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写作材料是从哪里来的?_素材论文

老师的写作材料是从哪里来的?_素材论文

教师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材论文,教师论文,从哪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而教科研离不开写作,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是困扰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实,中学数学教师思考与研究最多的是教学、解题和考试,如果把研究的心得、体会和感受进行提炼、整理,就会形成不错的论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与写作上的体会、感悟,谈谈数学论文素材的来源,与读者共享.

一、从听课评课中寻找写作素材

听课评课是每一位教师及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人员都会遇到的教学常规工作.我们听课评课时,应该主动思考所听课的亮点是什么?它为什么成功?授课者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如何?授课者如何设计这一节课?在课的背后有什么教育教学理论或课程理念作支撑?如果所听的课不够成功,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进?譬如,2011年10月,笔者有幸听了无锡市开展的“第六批中小学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滨湖区五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1圆(1)”.听课之后,笔者马上对这几节课进行思考、分析、比较,从有效备课的角度剖析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试题的选取;从高效课堂的角度审视如何立足课堂,构建合作学习的氛围;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有效教学的角度分析几位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从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洞悉执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数学实质的.综合几位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写成了《“圆”的教学设计片断》一文,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年第1~2期.

要想在听课评课中捕捉写作素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课前熟悉并精通所听内容,清楚本节课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其次,要认真观察课堂,不仅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施教的,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师是如何引导的,既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整体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最后,要看上课教师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授课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当调整预案,把“生成”转化为新的有效教学资源,能够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听课评课的素材,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到、评课现场听到,也可以从杂志等其他载体上看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课例点评”栏目经常会给出一些“课例”,让大家参与点评,这是很好的平台,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根据展示的“课例”写点评文章.笔者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年第3期上刊登的张宏政老师的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写成的《灵动的课堂,活跃的思维》一文,就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年第6期.

二、从备课中获得写作素材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阶段,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思维要求、能力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别人智慧、经验的迁移,也有个人智慧、感悟的结晶,把新的领悟、体会凝聚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中,就会有创新之处,如果整理成文,就是教育教学的文章.笔者在备“函数”一节课时,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中学生刚接触函数时,对其概念的理解有难度的情况,查阅相关的教学案例,最后采取以“问题导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展示对话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综合、判断与评析.课堂上,学生面对饶有兴趣且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似有“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感觉,正是教与学的悱愤状态.笔者将这一精心备课过程的体会与感悟撰写成了《高效课堂,主动参与》一文,发表于《上海中学数学》2011年第11期.

三、以教学设计与评析为抓手寻找写作素材

每一位教师上课前都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的理念、理论根据或某一课时的课堂实录及点评整理成文,也可以作为教学研究文章来发表.笔者在备“一次函数的图象”一节课时,发现对于第1课时的备课资源比较丰富,而第2课时的教学资源却很少,于是笔者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沪科版以及旧的人教版等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思考,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回想课前设计和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交流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理念,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在培养与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的生成,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为课堂增色不少.再细细思考,精心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课前精心设计的发展和延伸.于是,笔者对照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理,然后加上必要的点评、教学反思,写成了研究课的文章《“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在《中小学数学》(初中)2012年1~2期.

四、从悉心研究解题中获得灵感

有人说,数学教师每年做1000道题目,那么他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肯定会高于普通教师.笔者认为这话有道理,作为数学教师,每年做1000道题目应该不是问题,每年1000道,平均每天还不足3道.但问题是这1000道题目的思维含量如何?如果做了题目不能总结、归纳、反思,不能进行变式、不能形成问题串,就很难在解题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除了解题,教师还要会命题.因此,研究每年的中考题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一项必要工作.每到暑期放假日,便是教师读书时,也是数学教师研究中考题目的好时机.每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是教师学习、备课、提高自我的好素材,是教学设计选题的好资源库,也是命题的好参照.笔者在欣赏、研究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时,对尺规作图类题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结合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撰写了中考复习指导研究的文章《从动手操作到理性思维——中考中的尺规作图与应用》,发表于《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2年第2期.

五、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寻找写作素材

社会正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前进发展的,人类正是在提出一个个问题,研究一个个课题,攻克一个个疑难问题中创新发展的.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可以是自己领题的课题,也可以是参与学校或他人的课题研究,研究的课题范围可大可小,要根据学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关于说题策略的研究》正在进行,笔者查阅有关信息,学习有关内容,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升华.笔者对该课题的理解、体会、实践及研究,撰写了《让学生在“说题”中提高解题能力》一文,发表在《初中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

六、从教学的困惑中寻找写作素材

“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这是初一学生学习方程应用时,备课组设计的一个探究题.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感觉该探究题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困难.于是就先了解已经上过该课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预料基本类似.根据这些情况,笔者上课前又进行了重新备课和设计,将该问题分解、改进成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45天生产出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要求检验)?

问题2: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生产出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问题3: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问题4:某车间每天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或丙种零件200个,甲、乙、丙3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1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甲、乙、丙3种零件各应生产几天?

当学生思维受阻或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时,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多想一想原因在哪?改进后的问题设计为4个题目,问题1明确要求检验,其目的是通过检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之后进行回顾的习惯.问题4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机动题目”,从学生学习效果看,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于是增加了机动题目,并且也做得很好.本探究的设计活动中,一方面是寻找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巩固较低层次目标的作用,使更多学生有停留消化的机会.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使问题由易到难,呈现明显的梯度,让学生容易上手,这样,新知识的生长就有了基础,学生探究与思考就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根据改进后的设计和教学情况,笔者撰写了《根据学情,改进问题》一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初中)2012年第6期.

其实,可以研究、写作的素材很多很多.基于《课标(2011年版)》,其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只要认真研读,就会有发现、有收获,这不也是很有价值的素材吗?根据《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教材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样理解和思考的?作业的设计、如何评价等等,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素材,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教育教学的身边.当然,撰写教学论文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将教育教学与教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写作,在写作中教学,使研究、写作为教育教学服务,在研究及写作中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撰写出切合实际的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标签:;  ;  ;  ;  

老师的写作材料是从哪里来的?_素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