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解决辍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对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途径论文,农村论文,质量论文,提高教育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8月,我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进行了近半个月的调查,实地考察了嘉禾县、宜章县、资兴市、北湖区、苏仙区的18所中小学,分别同120位县、乡、村党政干部和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座谈。通过实地调查,我深深感到,正确研究和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已成为当前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一、经济因素不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首要原因
1998年底,我市11个县(市、区)全部提前两年实现“两基”,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普九”验收之后,一些地方出现了辍学率上升的现象。原因何在?过去大家一直认为近几年来农村农副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收入少,“经济原因”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首要原因,也就是说,农民不送或送不起子女读书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首要原因。经过调查,我发现并非如此,家庭经济因素不是造成当前辍学严重的主要原因。
第一,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家庭能够支付对孩子的教育投资。
在资兴市兴宁镇海水村,村会计老黄在当地是中等收入家庭。他介绍:全家一年的纯收入大约2400元,每个学期支付一个孩子的教育投资为500多元,一年大约支付1100元,就算两个小孩同时读初中都还是供得起。在其他县市区的调查也表明,除了极少数贫困家庭外,绝大部分家庭能够从经济上为子女入学提供保障。
第二,学校收费逐年规范,广大农民能够承受目前的收费标准。
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中小学收费的治理力度,农村中小学收费逐年规范。宜章县沙坪乡参加座谈的农户说,学校收费越来越规矩了,收费也少多了,基本上承受得了。一位姓李的农户讲,他老三现在读书的交费比老二过去读初中时少了三分之一。
第三,农民的教育意识在提高,绝大多数家庭愿意送子女上学。
调查中,我深切地感到: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对子女求学上进是很支持的,农民的教育意识有很大的提高。资兴市兴宁镇一位村支书讲,农民懂一个道理:“眼前富靠养猪,长远富靠读书。”宜章县沙坪乡留军村学生李志成的父亲说:“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强。尽管我的三个孩子都在读书,送老大、老二上中专学校已经借债1万多元,也要送老三读完中学。”嘉禾县白觉村的一位学生家长说:“不是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能进大学,但是,送小孩多学一些知识,多受一些教育,会使孩子的将来多一些希望。”
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既然不是农民送不起或者不愿送子女上学,那么,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根源在哪里?这次,我通过和40多名辍学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和分析发现:学生厌学是主要原因。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对上述5个县(市、区)的调查,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问题。现行的小学、初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以及农村学校教学的现状,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生教学中两个方面的脱节:内容太多,难度大,与农村学生的求知需求脱节;初中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脱节,相互衔接不够。一些村办小学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原因,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课,把语文、数学当作“正课”,把地理、历史、自然、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当作“副课”,有的小学,“副课”其实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相对地,初中开课比较规范。因此,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着一下子开的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生物、思想品德、劳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时,一部分人深感力不从心,学习兴趣下降。参加座谈的黄荣华,读小学时,学校只注重语、数教学,他的数学成绩还不错,曾在镇里举办的数学竞赛中获奖。他自己说:到了初中一下子开了九门课,头脑就懵了。辍学的学生普遍感到初中的教学内容太多、太难,因为学不好,自然就不想读书了。
2.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失误。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满堂灌”,缺乏因人施教,缺乏启发性;歧视后进生,对后进生缺乏爱心,认为“朽木不可雕”,放任自流,甚至挖苦排斥,体罚后进学生;在学习上轻视对后进学生的指导,认为这类学生基础差、没出息,转化后进生是费力大、收效差的工作,情愿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辅导“尖子生”,追求升学率、优秀率,也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去提高普及率、巩固率。
3.后进生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辍学学生都是班里的后进学生,他们在班里感到不如其他同学聪明,再拼命也学不好,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在初中混三年,还不如早点回家,帮父母做点事,反正今后没有什么出息。也有的学生并非天资不好,但由于学习基础不牢,或者是调皮,也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后进生”,有意无意地受到比较多的批评。一位同学说,我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成绩不好,上课又管不住自己,不适应学校的环境,不是读书的料,不如早点退学。
4.部分学生适应不了新的就业机制。高校招生并轨和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后,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待业问题严重。例如,嘉禾县钟水乡有三名中专毕业生和一名大专毕业生由于找不到用人单位而在家待业,这在当地初中学生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辍学。相当一部分农家子弟求学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跳农门,当干部”,如今这种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小了。宜章一位辍学后开出租摩托车的小伙子说,读完初中也是去打工,读了中专、大学也是去打工,不如早点打工,多赚点钱。
5.家庭和家长教育方法的影响。一是有些家长见孩子做错事就打骂,也有一些农村家长错误地把城市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与溺爱的教育方法拿来使用。这种严厉惩罚型、过分保护和溺爱型家庭教育使少年儿童失去了正常、积极、自由发展的个性,产生了厌学情绪。二是父母“望子成龙”,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些家长由于没有圆跳出农门的梦,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三是家庭的不良氛围,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一些家庭破裂的学生,极易出现厌学、辍学问题。一些农村家长在家酗酒、赌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社会环境的影响。“两室三厅”(电游室、桌球室、营业性歌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是影响中小学辍学的重要因素。宜章县与广东毗邻,离县城不远的乡镇中学周边分布的电游室,1999年是1997年的两倍,达到80多家,某乡中学一个初二年级班,有5名学生辍学,辍学的原因都是因为迷上了电子游戏,产生厌学情绪。资兴市兴宁镇一位学生辍学后,他的班主任、学校校长、县教育局和驻村干部及他们的同学先后来他家劝学。回校不久,他经不住诱惑,又被人带进了电游室。几周后他再次离校辍学。座谈时,他说:“玩电游上了瘾,我就觉得老师上课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不想上学了。”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主要途径
“普九”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是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关键。尽管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任务,但不少地方由于采取了及时而果断的措施,出现了辍学率逐年下降的可喜局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当地政府依法狠抓控流保学的法律责任到位是解决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基础性保障条件;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要针对“厌学”问题,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劝学、教学双并举双强化”的控流保学路子,通过解决厌学问题达到保学目的。
1.优化育人环境,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优化育人环境是全社会不可忽略的大事。校园周边“两室三厅”的密布已经成为导致学生厌学、失学的重要祸源,今后必须继续下大力气整治和改善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校内,必须大力优化校园环境。1998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抓物质性、精神性、制度性和活动性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构建以“漂亮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的教育活动、科学的内部管理、良好的精神风貌”为主要特征的立体型校园文化,实现“最好的环境是校园”。各级各类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初中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优化育人环境、增加教书育人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建设抓得好的学校,辍学率都相对比较低。
2.切实抓好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从学生在校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流失的直接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不成功所致。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关键环节。优化课堂教学,除了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常规工作之外,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加强后进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后进生的教学管理,缺乏因材施教和教育的针对性。这种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使后进学生学习没兴趣,使学生厌学。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厌学情绪,紧接着全部学业开始滑坡,产生辍学念头。嘉禾县城关中学从1998年开始,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组成一个班,利用自由组合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控制了学生的流失。
3.改革初中教学内容结构。围绕当地经济建设,改革初中教学内容,增加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农村中学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的好路子。从1998年开始,桂东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以乡为单位,依托当地的支柱产业,自编教材,列入课表,在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形成“一乡一品”“一乡多品”的实用型教学风格,使农村初中具有普教、职教双重性质和升学、就业双重职能,既为农村初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又为毕业后适应农业生产提前做好了准备。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学生、家长都切实感到,读九年与读六年不一样,值得。
4.精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因而教师必须关注后进生,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那种只注重培养尖子生的偏向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体现在培养了少数几个尖子生,而是体现在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学生奋发进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在市场经济中勇于拼搏的精神。
5.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关键。优秀教师是在实践中成长的。每一所学校都应当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基地。1998年,我市在苏仙区、安仁县进行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即实施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等级考核评估制度,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分解为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四个一级指标,并细分出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形成方案,然后综合教师自评、学生评议、同事评议、领导评议得分和考评专家听课、查看教案与作业批改、查证教研教改成果、闭卷考试所得成绩,评定教师的综合素质等级。考评定级每三年一次,以考评促教师素质的提高。这项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我市造就和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机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任重道远。只有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劝”“教”并重,才能使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