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建设特色高校科技园_科技论文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建设特色高校科技园_科技论文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园论文,科技创新论文,优势论文,特色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9;G31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相继建立了一批高技术园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这些高新技术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显现出它的不足:缺乏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综合氛围与环境,缺乏高新技术的强劲源头,难以造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建设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中,高校应盘点自身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以创新性的思路,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区。

1 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主要表现在:

(1)高校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高校有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积累的人文环境、区域特征和基础设施条件,人员的科学文化程度高,素质好,学术气氛浓厚,对科技创新有自觉的追求;政策法规意识强,知识产权意识强,依法经营成为自觉行为。高校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与国内外学术界和科研机构有频繁的学术交流和广泛的合作关系,为跨单位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最丰富最前沿的信息。高校有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构成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2)高校有最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高校有各层次的教师、科研人员,特别是研究生资源,构成了完备、合理的创新人才结构,成为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部分,并以此产生出大量的科技成果。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大学科技园建在高校附近,可以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特别是研究生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使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成为科技园内科技创新的主体,创办高技术企业的主体,研究开发机构的主体,技术交流和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的主体,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3)高校与国内外产业界有密切的联系。经过多年产学研的发展,高校以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及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企业界的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毕业生和科技人员,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创新性强的中、小型企业的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往往与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合作资源是高校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外部优势之一,加上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界正在形成一种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向心力”。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无疑将成为这种向心力最集中的部分,形成对企业巨大的吸引力,大量的成果和人才,可以吸引企业参与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并带入科技创新所需的资金。

(4)高校本身就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强劲源头。高校学科门类多,专业多,仪器和实验设备齐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等研究开发基地,具有多种技术测试和开发平台,成为强劲的高新技术成果源头。承担了大批国家及省、部级的科研项目,每年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技术水平高,学科综合性强,技术集成度高,供开发和孵化的可选择性大。

劣势表现在:

(1)机制和观念上尚未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就高校的科研人员而言,尚未实现三个转变和统一:从单纯追求学术成就转变到学术成就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从对外主要与学术界联系,掌握学科动态转变到既要与科技界联系,又要与政府、企业界乃至社会各界联系和交往,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动态与竞争动态相统一;科研的逻辑思维与经营理念、探索性研究方式与决策性经营原则相统一。

就高校本身而言,衡量办学水平和科技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准尚未完全从发表文章和获奖的多少转变为与开发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多少相统一;机制上尚未建立起真正鼓励科技人员兴办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人事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尚未从习惯吃“皇粮”转变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理念上来;强大的科技优势发挥不足,市场基础的薄弱进一步凸显,无形资产的富有与有形资产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难以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财政、土地上大量长期的投入。国内科技园区林林总总,其中地方政府创办或民营的科技园的建设多为:背靠政府支持,政府投入资金和土地的开发经营权,并提供包括财政、税收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学科技园区在众多科技园区中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它有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而另一方面,在很多地区,尤其是科技园区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大学科技园区却难以同其他科技园一样获得政府在土地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在大学科技园初期建设阶段,缺少园区基本建设所需的资金,阻碍了园区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大学科技园的投资环境。同时,由于大学科技园一般建在学校内部或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非商业用地,因此,科技园不能从所属的“地产”上赢得资金,形成所谓“滚动”发展,使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

2 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是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实现转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在所处的地理区域内,大学科技园面临着与其他科技园区的激烈竞争,如何以独特优势在竞争中吸引人才、资金、企业入园并维持科技园本身的良性发展,是科技园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以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运作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种特殊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根据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经验,大学科技园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在大学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管理体制之下,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其中理顺高校与科技园之间的产权关系是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要前提,高校与科技园之间的关系必须产权明晰。

大学科技园以高校为依托,机制问题是高校科技创新优势转化和大学科技园良性发展的保证。在没有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学校应以使用权的形式为大学科技园提供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在招商引资方面,注入资金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学校仅以股东身份在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科技园应明确划分所有者权力、经营者权力和确定利益分配方式,营造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学校以科技股东身份与企业股东建立股份合作机制。

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中,高校以科技股东身份将发挥独特的作用,除了具有一般股东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凭借与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独特关系,不断地为科技园注入创新活力和创新资源。这是一般股东所不具有的独特作用。

2.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学校丰富的知识和人才资源,要在大学科技园内实现优势转化,关键在于学校的政策推动。基于培养人才、发展科研的主要任务,高校应解放思想,建立具有一定产权结构、管理机制和人事制度的新型科技体制。制订鼓励科技人员(包括研究生)入园开办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政策,真心实意地鼓励科研人员无任何负担地进入科技园创业,在科技园所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完成科技创新的全过程。

高校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认真顺理一些关系,完善机制,建立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科研与创业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岗位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对入园创办企业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编制、学籍管理、教学科研任务考核以及学校、院系、个人之间的收益分配、成果归属及共享等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以其研究开发成果为资本入园创办科技企业,实现成果产业化。

为了营造科技创业的大环境,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和科技人员“转业”的政策引导,并在政策、科技贷款和项目立项等方面向发展良好的大学科技园倾斜。高校在微观层次上造就创新主体,政府在宏观层次上加强协调、引导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则是实现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接口。

2.3 建立全新的运作机制,实现大学科技园的良性发展

放弃以政府某个机构或事业单位来实现事业式管理的模式,通过以投资各方为股东组建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负责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拥有明晰的产权、独立的人事权、经营权及财权。

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大学科技园不能依赖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为支撑来运行,因此,科技园必须按照现代企业方式运作和经营,通过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包括对入园企业包装上市,使其成长为优质大型企业,从而获得投资回报,以自身的收益实现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地产滚动”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必须走出单纯提供优惠政策或优惠待遇的误区,进入资本运作的境界,这是吸引企业和人才入园的根本条件之一。大学科技园要建立高校及科研单位、政府、企业界、金融界、中介组织的密切联系与合作,通过吸引风险投资入园,创造科研成果与风险投资基金结合的机会和接口,为高技术企业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元化投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2.4 以高校的创新资源优势形成独特的开放格局

高科技企业对创业和营业环境的评估要求是很高的。大学科技园往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许多大学科技园,地处地区的经济和商业中心,周边有密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众多的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研究生,有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科技、教育、文化、体育、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化城市功能完备。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科技园不仅面向本地区开放,而且面向全社会及海内外开放,形成创新人才和高科技成果及企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以高校的独特优势,可以形成独特的开放格局。高校要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向科技园及园内企业提供研发基地、创新人才和高科技成果的方向上,加强自身建设,营造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的环境与氛围。大学科技园建在学校或周边,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入科技园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上跨度,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人才容易交流,信息流通快捷。因此,高校要为人才智力资源的开放、流动创造积极的政策空间。同时,开放教学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图书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入园股东和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提供研究开发基地,为入园的海内外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荣誉和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机会(如聘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访问学者等),以及为海外人员和留学人员提供家属工作、子女就学的机会。一些大学科技园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的高新技术园区协会组织的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使科技园形成对高技术成果及企业、创新人才的超强吸引力,进而形成独特的开放格局。

在与地方高新区的关系方面,大学科技园是高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依托之一。大学的高科技优势必须与国家、地方的产业优势结合,才能突破和形成新经济增长点,而优势产业的优势保持则需要有不断注入的高科技“活水”,因此大学科技园应将与高新区的关系定位在创新源头,并不断地向高新区移植发展势头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大学科技园的初期建设阶段,由于各项配套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金融、工商、服务等支撑体系,需要加强与高新区的沟通,理顺关系,作为高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将高新区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大学科技园;同时,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发展自己的特色。

3 结束语

高校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这是影响大学科技创新优势实现转化的重要因素。

(1)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起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要求的人事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等,使真正形成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配套政策体系。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校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走向产业化之后,对高校科技队伍和研究力量的分化,故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2)理顺高校与大学科技园的关系,其中主要是资产关系,既要保护学校资产,同时又要提高资产利用率,使之不断增值。

(3)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学校、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将是大学科技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保护学校、单位对科技成果应有的权益,同时又不能过分强调学校、单位的利益;切实保证个人利益分配是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建立起科学的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

可以预见,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独特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利用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盘点自身优势、劣势,大胆创新,形成科技园局部优化的环境,形成独特的开放格局,吸引企业界、金融界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吸引科技人员入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孵化并向社会提供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必将发挥独特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建设特色高校科技园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