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整体护理体会论文_刘宏 毕宏彪

刘 宏 毕宏彪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 月期间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MA 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FMA 评分、Barthel评分,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整体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0-02

重型颅脑损伤为所有外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1],该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经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整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2].为此,在这里以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 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49.2±8.5)岁,其中,46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48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男22例,女22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8.8±9.1)岁,21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23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观察组50 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49.8±7.1)岁,25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25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实施术后临床常规干预,待1周后,确定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稳定后,并实施恢复性的护理锻炼.1.2.2 观察组1.2.2.1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情感反应以及社会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2.2.2 宣教工作 由于患者病情严重,为此,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以及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全面了解,以获取家属的配合,指导患者如何有效照顾病人,配合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翻身,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生,并随时观察患者的体位,防止患者发生自伤或者是坠床事故.1.2.2.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复合伤,加上患者本身病情复杂多病,必须要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患者颅内压变化和生命体征.

1.2.2.4 患者意识观察 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变化过程中,并注意患者的各种反应,若患者出现昏迷进行性加深,多由于患者伴有脑疝或者颅内压增高所致.若患者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的过程,常由于硬膜外血肿所导致.1.2.2.5 并发症护理 颅脑伤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且病期长,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为此,必须要保持病房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和家属要为昏迷患者做被动活动,指导清醒患者做床上肢体功能锻炼,同时,要注意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定期为患者做痰培养实验,必要时行深部机械排痰.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机制,维持患者体内内环境的稳定性.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有效预防褥疮发生.1.2.2.6 管道护理 静脉穿刺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关键,多集尿管、胃管、引流管、输液管等多种管道,为此,必须要做好管道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避免管道脱落,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

1.2.2.7 气管切开护理 做到一人一次管插吸,严格无菌操作,病室保持适当的湿度与温度,定时消毒,吸痰动作轻柔,精细适宜,避免气道粘膜出血;彻底及时为患者吸痰,确保套管通畅,每次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并注意监测患者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变化.1.2.2.8 康复护理 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一般而言,皮质、脑干、下丘脑、轴索的受损而引发颅脑损伤患者意识不清,为此,临床上应该给予早期治醒治疗,抓住恢复意识的最佳治疗时间.临床上多采用音乐和语言治疗,并适当配合以皮肤刺激等方法,来促进昏迷患者苏醒,这是临床上的一种重要护理干预手段.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作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3],也是所有外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4],该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5],据临床数据分析,其占全身部位损伤的15%[6],患者多数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的工伤、交通伤、跌伤等所导致[7].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8].而经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整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整体护理,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患者经过科学治疗与整体护理后其FMA 评分、Barthel 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整体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这也与一些学者的研究保持一致.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观察整体,密切观察重点,与医师协作,做到耐心、细致、认真,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提高治愈率.加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复杂、脑伤重,病情变化快,护理任务重等特点,护理人员更要做到全方位的整体的、精心的护理,确保护理安全,减少临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总而言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FMA 评分、Barthel评分,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1] 赵伶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3,05:133-134.[2] 黄敏,刘英,朱红霞,王娜,乐李,刘春丽.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26:168-169.[3] 汪素文.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08:123-124.[4] 王翠侠.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156例术后护理与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232-233.[5] 林敏.3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整体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2012,05:789-790.[6] 孙亚萍,王娟,吉茂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07:227-228.[7] 张松,程敏.老年重型颅脑损伤68例临床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06:686-687.[8] 周玲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4:126-128.

论文作者:刘宏 毕宏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整体护理体会论文_刘宏 毕宏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