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这一特殊外因的影响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受教育者在个体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获得新的品质,需要完成两次转化,即内化与外化。

所谓内化就是在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受教育者将教育者所传递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与控制自己思想、情感与行为为内在力量。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同化”与“顺应”看作是改变认知图式的重要机制。由“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同化;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注:石向实、郑莉君:《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第2页。)这就是说,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以建立新图式或调整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据此,我们认为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内化,也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教育对象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和内化的程度,从内因上看,主要取决于自身认知模式(图式)完善到什么程度,信息就会内化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传播教育信息,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尽量使教育信息能被内化吸收;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启发其思想改造的自觉性,促使教育对象调整、重构自己的认知模式(图式)。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教育对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完善认知模式(图式)。

所谓外化,就是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受教育者把自身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信念转化为自己的外在的行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此,我们强调思想观念的外化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教育对象以实践为标志的行为外化,是形成其坚定思想观念的中介,是巩固、深化和形成思想观念的重要一环。如果将内化看作理性转化的话,那么,外化就是对理性认识的实践深化。如果教育对象仅仅停留在内化阶段,不去通过社会实践来进一步形成坚定的思想观念,他就会在外部诱因的影响下出现反复,甚至回到思想转化前的状况。其次,教育对象的行为外化状况是其思想转化效果的表征。思想转化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对象的行为表现。如果教育对象仅仅形成思想观念而不去付诸行动,那么,这些思想观念既不稳固也没有实际意义,思想转变的任务就不能算真正的完成。列宁指出:“我们应该按照哪些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呢?显然,这样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这个人的行动。”(注:《列宁全集》第3卷第177页。)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化是否真正完成,转化的程度如何,归根到底是以教育对象的行为为标志的。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内化与外化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外化就失去了依托;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二者的辩证统一,推动了思想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

标签:;  ;  ;  ;  ;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规律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