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经济学基础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经济学论文,基础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互联网给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影响还呈现出一种高速发展的趋势。由于英特网是一个蕴藏巨大数量信息的场所,与信息密切相关,因此,它应该并且理所当然属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然而,信息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对解释互联网作为信息源所起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却是不令人满意的,比如:申农熵作为信息论的一个概念在被用于经济领域并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倾向于把经济效益的取得与信息数量的多少联系起来,却忽略了信息速率——信息处理的水平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现在看来不仅重要,而且有时还起支配作用。因而,我们必须对信息经济学中信息数量说理论的适用范围重新认识,必须对信息速率在经济效益取得的地位上以及其作用的机制进行重新评价。
申农熵的局限与信息数量说的缺陷
信息速度原始的技术意义是指“每秒处理的比特”这个比率。也可以叫做“信息速率”(lnformation Rate),在信息经济学上最基本的意义,是指单位时间处理的信息量。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方程:
Y=MV=PQ (1)
其中,Y是国民收入,M是货币量,V是货币流速,P是商品价格, Q是商品数量。
在(1)中,货币流速V被解释为“货币价值”,信息速率好比( 1)中的货币流速 V,可被解释为“信息价格”,我们知道,“货币价格”不是指货币所买东西(实物)的价格,而是指“价格水平”。同样,信息价格也不是指信息产品价格,而是指信息的价格水平,可以理解为信息处理一般水平,我们用H来表示它。此外, 正如从货币价格中可以派生出对立的准备金比率和利率一样,信息价格H 也可派生出对立的信息消费比率H[,l]和信息增值比率H[,r]。
一定存量的信息,经过加工、转化增值为一定量的财富。H 显示了这种处理水平的高低。在上述假设下,(1)的信息公式可表述为:
Y=BH(2)
其中,B为信息量,Y为信息国民收入。(2 )式表明信息国民收入是一定量的信息经一定的转化速率处理后形成的社会财富,或者说是一定量的信息以一定的信息价格表示出来的集合。信息国民收入就是信息社会财富。信息财富Y是个流量,信息量B只是个存量,存量不可能自己就变成流量,信息量要经处理才能变为财富。信息速率H 的作用就在于对信息增值进行度量,是信息增值的专用分析工具。
对于信息量,根据申农的公式:
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一比特的自信息量就是两个不相容的等可能事件发生时所提供的信息量。H(X)又被称为申农信息熵。
(3)式被经济学家用于经济领域,使它成为一个经济学公式。
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对(3)作了解释:容量为H(X )的信道能够以任意小的误差传递有关事件状态的信息。而人们把某一给定信道的价值定义为拥有和没有信道时能达到的最大效用之间的差额。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任意小的误差”意味着信息量可以不受其他尺度(信息速率)的调节,这就等于暗含了信息速率不变的假定,其次它隐含了信息收入流量直接决定于信息存量。把它换成我们的信息公式语言,就是说Y=BH,但限死信息速率H=1。于是B在数值上就等于Y, 这就和信息数量说不谋而合。
我们知道,来自信源的一定信息可以是客观决定的,但不同的主体接受同一信息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收益,而且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接受同一信息有可能获得不同的收益。上述假设的信息对人人产生相同效果的信息量公式是脱离实际的。信息数量说为了建立信息收益和信息量的直接联系,就必须有意无意地假定信息速率不变。这和当年货币数量说为了建立货币收与货币量的直接联系必须证明货币流速稳定是一道理。这是不能成立的,至少是不能绝对成立的。
信息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道噪声现象。信道噪声是从信源信息角度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信源信息在信道中所受到的干扰。它使信源系统的信息到达收信系统时发生失真。其实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看,噪声也是一种信息,它和信源信息是平等的。传统的对“噪声”的理解,是把一些比信源信息更高级的信息都包括进去,比如:不同主体对同一信源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改造,必然构成对信源信息的“干扰”,只有被干扰者才视之为噪声,而从信息最终受益者来看,这种所谓“噪声”是一种信息增值。信息数量说是站在客体信息角度考虑问题,按这种思路,感兴趣的必然是如何排除(包括信息最终用户在内的)一切干扰,寻找信息存量的流量效果。其代价和缺陷必然是,排除了信息过程中的机会收益。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技术操作是:以对信道噪声的处理代替对信息速率的分析,通过把一切主体反应打入噪声之列,再把噪声平均概率化——目的是把不同主体对同一信源客体信息的不同反应标准化,使之显得像是只有一种反应(类似设H=1)——然后把它彻底排除出去。
申农熵度量方法主要适于信源信息分析,它不太适合像互联网网上交互性这样强的信息现实和网络增值的情形。用它来量度信源信息对人的作用效果,由于主体在这里是黑箱,必然得不出唯一而确定的结论。因此,采用申农的方法,自然也会具有同样的局限性。从技术角度讲,申农熵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有限概率空间,用它来量度信源信号的不确定性是客观的。但超出这个范围用来量度信息的综合过程就力不从心了。离散选择从来都不便于经济分析,比如对于对数效用函数来说,最优决策不包括机会成本。这种方法上的局限同认识上的局限正好是相适应的。
信息量公式(3)在有限范围内还是可用的, 那就是明确信息速率不变这个限制。但只能使它处理特例,即作为Y=BH在H=1 的特殊情况下应用,而不能扩大适用范围。但现在的情况恰恰是信息数量论被推广到一切信息领域。人们在申农和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的权威面前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力,不加分析地将其观点拿来作为构筑自己体系的基础。
信息数量说虽然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阶段,对推动解决信息量的匮乏起到了进步作用,但它在互联网上信息量爆炸的当今时代,就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了。因为信息数量说对政策指导作用的有害方面已开始显露出来。若完全按它来指导政策,那将导致互联网上的灾难。如果我们仍然认为信息数量是信息财富的唯一来源,信息增值服务只是徒增噪音,那么互联网就毫无存在的价值。而事实上,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MV=PQ的扩展及信息对经济的影响
在信息公式Y=BH中,信息系统被当作一个孤立的系统, 这是理想化的情形。实际情况是:信息系统与货币系统、商品系统是内在相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展这个表达式。
把方程式(1)扩展到信息经济范畴,我们有:
Y=MV=PQ=BH(4)
这个公式显示了在充分发展的信息经济中,在国民经济均衡状态下,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信息市场的关系。下面着重谈一谈信息价格与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研究信息价格与货币(商品)的关系,实际是研究H与MV=PQ 的关系。在工业社会的货币经济中,这样的研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在工业社会中,信息还潜在于货币之中,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可能会出现一种在工业社会经济学家看来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当MV=PQ时,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总供给AS等于总需求AD仍然成立,但国民经济并没有达到稳定均衡,它还在继续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在起作用。过去,唯一被工业社会后期经济学家意识到的对货币经济产生外部影响的信息要素——预期,也只是限于信息量B。 而下面将要指出,实际上信息速率H对上述现象的产生具有更大的意义。
在进入工业社会的时候,人们曾发现PQ意义上的AS与AD相等时,经济危机仍然难以避免。换句话说,自由资本主义并不能保证经济自然而然地趋于均衡,从亚当·斯密到萨伊的自由主义经济学陷入困境。原来,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货币经济,在这一过程中Y=PQ 悄悄发展为Y =PQ=MV。人们逐渐发现在相对价格后面还有绝对价格在起“干扰”作用。凯恩斯的经济学正确揭示了这一过程,并导致了货币经济学的形成。现在,无论在社会经济中,还是在经济学中,正在发生同样的事情。信息在经济转型中正取代货币的支配地位,其中信息价格使货币绝对价格又发生了一次相对化的过程。原以为可以作为判断国民经济稳定均衡的绝对尺度的货币,忽视变成了相对的东西。就正如当时被认为十分神圣的商品价格,一夜间被人指出只不过是随货币而飘浮的相对物一样。
如果说在工业社会Y=PQ可成立, 那只是由于经济本体将它的本质外化于对象之中,因此对象反而成为了人的绝对尺度。一旦经济的本质回复到它自己的更高的存在,人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尺度在主体,而不是客体。是存在着的人决定货币,而不是货币决定人(简言之,不是本质对象化的人决定本质复归于存在的人)。这是H以及B能够影响MV=PQ组合的深层原因。
我们假设在一个商品、货币和信息并存的经济中,在不考虑信息因素时商品与货币达到稳定均衡,又假定信息量B一定, 看一看信息尺度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当M一定时,由于MV=BH,H上升将引起V的上升,H的下降将引起V的下降。反之,V的变化也会引起H的相应变化,V提高(降低)引起H为了均衡而提高(降低)。而如果一方不随另一方面变化, 原有均衡的经济就会产生波动。比如,政府为特殊利益提高利率,想在商品和货币市场上同时实现均衡,但公共选择的结果,H并未相应提高, 此时原有均衡的经济就会向非均衡运动。这是由于政府选择与公共选择发生冲突而产生的波动。再比如,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公共选择使H降低, 本要求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但此时利率为了保持商品与货币市场的均衡而提高,国民经济的全局就会由此波动。
第二,同理,当V一定时,H的变化将引起M的同方向变化, 反之亦然。如果一方不随另一方而变动,原有的均衡就会被打破。比如,政府违背公共利益增发一笔货币,由于公众不能改变V, 而又不能认同地使H保持与之适应的水平, 原有在商品——货币范围看来的均衡就会产生波动。
第三,当M与V不一定,而信息量B一定时, 如果坚持公共选择的结果,H不变,那么在MV=BH条件下,信息作用的结果,就会引起M和V 之间的反方向变化。比如,政府提高货币利率而又不增发货币时,公众会倾向于以电子货币替代纸币,通过金融创新,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变相增加货币量。这在中央银行决定货币发行的工业社会的货币经济中,是难以想象的,但在信息社会中却完全可以做到。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信息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有着独特的方式,我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充分认识信息对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性,真正把信息作为资源来看待,才能更深刻理解维纳说过的名言:“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