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模拟法庭;青少年
“模拟法庭”不仅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而且启发了对预防犯罪问题的思考,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活动中,我一直在思考青少年模拟法庭对中学生政治学习素养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教师又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素养?
一、对中学生政治学习素养的影响
1、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政治学习素养。因此课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
2、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政治学习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3、拓宽政治教学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模拟法庭是学习方法的一大转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模拟法庭在教学模式上更加开放灵活,不像书本上的知识那样枯燥无味,它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起了指导作用。“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的重要资料,以前我们主要是依靠自我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在学习中很难结合实际生活思考问题。而“模拟法庭”就给我们带给了十分难得的法律实践机会。
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素养
学生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政治学习素养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这些素养,这个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我认为我们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这个教育发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学习的方式,也包括老师教育的方式。所以相应地也对教师提出来了一些新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的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教育包括两方面教书和育人,一是学会知识,二是学会做人,两个方面都要做好。分数很重要但是分数不是重点,老师要让孩子不仅是学会知识,也要学会做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生素养的要求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
2、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
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多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方面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看孩子学习方式,特别是学习动机。我们发现,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10%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个比例非常低。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吗?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3、提高关联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素养
就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新教材、新体例、新思路……但部分教师教学还是仅仅局限在就课本教课本上,很少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之外的人和事。事实上,课堂之外发生的一切才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让学生主动地去关注时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班级对比,凸显青少年模拟法庭的实际意义
我以学校初三10班和13班为例,13班经常会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10班则是依照普通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现在,我从他们的学习成绩,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这些入手,证明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的好处。
1.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思辨能力
在模拟法庭的举办中,学生需要扮演为当事人、参与人或律师、检察官等,这种角色的要求,使得学生必须要考虑自身的角色利益,然后认真分析案件,争取最终的好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体,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13班的学生在接受模拟法庭的训练之后,对于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并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学习中也能够凸显出绝对性的优势,具有探索的精神,同时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事物的存在。而10班的学生则相对较弱,始终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更多的是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容易形成被动式的学习状态。
2.学科与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在进行论述与辩论时,他们的观点不仅仅来自于书本,更多的是他们在生活中的观察,以及对法律知识的研究。因此13班的学生会对社会上的各种案件进行检索与分析,了解各个领域的法律知识,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训练,如知识归纳、问题探究、分析要点等,这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显著帮助。例如,13班学生在询问老师问题时,通常会先说明自己的疑惑,并讲明自己所探究的知识,最后向老师求证自己的疑惑,同时在话语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对表达的自信心。而10班的学生通常在询问问题时,只会表明自己的不解,等待教师的帮助,缺乏了对问题的探究性,同时也缺少学习的活力。因此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3.成绩较突出,彰显学生综合实力
通过两个班级的比较,我很快发现,13班学生不论是在周测、月测还是期末考试,班级的总体成绩始终比10班的高,尤其在面对简答题与材料题时,能够准确地找到重点,并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而10班学生则是将该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进行罗列,既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也会出现知识点罗列不全的问题。因此,我建议青少年应该多参加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在法律案件面前了解法律的权威,掌握每一件事情的全面性,学会不随意发表意见,但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成绩。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学会做人,就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就能拥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部分技能。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是学生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喆,何春歧.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9):100-103.
{2}胡先红.模拟法庭:一种实践性的法制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7):44-46.
{3}徐伟,高长民.“模拟法庭”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中的设计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6(36):45-46.
论文作者:曹梦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法庭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青少年论文; 政治论文; 道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