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以后的美国科技政策——从马伯格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伯格论文,事件论文,政策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是美国历史上的转折点。9月11日的撞机事件使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同样对美国的科技界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反恐怖主义的战争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科技的应用。航空安全,防治炭疽病和侦察监视本·拉登等等,哪一样都离不开来自高科技前沿的技术成果。然而,布什上台后,直到去年6月才提名约翰·马伯格三世担任总统科学顾问及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主任,正式任命的法律程序继续拖延,导致此职位空缺了十个月,使美国在科技政策方面造成了一系列令人失望的局面,激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人们批评说,美国在制定反恐怖政策时“缺少科学的声音”。因此,911事件以后,布什总统在形势的逼迫下,抓紧时间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任命总统科学顾问及“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的法律程序(参、众两院的听证和批准对其的任命)。
2001年10月底布什总统终于任命约翰·马伯格三世(John Marburger Ⅲ)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他同时还将兼任总统科技委员会(PCAST)的主席、总统科学助理。美国《纽约时报》载文称马伯格及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其他成员的任命恢复了美国政府与科技界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冷战时期都至关重要,是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的基础。
众所周知,总统科学顾问及“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是美国总统在科技政策方面的“总参谋长”,他对美国总统和美国联邦政府在科技方面的各种重大决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一届的美国总统布什,一个来自传统产业的商界人物,对于科技界,尤其是科技发展战略,不甚了了,而面对着充满高科技要素的反恐怖战争,美国迫切需要一个能适应“911后时代”的科技政策。因此,可以想见,马伯格及其领导下的美国科技政策智囊团对于布什政府是何等重要。马伯格的来历和言行自然成为美国科技界,甚至全球科技界,密切关注的焦点。
科技战线首当其冲
911事件以后,人们普遍意识到,反恐怖斗争有许多条战线,但首当其冲的是科技战线。当务之急是对于911恐怖袭击事件作出恰如其分、协调一致的反应,而科技已经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科技界已经为国家的紧急需求作出了响应,但是只有协调和评估不断提出的各类研究计划,才能充分发挥这些计划的潜力。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的使命就是不仅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国家的中心目标之间的联系,而且在保持和培育美国无以伦比的科技力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的责任是保证美国的科技力量能够响应总统和国会的意图;圆满协调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使研发经费能有效地得到使用。
科技在反恐战争中的应用不是类似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在反恐行动应用的技术不是特定的单项技术,而是多项系统工程。例如安全传递邮件的系统、处理外国移民的系统、处理航空安全的系统等都不是单独由某一项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说到底,这是一个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问题。所以科技在反恐战争中的应用是要集中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问题。马伯格认为,美国所有的科技机构都十分愿意为反恐战争作出贡献。问题是如何建立联系,理解他们的诉求,并在政府内部建立与他们的“接口”。
为此,上任不久的马伯格马不停蹄地走访了美国各产业协会、非营利机构、大学和科学学会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寻求他们对反恐战争的支持。通过走访,科技政策办公室已与这些机构与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科技政策办公室一方面获得它们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对他们自身的反恐项目也给予指导和协调。在国会的听证会上,马伯格强调指出,熟练驾驭美国所有的科技专业知识是取得反恐怖战争长期胜利的关键所在。针对国会议员在反恐怖斗争中政府各部门缺乏协调,也没有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在防止和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的作用的批评意见,他明确指出,“科技政策办公室”就是专门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立的。他同时认为由学术界和产业界领袖人物组成的总统科技委员会(NSIC)也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舆论普遍认为,科技政策办公室已经“迅速苏醒过来”了。
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在反恐战争中,科技政策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为新成立的总统“国土安全办公室”(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提供技术支持。国土安全办公室是布什政府主管反恐怖行动的最高机构。科技政策办公室还将促进和协调联邦政府内外的所有机构为国土安全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在反恐战争中,其具体任务有三项:
(1)寻找各科技机构已有的技术;
(2)确保有关信息和试验结果能传递给需要的单位;
(3)协调各机构工作防止重复和确定合作机会。由此可见,科技政策办公室实际上已成为协调全国各种与反恐有关活动的科技活动的中心枢纽。
据悉,科技政策办公室近期内正在开展的工作有:
1.科技政策办公室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政策协调委员会”下面设立了一个R&D专题小组。该小组最近列出了100多项与反对化学和生物恐怖主义有关的专题研发目标。这些研发目标包括人员保护、检出和测定生物制剂、辨认生物武器的特征、洗消作业、疫苗与治疗、心理作用、信息系统、模型仿真和分析等。
2.由科技政策办公室牵头,与著名的脑库兰德公司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合作来确定与上述目标有关的研究项目。
3.科技政策办公室建立了一个跨部委反恐怖专职小组,其任务是确定近期的安全问题(如邮件安全、机场行李检测和保护居民等问题)以及长期的科技研究问题。
4.科技政策办公室与环保署(EPA)紧密合作正在起草环保署的保卫美国本土战略。
911事件对美国科技政策的影响
2001年10月30日,上任伊始的马伯格在高能物理顾问小组(HEPAP)发表讲话,阐述了布什政府的科技政策,特别论述了911事件对美国科技政策的影响。他说,911事件对美国政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美国政府的主要目标将是保护美国人民,减少未来受攻击的可能性。他强调,要加强科技规划的力度,在科技预算方面需要“更加清晰的重点意识”、“要加强约束力度”。他认为要在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的资助力度之间保持平衡,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到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重要联系。在谈到未来科技经费时,他认为,由于防止未来的恐怖攻击需要大量的经费,因此科技经费方面会发生“非常严重”的问题。
鉴于目前美国经济处于低谷的这一严酷事实,美国科技界面临着研究开发经费不足的挑战。美国既不可能拥有无限的资源,也不可能垄断全世界的科学天才。美国政府必须决定启动、鼓励和加强哪些研究计划,必须决定修改、重新评价或调整哪些研究计划,以便符合其国家的需求和能力。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美国过去五十年的经济增长足有一半来自于技术创新以及支撑这些创新的科学。美国最具生产力、最富竞争力的产业——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半导体产业、生物技术产业、航天产业、环境技术产业和节能产业——均得益于联邦政府持续不断的对R&D的投入。经济学家估计私营企业对R&D投入的平均回报率为30%左右,然而公共R&D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是它的两倍。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显然会产生所谓的“溢出”效应。
虽然,美国的研究开发工作大都由企业来完成,但是美国政府认为,政府必须支持个别公司,甚至整个产业都无力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实验项目、以及创新活动。政府这种追求创新的合作关系使私营企业能产生新知识、开发新技术。这种知识和技术最终将导致商业上的成功,从而,增强国力、增加就业、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政府对那些看来似乎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研究开发工作的支持,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也是有助于达到政府的最终目标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往往依赖于其它学科的成果。因此,在制定科技政策时,政府必须认识到,全方位、多样化的科技投入将使经济和技术回报都能达到最大化。例如,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不断受到其它似乎与医学毫不相干领域(物理、化学、工程学、计算技术和数学等)的新方法和新观点的重大影响。
但是,多样化的投入也必须突出重点,符合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规律。近年来,出现了改变所有科学运行方式的两股巨大的力量:1、强大的计算能力的普遍应用;2、能够廉价地提供感知和分析我们周围环境的手段的仪表技术。这两股力量为每一个科学领域都开创了全新的天地,而纳米技术和分子医学都有可能推动这两股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美国科技界面临的挑战
马伯格在国会作证和发表谈话时,论及了当前美国科技界面临的挑战,即在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卫生医疗和教育以及学术开放性等方面的重大挑战。
1.国家安全:
马伯格认为,许多因素已经改变了过去几十年来战争的面貌。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在其本土上发生的恐怖袭击的预测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建国200年以来,美国本土从未受到过恐怖主义的袭击。而911事件告诉美国人民,在美国本土上,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恐怖主义袭击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但是,科技可以通过创新来保证国家安全,如先进的检测技术、新型疫苗、新型航空安全措施等。新技术对于反武器扩散、反恐怖主义、维和行动和维持安全可靠的核武库是十分必要的。美国面临着长期反恐战争的考验。
2.环境保护:
创造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以免破坏环境是美国研究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不断增长的知识告诉人们,我们在理解许多环境问题方面还存在不小的“空白”,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方面。最近,布什总统宣布退出解决地球“温室效应”问题的“京都协议书”,遭到许多国家的非议。据说,布什总统在作出这一决定前,曾咨询过美国的科学家。未来30年间,美国人口将增长6000万,也就是每周要增加4万人之多。而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规模也将翻一番。在这样的趋势下,美国必须发展新一代的技术,这些技术能以更少的能量、更少的材料和更少的对环境的破坏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
3.卫生医疗:
医学的进步已经使人们的平均寿命比一百年前延长了60%。科技方面的突破为解开长期的生命之迷和医治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基因治疗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但是在进行科学探索的同时,美国必须同时解决人类基因组研究在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方面的诸多问题。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又必须尽可能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身负双重职责,一方面要促进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公众利益。全球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共识:应用最新的技术也必须符合我们最古老和最珍视的人类价值。因此,美国政府面临新的挑战:重新评价公共投资,调整科技政策以反映新的社会现实。
4.教育:
儿童和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使他们为21世纪作好准备。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有双重意义,除支持研究之外,也是对大学的投资,而大学是产生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人才的地方。一个国家在21世纪的繁荣程度有赖于这个国家是否能成功地培养出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以及能够适应技术快速变化的劳动力。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知识社会的人才,美国面临的新挑战是在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里能够采用什么真正有效的新教育技术以及如何来改善这些技术。美国不少小学生的阅读和计算能力之低下已成为世人的笑柄。另一方面,尽管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但是妇女和少数民族在科技方面大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教育质量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将是美国新政府教育工作的核心。如果美国要想培育一支高质量的科学工程队伍,保持科学能力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5.反恐战争与学术开放:
美国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作为其代表的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然而911事件之后出于对恐怖主义的担忧,美国移民和归化局(INS)要求各大学跟踪外国学生,对来自某些国家的外国学生接触某些研究也作出了一些限制。那么如何能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又能保持学术活动的开放性呢?
对此,马伯格解释说,美国并不是要跟踪外国学生,而是要求大学意识到大学的薄弱环节,以防止那些企图危害社会的恐怖分子有机可乘,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改进有害物质的库存管理和保护系统。美国这样做不仅仅是针对外国学生的,而是对付任何从事恐怖活动的人。美国移民和归化局明确指定了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律、手续和规则,校方也愿意遵守这些法规。每一所大学都可以决定安全与自由的分界线究竟划在何处,但这不意味着大学有权利对社会的合法担忧置之不理。
几点启示
笔者从911事件发生以后,一直试图跟踪美国科技政策的变化。尽管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笔者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但仍然有些有益的启示。
1、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里,任何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件中的“科技含量”之高将是史无前例的。
正常的政府运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政府对科技资源(科技成果、仪器设备、专业人才等)需求的范围之广、密度之大和时间之紧更是难以想象。
2、解决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所涉及的科技问题越来越复杂,绝非一、两项高新技术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曼哈顿工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解决需要政府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全社会的科技资源(不仅仅是高新技术),提出系统工程式的解决方案,否则,政府无法应付任何重大挑战。
3、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要求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的科技手段去应对挑战。这就需要政府具备一个统管全国科技资源的、具有最高权威的管理中心。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最高强力部门中设立一个具有及时向政府首脑机关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笔者认为,美国总统的科技政策办公室就是一个已经初步具备这种职能的机构。
4、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的美国,也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里同时全方位地推进科技研究开发。根据国情选择重点,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恐怕是各国政府(包括美国在内)的共识。而国情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当前国家利益”。911事件之后,美国最大的“当前国家利益”就是国家安全,尤其是美国本土的安全。
因此,马伯格把国家安全看成是美国科技界的头号挑战。不过,在选择重点时也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一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往往依赖于其它学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