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黑河源头保护工作站 青海祁连 810499
摘要: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系统需要健康河道环境以及多样性生物种群的支撑,但传统的河道建设方案与建设方法忽视了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要求,污染了环境,给生物生存环境带来了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系统发生退化,生物生存遭到威胁。因此有必要在充分探析河道生态环境系统与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实施的对策。同时制订科学系统的管理规划,使河道工程建设效益达到最优化和最大化,更好的造福人民。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
1.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1.1质量问题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方面的追求,河道建设大多属于分包建设,虽然分包建设能给政府带来收益,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给河道建设带来了质量问题。河道建设是一项需要考虑全局的工程,它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统一标准,且要有过硬的专业作业水平和知识技能。河道工程是一项需要用时间来保证的项目,不能盲目追赶工期。但是分包建设却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在分包建设过程中各方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建设标准,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河道建设缺乏合理性。同时,为了追赶工期,分包建设也往往过度缩紧时间忽视工程本身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也缺乏严谨的态度,降低了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
1.2资料管理过于混乱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对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较差,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资料申报、审批等流程加强管理,导致资料管理过于混乱。资料缺失严重,众多信息数据的精准性较差,对后续工程建设施工监管工作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不能为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提供重要依据。
1.3存在不合理开发占用河道问题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一些地区原有的河道区域也被列入了开发范围之内,随着部分城镇地区人口的增加,城区内住房建设压力也相应加大,一些政府部门则将河道周边区域作为了开发用地加以利用,也因此占用了部分河滩、护岸用地,挤占了河道工程建设的空间,尽管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也会承诺进行河道保护工程的建设,但由于重视不足,以及施工水平限制,导致所建设的河道工程质量达不到防控洪涝灾害的标准,增加河道管理中的安全隐患。而一些处于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的河道,由于管理不到位,围河造田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耕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河道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加速河流沼泽化,生产生活排污也加剧了河流水体污染的问题,给河道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4部分施工管理不够规范化
河道内部会存在一定的非防洪工程,这些工程内容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科学管理,会对河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立法部门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健全和完善,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决策、设立,以及工程建设施工都提出了众多标准型的要求,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河道管理部门需要针对现阶段河道治理实际情况,明确部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实际调查发现,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并没有严格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很多施工环节管理不够规范,致使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不能得到良好保障。
2.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技术与发展
2.1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技术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管理和环境污染方面。针对河道治理工程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生态河道建设目标,以生态治理为指导,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为了恢复和营造出好的都市河道景观,改善遭污染河道的水体水质,在河道边坡地区种植植被,进行生态防护与环境绿化。采取生物治理与技术治理并用的方法,以满足水安全和人们对水的各种需求,恢复水域系统的完整性。
2.2河道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在生态化发展方面河道工程建设需要了解周围的生态环境,根据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河道建设与管理方案,使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免遭破坏,将河道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在生物的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改善河流水域环境。如使用动植物和微生物来净化水源,提高生物生存环境;在河岸两边种植植被,进行河岸防护,使河道治理向生态化,长效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3.提升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对项目设计进行严格审核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需要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依据收集和整理的信息数据合理、科学的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展前,需要对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积极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避免对后续施工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河道现状为基础对治导线进行规划。要明确河床演变点的实际位置所在,要尽可能创建一个平顺宽阔的河道,强化水体流势的稳定性。要注重加强河道宽度,对堤坝进行加固处理。因为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会携带众多泥沙,这些泥沙会在河床底部逐渐沉淀,从而使河床抬升。针对这一情况河道治理需要扩大堤距,促使河道具有足够断面可以对洪水进行有效疏导。要注重生物技术应用,为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增加新的生命力。
3.2加强对河道周边区域的科学开发与管理
城市化建设难免会涉及到对河道区域的规划,为了保证河道工程水资源调控、灾害防治的作用发挥,应当在河道周边区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城市开发的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占用河道建设住宅小区,对于河道的开发应更多考虑河道生态功能的发挥,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在河道周边开发生态休闲公园等公共休闲场地,做好堤岸绿化,建设自然生态景观,对于其他涉河工程的建设也应严格做好审核工作,在不影响河道基础结构和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建设。对于拒不配合整治管理的人员,应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河道的保护。对于部分耕地质量差、产量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农村区域,为了保证区域的经济发展,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在不破坏河道区域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河道周边区域内的湿地、滩地等进行科学改造,将河道区域开发成为沿河旅游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吸收本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对农业人口的转化,既发挥了河道及水体资源的经济价值,也实现了河道环境保护的目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本地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将得到有效增加,这也就能够降低围河造田居民对河道治理的抵触心理,实现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3.3加大河道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合理配备相关人员
积极探索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发动社会群众捐款,投资。同时政府也应该正视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抽调相应款项到河道管理工作中去,增加河道主管部门编制,更新监管设备,,配备相关人员,各司其职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规范且有序的进行。
4.结束语:
河道治理工作关系到水资源的调控利用效率、关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有效管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河道工程在水资源调控、洪涝灾害防治过程中的积极价值,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齐真. 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2]滕华国.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与案例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胡诗文. 山洪沟防洪治理典型工程措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荆玉琳.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李积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河道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生态论文; 区域论文; 治理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水体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