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实例项目的运用,论述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技术在景观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措施、水生态治理
绪论
水景不论是作为功能载体还是景观元素,在生态建设和城乡建设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城乡各类水体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水环境治理成为紧迫且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正文
曾经碧秀美的城乡水体景观如今大多已离我们远去,成为了水华暴发、气味剌鼻、了无生机的一洼洼臭水。那些灵秀水景是如何变成臭水洼的呢,这就需要来了解一下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了。
一、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
1、水体黑臭的原因:黑臭水体是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体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从而使水体变黑变臭。
2、导致水体黑臭的污染源:导致水体发黑发臭的污染源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1)点源污染:城乡排污口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水、城市中水作为水体补水水源等。(2)面源污染:大气沉降带入水体的污染物,降水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进入水体等。(3)内源污染:来自水体底部淤泥污染、水中生物体污染、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水华藻类等。(4)其它污染:城镇污水厂尾水超标排放、工业企业事故排放、植物秋季落叶污染等。
3、黑臭水体的危害:由于黑臭水体的颜色和持续的剌激性气味散发还存在如下一些危害:(1)破坏水体功能和价值,黑臭水体因其水质不满足生产生活使用标准,完全丧失了其水体的功能和使用价值。(2)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失去自净能力。(3)破坏城市景观,直接导致城市景观的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降低或丧失。(4)影响居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
二、黑臭水体的治理措施
目前的黑臭水体治理措施主要有如下五大类型:(1)物理修复: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2)化学修复:使用特定化学絮凝制剂保进氮、磷的沉淀。(3)生态基法:利用具有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基质吸附水体中悬浮物,为有益菌群提供着生床,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从而逐步改善水质。(4)生物修复:目前生物修复技术繁多,大致上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5)水生态治理技术:此种措施是在综合上述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强化水生动、植物,微生物在水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以达到在治理黑臭水体的同时修复或重建完整的水生态体系。
三、水生态治理技术在实例景观项目中的运用。
水生态治理是一种综合型、生态型的技术措施,为检验水生态治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我们组织在城市景观水体和乡村景观水体中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河南荥阳植物园水生态治理项目----城市中的景观黑臭水体水生态治理实例。
(1)项目概况:荥阳植物园水生态治理项目包含荥阳植物园南湖、北湖和刘禹锡公园东湖、西湖四处黑臭水体治理子项工程,水体总面积约3.6万M2。四块水体现状情况基本一致,水深0.5-2.0米;因公园排水系统不完善降水地表径流直接漫入水体中,水体承纳大量有机污染物;末对水体进行清理造成污染物大量积累使水体富营养化,经常暴发水华;池底淤泥沉积长期内源污染。因而水体长期处于黑臭化状态,水质判定为劣V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理措施:依据现场调研资料,对荥阳植物园水体采取如下治理措施:1)用透水材料更换汇水区范围内硬质景观地面材质,减少地表径流使部分雨水回渗土壤。沿绿地及道路边缘设置雨水置留草沟,地表径流在草沟中减速流动,大部分固体污染物在此阶段沉淀,部分雨水回渗土壤。水体入水口设置沉淀池,降水沉淀净化后再溢入水体中;2)水体池底清淤;3)对水体及时补水,保持水体水量;4)水体内加设暴氧机为水体增氧;5)岸边栽植湿生植物、浅水区栽植挺水植物、水体内满植沉水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固化作用消化部分水体污染物;6)引入水生动物构建完整水生态。7)实时监测水质情况,依据情况投放适量微生物菌剂优化水体治理效果。
(3)治理效果:本项目黑臭水体经有针对性的运用水体生态治理技术,施工养护一年后检测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项目实施效果达到了预期效果、改善了水体水质、恢复了水体景观性、提升了公园整体效果和游览舒适度。可见水生态治理技术在城市景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有切实可行的效果。
2、河南延津袁庄水生态治理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黑臭水体生态治理实例。
(1)项目概况:袁庄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胙城乡,常住人口2800人。随着村民生活逐步富裕,各户都建有新的自建住宅且大部分使用水冲厕所,因生活污水各自向村南的一条公共水渠排放,公共水渠南段淤积了大量生活污水,渠底污泥沉积近1m厚,散发恶臭,熏人欲呕。
(2)治理措施:1)改造村污水管网:将分散式排污改为集中式排污;2)现状污水塘清淤,腐熟后作为农用生态基肥用;3)人工引流,给污水塘补水冲淡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为后续湿地净化提供条件;4)污水塘投放底泥帽封菌剂,避免遗存底泥污染水体;5)污水塘投放除臭菌剂,消除臭味;6)从村庄至新建水库(村规划中利用原场地制砖留下的大坑新建一座库容16万m3的水库)的700m长度范围内修建一条用于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湿地水渠。将水渠分为五段分别设计成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稳定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各级湿地间用跌水增加水体暴氧。由村庄排出的污水经湿地净化后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再排入水库。此水渠同时用作洪水分流渠,将村南排洪渠内的洪水分流到水库,为水库蓄水;7)稳定塘作为中段水净化效果强化的水体,种植挺水、沉水植物,投放底泥帽封菌剂和除臭菌剂、增加水利停留时间;8)水库建成区全面打造湿生水生植物群落,沿水岸种植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水下森林”建造满植沉水植物;9)水库区投放鱼类、虾类、镙类等水生动物构建水生态食物链;10)投放太阳能暴气装置为水库增氧;11)微生物菌剂投放,维护水库水质。
(3)治理效果:排污渠臭味基本消除,污水经净化后流入水库时表观清澈完全无异味;水库水体清澈,完工三年时间内未出现水华和水体黑臭化情况;水生动物投放后水体生物链已建立,水体中出现了其它非人工投放的两栖类动物和水生昆虫,说明水体生态情况良好。
(4)项目总结:袁庄水生态治理项目经使用一系列生物生态净化技术,达到了乡村生活污水净化后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同时在新建水体中构建了完整的水生态体系,长期保持水质优良。由此可见水生态治理技术在乡村景观体系的水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结论
结论:因地制宜选用水生态治理技术,通过不同类型的景观黑臭水体实例项目的应用及效果检验,证明水生态治理技术在景观黑臭水体的治理上有切实可行效果。此项技术在城市双修、新城乡建设中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景观水体治理措施的一种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胡英军.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问题及生态治理方法[J].绿色科技,2016(23)
[2]沈佳,石聪等.沉水植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林春风.曹国军等.]朱清顺,周刚,张彤晴,等.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产养殖,2005,26(2):7~9
论文作者:李春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水体论文; 景观论文; 污水论文; 污染物论文; 效果论文; 水库论文; 湿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