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的五大转变_企业财务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的五大转变_企业财务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的五大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企业财务论文,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先后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85年1月发布了《会计法》,1993年7月开始实施“两则”、“两制”,使我国财务会计改革及其法制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3年底颁布了《公司法》,1994年初出台了包括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各项宏观改革的措施,为企业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是,面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财务管理从理论到实践各种源于旧体制的认识、观念、方法和操作仍然存在,已严重影响和束缚着企业在构建新体制中的深入和完善。为此,笔者认为,对企业财务理论和方法中的若干问题应予以新的认识和研究。

一、财务主体的重新定位

所谓财务主体,是指具有独立资金、独立财权、实行独立财务预算和决算并承担财务责任的实体和单位。明确主体概念,对广大财务人员来说就是要解决为谁进行财务管理,其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很显然,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加之资金是上拨下缴、分配是统收统支,企业财务成了国家财政的附属品,甚至由财政包办,出现了财务主体严重易位的现象。国营企业实际上是“无财可理”或“用财而不理财”。因此,企业很难根据其自身条件改善其财务状况、关心其财务利益,广大财务人员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当家理财的主人翁意识。但随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将彻底被割断。作为以出资额对企业承担责任的投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其注入企业的资本金,也不能从企业抽回,但依法仍对这部分财产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利。企业对其支配的财产拥有法人财产权,充分行使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及依法处置权。这样,首先从法律上来说企业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独立从事法律行为,也就要承担与其全部法人财产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从市场经济的原则看,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真正处理好内外关系和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养活自己,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当好家、理好财,安排好各项财务收支,搞好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工作,以实现其最终财务目标。它既不能同别的主体混淆,又必须同主体的投资者、债权人自身的财务活动区分开来。

二、财务目标的重新塑造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目标未曾明确提出过,财务管理是围绕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来进行的。改革开放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利润来进行的。因为利润指标是投资者创办企业的初衷,也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向,它能把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集中到一点上,而且能据此展现和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职工也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能单纯地追求利润。首先,企业追求利润要体现在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像承包经营责任制那样“变本为利”、“明盈实亏”,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投资者利益得不偿失。其次,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依赖借贷,一味追求利润,将会忽视实现未来收益的时间性和风险性。再次,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企业还必须考虑其社会责任,如企业的生产是否考虑到对国家的贡献,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是否有利于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企业的经营是否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原则等等。

因此,现代企业财务应提倡一种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的,财富积累最大,企业总价值达到最高的目标。即企业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的生产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发挥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益,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确定最佳的投资流向和流量,实现劳动生产率最高,财务状况最好,经济效益最大,社会贡献最多等企业各方面最优的整体目标。这样的财务目标,既反映了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也符合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也能客观体现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

三、财务职能的重新认识

在旧的企业制度中,由于企业财务主体的严重易位,把财务职能归结为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认为分配职能的内容是按国家计划规定如实上缴税收与利润和分配企业留利;监督职能的内容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实际上这是财政职能的延伸。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国营企业财务属于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企业财务的职能完全由国家财政控制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的社会管理者身份与资产所有者身份分离,企业的财务主体地位得以落实,企业的财务活动只要不违背国家有关的经济法令,就不再负有为国家而监督企业的责任;按当前的新税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体系的设置和运用,原有的财务分配职能也不存在。财务职能取决于对企业自身财务活动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以下职能。

(一)筹资职能

首先企业必须筹集足额的资金,这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为此,筹资职能主要应包括:筹资量的确定,筹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资金来源结构的最优化等内容。这就要求企业筹资时遵循下列原则:(1)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控制资金的投放时间:(2)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3)资金筹集与投放相适应,提高投资效果;(4)遵循国家有关筹资法律法规。

(二)调节职能

为保证资金在运动中保持连续性和结构合理性,需要对财务主体所从事的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的规模、方向与结构进行合理地协调与整理,这是保证企业有效运用资金的关键,也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此,财务部门要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优化资产结构,从而使(1 )企业的资金活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2 )企业的各类资金在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合理地分布;(3 )企业内部各个责任部门和个人在执行财务计划过程中互相配合,协调行动,实现综合平衡。

(三)分配职能

企业在实现收入后,要按补偿成本,缴纳税金,提取公积金与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内容来从事分配职能。但企业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财务分配方式自主,为此,需要把盈利分配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留成作为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把股利政策与筹资职能及资金投放结合起来,以便企业制定长远规划,增加发展潜力。

(四)监督职能

为使企业资金投入与产出,耗费与收益达到最佳状态,企业财务监督是一种立足于企业主体自身的要求,通过内部财务管理职责的落实,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计划的比较,财务指标体系的完善,增强企业对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各方面合理合法进行的自我约束能力。

四、理财观念的现代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下,理财观念的转变是不容忽视的一面。如何改变在过去“工厂制”下企业依附于政府的旧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理财意识,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笔者认为,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明确其法人产权地位只是第一步,还必须有整套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企业得到了政策、权利,是否就能按市场机制的轨道运行,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恐怕不会一蹴而就。当今的市场已不再是个简单的一般消费品市场,而是一个规模不断完善的集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技术劳务信息市场等为一体的综合大市场体系。如果企业忽视现状、固步自封,仍抱着传统体制下以不变应万变的观念,不能自主自立,这无异于以往的翻牌公司,徒有其名而缺乏生命力。因此,破除旧思想、旧意识,树立新的理财观念是强化企业科学管理,深化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市场观念、信息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枢纽和导向,企业各项生产要素的取得、生产的安排、产品的销售无一不是围绕市场需求而展开的。因此,如何自觉、主动、及时地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销定购、以销定产,这就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工作,必须更快地、更深地研究市场信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资金需要量,灵活调度资金,充分利用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筹集企业所需资金,根据效率优先原则,从全局高度,合理规划、控制、引导企业的各项投资,取得高于市场收益率的超额收益。

(二)树立竞争观念、风险观念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只能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企业要把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占领市场、优胜劣汰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成本同产品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注重资金增值,讲求生财聚财。当然,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经常遇到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较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在参与经营决策时必须努力避免风险、应付风险,把握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在一定的风险下必须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风险必须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三)树立财务责任观念、自我约束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主体的归位,也要求企业意识到自身在生产经营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如:依法纳税,保护投资者权益,按期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独立承担各种风险等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全面提高理财水平,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全员管理素质,在自主理财过程中能严格进行自我约束,一方面自觉接受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约束,另一方面更多地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成本费用开支、收益的内部分配等方面严格规范自身的财务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奠定企业的发展基础。

此外,企业在理财中还应强调效率观念、人才观念等。一个企业只有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讲求高效率、高节奏,才能适应市场,把好时机,减少风险,趋利避害;只有重视人才,才能求得科学管理、不断发展。

五、财务管理办法的重新构建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财务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把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权具体化、制度化,这不仅是强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规范投资者、企业及经营者的关系和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完善转机建制的有力保证;同时,对确保我国新财务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也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必须遵循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全面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确保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这是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责任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它要求规定企业内部各单位应享有的理财权限和承担的理财责任。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核心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应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1、 明确厂长(经理)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2、 明确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人)的权责;3、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4、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5、明确企业的各项财务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两则”、“两制”的进一步充实和细化,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工作科学组织和管理的各项规范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资本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资本金的筹集、使用, 资本金的保值增值以及有关资本金管理和核算的其他方面的规定。

2、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对企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对外投资等应制定的管理政策、管理办法、管理程序以及管理权限等方面的规定。

3、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企业采用的计价方法、 费用开支标准及审批权限,预提待摊费用的政策,节约或超支的奖惩政策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4、收益和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主要是制定对营业收入的各环节具体管理办法以及利润分配的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

5、财务分析和考核制度。主要是规定企业财务考核的指标、 指标体系以及指标的计算口径、判断标准,建议或措施的提出方式,责任落实和报告方式等内容。

标签:;  ;  ;  ;  ;  ;  ;  ;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的五大转变_企业财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