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杰 李晨虎 饶顺曾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200232)
【摘要】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奥氮平组42例,利培酮组37例,观察疗效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三种药物均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还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奥氮平体现在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处。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结论 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其中奥氮平起效较快, 三种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12-02
近年来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HT2A和D2受体有阻断作用,与传统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具有椎外系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与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2.6-2013.12)。入组标准:(1)年龄在18-65岁。(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治疗前PANSS总分>60分。(4)排除器质性疾病、痴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排除药物滥用、酒依赖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有入组前4月内注射过长效抗精神病药;对系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者;入组前3月内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者。入组共117例,随机分为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9.49±9.26)岁,病程平均(5.2±3.9)年,PANSS总分(81.32±5.78)。利培酮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46±11.86)岁,病程平均(5.9±3.8)年,PANSS总分(82.58±6.53)分。奥氮平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0.16±9.78)岁,病程平均(6.1±4.3)年,PANSS总分(84.56±8.94)。三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首发病例直接入组,既往曾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经1周清洗期直接入组。利培酮组服用维思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mg/片),起始剂量1mg/d,2周内根据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加至3~6mg/d;奥氮平组服用欧兰宁(江苏豪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片),起始剂量5mg/d,2周内增加至10~20mg/d;阿立哌唑组服用博思清(成都大西南),起始剂量5mg/d,2周内加到20-30mg/d。允许合并苯二氮卓类或抗胆碱类药物。
1.3 评定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末,进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研究开始前对参加人员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
1.4 疗效评定 用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计算方法(%)=(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30)×100%。PANS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落 阿立哌唑组有效病例38例,脱落3例,1例因明显兴奋激越脱落,2粒系中断脱落。奥氮平组有效病例42例,脱落2例,1例因严重嗜睡脱落,1例系中断脱落。利培酮组有效病例37例,脱落2例,1例因闭经脱落,1例因TD(口颊舌不自主运动)脱落。
2.2 三组治疗中PANSS评分比较 三组间在治疗前PANS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末的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奥氮平组治疗后2周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5)。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及利培酮组各组内不同时段的PAN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4周、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在4周末及8周末,三组间的PA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PANSS评分比较
2.4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阿立哌唑组38例中发生26例(68.4%)。奥氮平组42例中发生31例(73.8%)。利培酮组37例中发生29例(78.4%)。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集中在兴奋激越、失眠、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处,奥氮平不良反应集中在嗜睡、震颤、静坐不能、便秘、体重增加等处,利培酮组不良反应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震颤、肌强直、静坐不能、体重增加、月经紊乱等处。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都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已有研究显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1]。奥氮平对中脑边缘和皮质多巴胺受体有选择性的阻断作用,还能选择性阻断5-HT2受体,改善脑内多种神经通路功能。国外一些研究证实[2-4],奥氮平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并能改善认知障碍,较少或不引起经典的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利培酮具有很强的拮抗5-HT能、较强拮抗DA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疗效好,药物副反应少,叫安全的特点[5]。
本次研究分别以这三种药物治疗三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 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奥氮平组治疗2周PANSS 总分显著下降(P<0.05),与国内研究[6]奥氮平起效较快,治疗2、3周即可起效的结论相符。
虽然相对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不良反应较轻,但仍存在。这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除了三者均有锥外系不良反应外,阿立哌唑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奥氮平体现在嗜睡、体重增加等处。与Allison等(1999)[6]研究表明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和奥氮平对体重增加效应最强的结论相同。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与利培酮有明显的刺激催乳素分泌作用相关。近年有学者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能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其中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7]。三组药物中奥氮平及利培酮均有增加体重的风险,提示药物治疗时需监测体重,控制食物摄入,适当增加运动,防止出现代谢综合征。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短,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A ihara K, Sh im ada J, M iw a T, et a.l The novel ant ipsychotic arip irazole is a part ial agon ist at short and long isoform s of D2 receptorsl ink ed to th e regu lat ion of adenylyl cyclase act ivity and pro lact in release[J].B rain Res, 2004, 804: 9.
[2].Beasley CM JR,Tollefson GD,Tran PV.Efficacy of olanzapine:an overview of pivotal of clinical trials[J].J Clin psychiatry,1997,58(suppl 10):7.
[3].Beasley CM Jr,Tollefson GD,Tran PV.Safety of olanzapine[J].J Clin Psychiatry,1997,58(suppl 10):13.
[4].Tollefson GD,Beasley CM Jr,Tran PC,et al.Olanzapine versus haloperidol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and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s: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trial[J].AmJ Psychiatry, 1997,154:457.
[5].宁立华,李华芳,顾牛范.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上海精神医学,1998,新10(2):79-81.
[6].司天梅,于欣,石川,陈玉芳,郭艳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研究 精神医学杂志,2008,21(1) :3-5
6.Allison DB,et al. Am J Psychiatry, 1999,156:1686-1696.
[7].李焕德,原海燕.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2005,14(5):542.
论文作者:吴宇杰,李晨虎,饶顺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评分论文; 三组论文; 抗精神病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