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主流的特征与制度优化--1998年上海远程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启示_远程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主流的特征与制度优化--1998年上海远程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启示_远程教育论文

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主流的特点和系统优化——来自’98上海远距离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系统优化论文,启示论文,国际研讨会论文,主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8上海远距离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4月15—17 日在上海电大召开。来自UNESCO和世界各国的150余名代表与会。 这次会议的代表结构和交流内容呈现许多新特点,揭示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泛化和主流的汇成。

1.代表结构的新特点有:①许多传统大学,包括国内外的一些名牌大学(日本国立大坂大学,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际和区域的大学组织代表参会,显示了传统高校的勃勃雄心。②一些院校联合体和区域网络代表参会,展示了局域远教板块格局和优势。③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参会,寻找合作机会,显示了企业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实力。④教育传播媒体代表(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参会,展示了广播“天网”在远教中的广阔前景。⑤传统高校与远程开放教育院校就双方在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体系中的关系进行对话和热烈的讨论。

2.会议交流内容的新特点:各种办学主体、媒体中介机构介绍了经验、观点、措施。对孰为教育远程化、开放性的主流模式论争激烈,但在加强合作上达到共识,代表们强烈地感觉到远程教育模式百态纷呈,国际、地区合作的格局和宏观尺度正在形成,中国的系统更具有巨型化和宏观协调的特点。

本次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具有信息量大,追踪前沿发展,全面展示国际远程教育发展水平和规律,提供国际参照系,帮助实现国际接轨等特点。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教授在闭幕式上所说的那样,本次会议是远距离开放教育新发展的标志。笔者试通过本次国际会议所开启的窗口,就国际远教发展湍流所显示的某些主要特点,结合我国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主流的特点和系统优化问题,进行探讨。

一、远距离开放教育的泛化和主流的汇成

促成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形成、扩大的外因如下:第三代远距离开放教育媒体及其技术基础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教育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科技知识半衰期、产业更替周期的缩短和结构性失业的困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产品和市场驱动机制而依赖科技创新机制;我国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无法胜任大教育的传统院校必须实现教育远程化。鉴于以上原因,国家必须建立泛化的新型远教体系。但是由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推动的结构演进和制度变革,最初总象地表下的潜流般隐蔽,尔后相激相荡、汪洋恣肆,待人们幡然醒悟时,多元、无序、混沌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远距离教育的主体多元化,各种模式形成, 开创了教育远程化的“春秋战国”时期

1.企业开展远程教育。企业界认识到在学习型社会中,企业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种面向下一世纪的“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活动,将成为学习化社会中的新型学习行为,亦非传统教育能够胜任。

2.国外企业在远教技术基础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并引导传统高校远程化。由于未来经济从传统的“产品和市场驱动机制”转向技术创新机制,企业认识到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投入的回报率将大幅度提高,便进行巨额投资,企业在促进传统学校远程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地区大学联合体形成。 如“亚太地区远程多媒体教育网(APDMEN)”联合菲律宾、泰国、印尼、澳大利亚、中国(云南大学)、越南、日本的传统大学。目前这个网络还在膨胀着。

这些区域性远教联合体和网络正在进行远程教育的局域经营和割据。

4.高校和企业联合体形成。如清华大学和齐鲁石化公司职大、宝钢继续教育学院、云南等地形成远教联合体;还有一些是合作项目,如美国AT&T公司资助中国华东师大和荷兰特温特(Twente)大学开展“通讯与学习”远距离教学项目研究,已在因特网上开设课程。这些课程在网上学习机制、教学策略、教学控制等方面对单机版的CAI 课件实现突破(张际平,1998光盘)。

(二)国际趋势:教育远程化形成潮流

附属UNESCO的国际开放和远教理事会(Wordklide NGO )和国际远距离教育理事会(ICDE)主席Trindade教授提供以下信息和评价:全世界有5000个远教组织正在为1000万远教学习者服务。

中国:中国电大在国际上已成为突出的典范,其教学组织的巨型规模、系统效益方面各国均无出其右;对上海电大在教育现代化和开放性上所达到的水准UNESCO和国外著名大学的代表均表示赞赏。

西欧:有6所远距离教育大学,在校生100万。所有传统大学已启动远程教育工程。早先,“欧洲共同体大学校长会议”委托一个专家小组研究“欧洲开放和远距离教育的趋势”。目前,西欧相似的远教组织合作非常活跃,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重点优先向继续教育和培训投资。

俄国:传统大学主要建设“双重模式”,对同远教系统的合作“倾向十分强烈”。

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原有远教传统,如今许多规模较大的名牌传统大学开始在远教领域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大学对教育远程化的兴趣,被作为教育组织有无政治敏锐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标志。

拉美: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把发展远教系统放在优先位置。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澳大利亚发展水平较高,主要表现在传统大学“双重模式”中。太平洋地区国家纷纷展开远距离教育。

中东和非洲:水平较低。但以色列、巴勒斯坦已建成开放大学。南非远教系统很强大。(Trindade 1998光盘text/sub2/w1.doc)

(三)国外政府对建设远教系统的作用和贡献

一些国家政府在本国教育远程化中比较“进入角色”,如,由于韩国大学把远程化和开放性视为“新的教育范式”,已在网络大学建设中投入数千万美元。韩国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法、基础教育法中分别写入有关远教和终身教育的条款,并强制执行。1998 年韩国教育部宣布选择5个网络教育系统、10所网络大学作试点和典型,上网课程743门, 招收学生54296名,开放学位教育,用远程课程代替传统课程等等。 日本教育部最近宣布多媒体课程可替代面授课程。

发达国家政府将战略重点放在教育远程化的技术基础建设上,如克林顿于1996年10月宣布今后5年将动用5亿美元实施“第2 代因特网”的建设。第1个实验网在宾州大学间实现高速、高带宽通信, 传输速度达600Mbps(我国Cernet一级主干网仅为100Mbps)。

二、境内外多元模式和混沌格局的形成和对策

目前,各国的传统高校、企业实施的教育远程化、开放化,主要表现为个体或区域行为,属于组织度不高、分散、无序、自发的一哄而上。这些“微观态”的活动没有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宏观尺度上来为自己定义、定位和定值,没有形成有序结构。因此,整个远距离教育体系被一些学者评价为处于一种“混沌态”(黄宜梁,1998 光盘text/subl/w38.doc)。

以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课件等为基础的第三代远教体系和网络学习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无疆界的跨系统合作,将社会生产发挥到极致。要处理好的基本矛盾是超大系统的宏观机制、尺度同现代远距离教育微观态活动的关系,如实现高校资源、远教信息传输系统同远教组织系统的合作和优势互补。

对于无序、盲目竞争,有的学者开的药方是通过“序参量”来使无序走向有序。这里的序参量是指质量和效益。如果沿这条思路走向操作环节,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出现:①谁来控制质量和效益?②一方面,质量和效益是手段(在反馈中),但另一方面,质量和效益是结果,必须有相应的手段来实现,那么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手段是什么?

宏观混沌态可持续发展的依据有以下几方面:①各微观态在宏观尺度中保持有序和差异。差异对宏观系统而言,是能力转换的条件。远距离教育多元主体的差异将保证宏观远教系统具有活力,因此可转化为机遇。例如,自考和电大的差异,将为两大系统组合成开放大学提供条件。②质量和效益,作为尺度和反馈信息,可以启动教育市场的竞争机制对微观主体进行遴选。另外,宏观主体为了保证远教宏观系统的质量,又可以通过系统的优化,来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效益。例如传输系统和教学组织系统的合作。要达到这种统一,必须将远教主体的自组织机制和宏观远教系统的控制机制统一起来。因为,在混沌的宏观体系中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系统的决定论因素和自组织因素的统一(鲁品越,1998)。传统高校、企业在远程化中充分自我表现,形成多元、混沌的结构,因此新型远教系统呼唤政府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

政府参与有其优势。在上海国际会议上,亚洲大学联合会的代表同英国开放大学的代表就谁是未来远距离开放教育的“首选模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表明普通高校观念没有转变,其系统结构存在盲目性和相当的混乱。可见对目前处于混沌的教育体系会自行调节到最佳状态不能过于乐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负担不起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因此,中国的远教体系需要宏观主体的调控。

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控制主体的理性思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远距离教育工具体系的最佳组合。建构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其首要条件是现代远教媒体工具体系的形成。从函授、广播电视,到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远教媒体,远距离教育发展出三代技术工具。它们既意味着技术传承,又代表人类支配自然的手段已从单一工具发展为复杂的、多功能的工具体系,因此断言广播电视媒体过时是片面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三代技术媒体的复合、统一上。比如,“天网”和“地网”怎么复合?对我国而言,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面广,价格低廉。另外,网络电视机(Internet TV或Web TV), 和普通电视上装顶置合(STB )等技术均是廉价实现二三代远教媒体技术合一的有效途径。国外这些技术已商品化,索尼、菲力浦、美国Web TV等公司(近为微软收购)均在生产这些产品,我国西安海星、深圳创维、青岛海信电视均已上市,四川长虹也在试制。第二代媒体具有一定的技术市场和消费基础。反过来看,在计算机插入PC卡,又可接收教育电视台的远距离教学节目,仿佛是一种回归。目前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在展开这一工程。

2.从虚拟远程学校到虚拟远教系统。网络学习环境为新时代带来的变革,在深层次上是带来虚拟的教育系统。但是,一些传统大学只在表层理解这种变革,经营封闭式的虚拟学校。从虚拟学校到虚拟教育系统,情况完全不同,前者可能封闭,后者肯定开放。虚拟系统和网络学习环境,带来了虚拟的教育市场,无疆界的虚拟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领域,虚拟的开发格局等。政府要考虑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格局、群体合作、宏观布局等因素。普通大学无法摆脱微观尺度。

远教多元格局的存在,尤其在远距离开放教育向教育远程化、开放化发展,教育开放从狭义走向广义。远教主体扩大的初期,我们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远教发展的“战国时代”。多元格局有利于通过教育生产中的竞争、效益等机制促进办学主体提高办学水平。在这一层面,发挥作用的是自组织机制。现代教育的市场机制又有负面作用,就是竞争的无序造成盲目竞争、重复投资和建设,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例如普通高校的成本结构使它在远距离开放教育技术投入上力不从心),这是违反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通过系统“功放”功能来实现以低投入来换取高产出的初衷的,盲目竞争又妨碍资源共享。所有这些导致脱离宏观尺度的混沌和无序发展,因此必须为体系考虑一种宏观尺度和主流结构。

三、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的形成和优化

关键要设定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体系的宏观尺度、理性思路和最佳模式,政府作为宏观主体,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研究有哪些模式,其次确定什么是“首选模式”和基本格局,再次要寻求这些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面和措施是什么。

(一)现有哪些模式

普通高校个体远程化。校园网建设为远距离开放教育广域网和网间网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并在远程教育开放中发挥专业教学、人才、资源优势。部分研究型重点大学在宏观技术网络的建设中,能发挥网络、通讯等技术领衔作用。

但是普通高校的成本结构和校园面授模式使它较难承担广域网的建设,难以提供宏观尺度和超大系统的教学组织、管理网络。

普通高校联合体和中观体系的形成。可能在区域发挥积极作用,正如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能够捍卫香港避免亚洲金融风暴一样,普通高校联合体能够克服单个院校的经费不足。在一些区域,该种远教局域网可能是适应当地经济需求,使远教能够运作起来、自我调节的最小周转系统和有效规模,或标志着现代远教体系中观层面和尺度的形成。

传统高校——远程教育学校联合体。它们之间的互利型双向选择意向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传统高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同远教院校教学组织网络的联姻。

(二)什么是“首选模式”和基本格局

有的文献称电大为现代远距离教育的“主力军”,称传统高校为“生力军”。传统大学不服,但承认自己没有遍布全国的教学组织、管理网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将传统大学教学资源同远教信息传输网络和电大的远教组织网络结合起来,就是撇去传统大学校园面授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把其教学信息、技术吸纳到远程教学组织网络中去,也就是说传统大学扬弃了固有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被电大系统所同化。我们认为这是在生产关系层面被电大同化,亦即在高层次选择电大模式。因此说,整个现代远教系统的呈现,就是原本孤立的电大模式的泛化和优化。

有文章就电大系统本身提出优化和改造的设想。比如提出摹仿我国经济技术梯度,根据远教技术档次,建构现代远距离教育的梯次结构。该思路试图突破我国电大原来的与政府行政序列同构的模式(黄景魁,1998,光盘text/subl/w48.doc), 正如我国金融机构将按照自己独立的运行机制改造结构,摆脱政府行政序列的同构性一样。尽管电大发展极大地依赖各级政府的规划和投入,但以教育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扩大学校自主权为主旋律的教育改革还需深入进行,市场机制应作为重要参数为现代远教系统设定。现代远教系统的自组织结构有待探讨。

(三)这些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面和措施

政府控制和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自组织机制的统一。这也是巨型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法规等保护均不可少,也要给远教主体办学自主权,启动市场机制如效益、竞争机制等。例如,在网络中实现最佳资源选择和共享,必须调动政府的理性调控和市场竞争机制,双管齐下方可。目前高速信息网络的通病是信息过量,质量参差不齐,重复建设等。应当在统一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最佳课程和多媒体教材的制作、选用实行招标——投标——遴选,由中标者制作,通过鉴定者上网,如此保证一流资源的共享,这里政府调控和竞争机制得到统一,现代远教体系和宏观格局形成。

统筹安排、规划协调远程教育技术基础的建设。例如通讯传输技术的方式、结构。有专家提出远程教育传输系统的“主结构”:由通讯卫星上的Ku频道转发器和地面站组成,设1—4 级站, 分别在不同层面同Cernet网连接(丁兴富,《中国电大教育》1998年3期)。 这里包括天网—地网的连接,局域网、广域网、全国性网络的连接,这些工作政府组织高校、高技术企业实施。

系统的互补与合作。普通高校一流的专业教学、人才、资源优势同远教信息传输系统和远程教学组织系统的整合。

院校—院校联合体。许多联合体正在或将要形成,如普通高校与电大联合体、电大和自考的合作或组合(开放大学)等等,均是在第二代远教体系中相互独立模式的“拼版”(但决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以减少投资,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优势互补。

院校—企业联合体。包括联合办学和技术合作两种模式。吸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人才、设备和技术,同高校科研、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型时代中,企业将加大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科研、教育同经营性生产的界限开始模糊,远教产业化的回报率前景诱人。在国家对远距离教育技术基础建设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鼓励学校、企业举办远程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结构具有同构性。

远程教育办学层次的互补。宏观尺度下的多层次、多目标、多结构的办学体系:传统大学、重点大学及其“双重院校模式”将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实现教育的终身化、远程化和开放性,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将实现中高级应用人才教育的终身化、开放性。由此合成宏观尺度上的“大而全”的远距离开放教育办学体系。

课程的互补。日本放送大学同日本数十所传统大学互换学分,这表明传统大学可以和远程教育院校之间存在课程建设的互补面,可联结成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和合作体系。另外,实行课程交换,建立“学分银行系统”等作法可资借鉴。

标签:;  ;  ;  ;  ;  ;  ;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主流的特征与制度优化--1998年上海远程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启示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