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建设信息化应用探索与创新论文_路晓刚1,董俊伶2

(1新疆大明德力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建设也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就电力网建设而言,其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也存在一些大风险隐患的威胁。而为了给予电力生产管理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予以保证,本文在前期对信息进行规划与整理的情况下,通过对电力网建设的信息化应用进行探索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网络建设;信息化应用;探索与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安全规划实施以来,电力系统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信息安全技术的防护架构也全面对信息安全能力给予支持。同时也对电力信息安全系统的运行提供主要保障,进而真正的对系统和网络终端等安全形态进行集中监控,并对其采取科学的分析与相应。

1 识别防护对象及总体安全需求

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电力网建设只是电力系统建设的一部分,其主要由变电所和各种电压线路组成,以实现变换电压、输送和分配为主要任务,进而有效协调电力生产、分配、输送和消费的基础设施。信息化主要是指经过培养、发展一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其造福于大众的过程。

而在电力网建设中,信息化应用主要包括信息展现、决策分析、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进而实现承载电力网络建设的数据建设与系统完善,使其能实时对信息烯烃整体安全予以足够的安全支持与保障。比如,对实际存在的外部网络进行设计与、勘察、建设和部署,因此,我们必须对电力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监控,以保证其安全运输、分配与供应的需求。

1.1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般情况下,信息化发展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 的发展框架中解脱出来,向以信息化为经济结构为重心的一种转变过程。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信息化发展的概念存在不同争议,笔者比较赞同林毅夫先生对信息化概念的定义的:“所谓信息化,就是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上,运用IT改造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

1.2电力企业信息化

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上,对电力产品的(主要是电能)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和经营等环节有效利用。而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主要表现为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能力不足。但就整体情况而言,信息化生产力的发展,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人类生产力。

2 信息安全技术框架

参照上述电力系统应用安全需求与信息化建设与安全需求,我们可以看出有多种运营平台与科学管理支撑技术,使得电力网信息化建设需求更为安全的保障体系和更为严格的技术支撑。进而把所需的电能转化为信息安全防护电能保障。以保证大众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流程基本情况网

3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3.1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

第一阶段,是以“合规”作为主要过程,并按照《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文件为主要保障体系,进行电力系统安全与信息化安全建设。同时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能力与范围的勘察、设计、施工、生产、输送、供电等环节的安全防护,积极将建设管理制度和明确人员管理作为电力建设的主要建设与管理方向。

第二阶段,以“提升”为主。首先,对符合规定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落实政策的可行性,以保证电力控制系统的生命安全生产周期与人员安全生产需求。其次,加强整体方案设计对网络建设、应用和控制环节的管理,通过相关的技术、管理与运营等不同方面,给予电力网信息化建设以保证。如图2 所示:

图2 电力网信息化建设基本控制体系表

3.2 对外网站系统安全监测与保障体系

通过对电力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分析与部署,对现阶段电力网信息化建设是否符合实际条件,以及电力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告知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而为实现电力网络的自身安全与建设形式,比如网站群,并对电力系统的各级单位的网站进行集中管理与安全防护。这在一定程度对提升电力网安全与强化具有较大帮助。如图3所示:

图3 电力信息化项目投资与建设分布情况图

3.3 统一安全预警和审计系统建设

首先,建立统一的安全监控体系,对电力网进行预警、审计、检测和审计,进而提高电力安全事件的漏洞管理;其次,提升系统和局部安全信息化建设,进而完善相关的电力安全日志信息与交通信息;另外,通过对上述情况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预警。

3.4 数据安全防护

一般情况下,电力信息化数据建设主要包括数据自身安全管理与数据自身安全防护两方面。

首先,从数据安全自身管理而言,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传输和存储进行实际操作与销毁,进而在电力安全事件发生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最低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失。并且,在电力数据安全自身管理过程中,还可以经过数据梳理功能进行协调的分级和分类,进而有效的限制与完善电力安全上下级分离管理需求,

其次,通过对数据的安全治理,进而实现智能识别、主动防护与监控响应。而从我们的应用领域来看,无奈面对的客户大多是分散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电力信息化建设时,必须依托互联网网络。来搭建实际的电力系统,进而实现网络的最好解决。如图4所示:

图4 互联网客户存在情况结构表

3.5 数据备份与容灾

根据我国当前电力发展状况而言,电力网自身规划与建设的统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集团式与集中式为主要发展状态,成网状散布,相关的二级单位建设也出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并且通过当前数据进行有关的信息分析与容灾备份,以制定相关的建设与管理方案与措施。其次,是根据电力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路线的选择与确认,使其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自身业务进行合理的分级,并对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级别的计划与策略制定,以保证电力网信息化的基本完成。

另外,数据级容灾技术主要分为备份与复制两方面。首先,是三级以下的系统对容灾发生的情况与场地进行备份与分析,进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或是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对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而在同城级容灾方案中,其对数据的分辨率与技术要求也相对严格,进而保证容灾技术设计的安全与稳定。可就当前电力网信息化发展来看,数据备份与容灾技术在复制架构上依旧存在一定的距离。如图5所示(仅供参考,不做数据分析):

图5 电力系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图

3.6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系统

事实上,实现电力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主要涵盖电力信息化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检查,实际生产与运行中的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安全管理与策略管理等几个方面。而就实际情况而言,薪资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时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整体部署与多级应用形式来实现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网信息化应用中,其涵盖的实际内容与技术要求方方面面,但总的情况而言,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日常办公、信息集成、信息发布、协同工作、公文流转和企业通信等七大平台建设。而就现阶段的信息获得与管理效率而言,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网信息化应用的普及与发展,但同时也为电力网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这对于加强电力网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民生与电信监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明,袁玲,李文云等.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的几个问题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4):138-142,154.

[2] 潘明惠.电力信息化工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5):96-99.

[3] 喻宜,吕志来,齐国印等.分布式海量时序数据管理平台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17):165-170.

[4] 李阳,刘俊勇,刘友波等.省地一体化电力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的动态标尺评价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1):134-141.

陈宁.探讨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物资超市化管理技术[J].电子测试,2016,(3):148-149.

论文作者:路晓刚1,董俊伶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电力网建设信息化应用探索与创新论文_路晓刚1,董俊伶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