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财政监督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财政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国财政监督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建立较早,也有一定特色。
一、历史概况
德国的审计工作已有280多年的历史。1714年,普鲁士就建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实行合议制,只对普鲁士国王负责。1863年德国立法规定,普鲁士高级审计厅以德国审计院的名义行使审计职权,负责中央级的财政监督工作。1862年,将德国的地方预算的监督权也划归该院。1910年3月颁布中央财政监督法,明确该院的审计职权。1922年12月颁布国家财政法,将普鲁士审计厅并入审计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为发动战争的需要,以财务行政监督取代了审计的独立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盟军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并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宪法)。根据基本法的规定,设立联邦审计院作为财政监督机关,并于1985年颁布了联邦审计院法,根据该法,作为独立机关的联邦审计院既不属于执法机关,也不属于立法机关,审计院成员具有法官的独立性。德国于1990年10月3日实现统一以后,联邦审计院继续作为统一后德国的最高财政监督机构而发挥作用。
二、联邦审计院简介
德国联邦审计局设有一个院长局和九个审计业务局,实行局长负责制,每个局下又设若干个业务处。院长局负责联邦审计院的管理工作,实际审计工作由专业审计局完成。审计院由审计院成员、高级和中高级审计员、其他工作人员组成。审计院成员即院长、副院长、局长、审计处长共有66名,其中67%具有法学学位,9%有经济学学位,21%有工学学位。审计员402名,都是大学或大专毕业。审计院成员由联邦审计院院长提名,由总统任命,工作年限到65岁,享有法官的独立性,保证他们不会被调离、撤职或被迫提前退休。
联邦审计院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1995年,在被审计的联邦部门工作的人员超过30万人,审计的收支超过9000亿马克。因此,需借助预审部门的帮助。预审部门不从属于联邦审计院,而是管理部门的一部分,但在其机构建立、编制和人员配备上,联邦审计院有参与决策权。在执行预审任务时,联邦审计院有领导和管辖权。1995年底联邦管理部门共设立了79个预审部门,审计员2000名。联邦审计院和预审部门,共同构成了联邦审计体系。另外,德国还有16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州审计院和地方审计院,各负责不同范围的审计工作。有些审计机构是非独立的,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受地方政府的约束,不能很好的完成独立的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正在酝酿改革。
联邦审计院根据合议制原则进行决策,由局长和审计处长组成两人合议小组共同对审计处的事务作出决定。如果主管事务的院长(副院长)及两人小组的成员认为有必要,院长可以参加决策,如存在意见分歧,应交给局决策会或大决策会处理。局决策会包括局长、处长和其他局的一位处长,院长、副院长也可作为其中成员具有表决权。大决策会根据审计院法设立,有14名固定成员,即院长、副院长、局长、三位处长和两位报告撰写人,其权限有法律规定,议事规程则由联邦审计院议事章程规定。
联邦审计院的任务,是协助议会审议批准政府的工作,执行预算法。但它并不受议会命令的约束,只受法律约束。
三、联邦审计院的工作对象
按照基本法规定,联邦审计院的工作对象主要有三:
(一)整个联邦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联邦部委及其下属机构;
(二)联邦特殊财产,如联邦铁路、邮政、许多周转基金等;
(三)联邦企业。
联邦审计院的审计范围包括上述法人全部的预算执行和经营情况,审计对象还必须尊重这些机构的权利。
此外,如联邦在私法(公法的对称。西方常把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归为公法,将民法、商法、公司法等归入私法)性质的企业中有参股,联邦审计院也有审计权,其依据是联邦的股份也是联邦预算执行和经营的一部分。对其他私法法人,只有在例外情况下,例如法人执行发展研究项目或联邦资金补助,联邦审计院可进行审计。这些前提条件在联邦预算章程中有详细规定。
在联邦管理以外的部门,联邦审计院也有调查权,尤其是这些部门执行联邦预算一部分,管理联邦资金或从联邦得到补贴时。如果州执行联邦预算一部分或管理联邦资金,联邦审计院也可行使调查权。
按照基本法的规定,联邦审计院的审计对象是“决算”及“预算执行和经营管理”。决策包括预算决算和财产决策,这些决算及附件已事先经过了预算部门的仔细审核。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是预算法的执行、簿记和各部门的帐目。经营状况审计的对象是联邦的全部经济活动。此外,联邦审计院的的审计对象还包括在财务上还没有反映的活动措施,措施审计在联邦预算章程中有明确规定。
四、管理部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
财政监督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联邦审计院进行的审计被称为外部财政监督;公共管理部门的自我监督被称为内部监督。自我监督以自上而下的行政、业务监督来完成。它越来越多地运用了私营经济中的许多现代化手段如财务控制、决策咨询和成果监督。行政监督的目的是确保管理部门能有效运转,因此,其监督首先是公共管理部门及其组织机构是否遵守现行法令和原则,而不是监督管理部门的决策内容。行政监督内容包括: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任务分工、人员投入及物资设备的有效使用。业务监督与具体任务有关,主要监督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否依法、有效的完成。
五、审计程序、审计形式、审计标准
(一)、审计程序。审计处审计员的任务分工是由联邦审计院年度工作计划规定的。其审计题目是从各审计处的工作中选择的,并于下一个工作年度分配给审计员。联邦审计院的审计大部分为就地审计,在就地审计中,发现决定性客观事实时,要提供资料给合议小组。联邦审计院的有关负责成员根据实情参加就地调查。特殊情况下,审计院也考虑送达审计,如对联邦作为股东参股私法企业活动的审计。对于这种审计,负责参股审计管理的联邦部必须将业务报告、年终决算资料、会议记录和其他资料寄送给联邦审计院。
就地调查是以审计院向被审单位介绍审计计划为开端。审计员主要通过研究档案和其他材料,通过询问被审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取必要的信息。在审计方案范围内审计员有义务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的审计题目作为审计对象,并要求对方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实情,同时,以书面形式将事实和整个审计过程记录存档。如果对事实调查清楚已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联邦审计院的负责合议小组能够作出决定,那么就地调查便可以结束。调查的结果要同被审单位进行商谈。目的主要是为了澄清调查中某些尚未明确的问题,介绍发现的问题和评价标准,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审计结果将写进审计报告中,由联邦审计院将审计结果通知被审单位或被审单位的上级单位。惹情况特殊,联邦审计院可将审计结果通知其他部门和德国议会的预算委员会。具有重大财政意义的审计结果则要通知联邦财政部。
(二)、审计形式。审计形式也由联邦审计院的工作计划确定,它取决于审计的目的和对象及审计处现有的审计能力。联邦审计院的审计形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一般性审计:主要审计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和经营情况。
项目审计:主要审计受时间、财政或其他结果限制的项目。
重点审计“在审计对象中选择某一重要问题进行审计。
横向审计:对同一审计项目,在多个部门或单位进行审计,广泛查明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比较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定向审计:这了解管理部门新的程序和发展而有选择的确定审计项目。
监控审计:对管理部门原来被查出的问题继续进行审计。
(三)、审计标准。联邦审计院的重要审计标准宪法规定为“符合性”和“经济效益性”。符合性审计主要审计管理部门的行为是否符合现行的预算管理规定和原则。其中不仅涉及到簿记方面的正确性,还要衡量管理部门的措施是否符合现有法律。因此符合性审计也包括合法性审计。
经济效益性是指管理部门对预算范围内所提供的资金,努力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保证这一标准在管理部门得到贯彻执行,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联邦审计院要对其执行中情况加以审查。
六、审计报告
联邦审计院的审计报告有年度报告和特殊报告两类。
(一)、年度报告。基本法规定在每个年度终了,联邦审计院要将主要的审计结果向联邦议会、联邦参议会和联邦政府报告。其主要内容有:年终决策和财产决策与帐簿是否吻合,收支是否有凭证以及凭证是否合法;违反预算执行、经营管理规定和基本原则的重要案例;对联邦在私法企业中的参股行为所提出的一些审计意见;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年度报告中也可包括关于过去和今后预算年度的审计意见。联邦审计院在把审计意见写进审计报告之前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年度报告不是联邦审计院自身工作的总结,而是经筛选的审计意见的汇总,其中并不包括政治决策和判断。联邦审计院院长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年度审计的内容,公众可就其内容发表意见。议会在审批联邦政府的工作时将对年度报告进行分析,议会的审计委员会召集联邦审计院、被审单位和财政部的代表对年度报告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委员会的最终决议,交给联邦议会全体会议。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会据此对联邦政府的相关预算年度的工作作出相对独立的审批意见。该审批不具有法律意义,但有重大的政治影响。议会和公众督促联邦政府从年度报告中总结经验教训,使审计意见得到尊重。
除年度报告以外,联邦审计院还必须定期地递交其他的专项报告,如对一些大型公法法人(联邦劳动局、联邦货运局等)的审计报告。
(二)、特殊报告。按照法律规定,除去年度报告以外,对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联邦审计院可随时向联邦议会、联邦参议会和联邦政府汇报审计结果,这就是特殊报告。特殊报告可以汇报在联邦审计院执行审计任务时所发生的任何事情。
标签:预算执行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部门预算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