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来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现象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于论文,涨幅论文,物价论文,现象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4年4月以来,农村物价涨幅一直高于城市,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994年农村物价涨幅为22.9%,高于城市2个百分点;今年1~7月农村物价涨幅为20.3%,高于城市4.1个百分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何在?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今后的走势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分析。
一、1994年以来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的原因
1994年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较多增加而引起的需求拉动,也有基础产业和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对成本增加的推动;既有部分商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影响,又有对农村市场物价调控不力,管理薄弱等因素;还有基数较低等统计上的原因。
(一)农村市场需求扩大。1.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等原因,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购买力增强。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上年的921.62元增加到1220元,增长32.38%,比1993年的增幅提高了14.82个百分点。2.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1994年全国小城镇数目比1993年增加了1200个,对粮食、建材等商品的需求猛增。3.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日益增加,这一部分人口对农村商品的需求增加;同时,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所得收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返回农村,增加了对农村商品的需求。上述因素扩大了农村市场需求,1994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8.4%,达到6498亿元,拉动了农村各种商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急剧上扬。
(二)基础产业价格上升的影响。在影响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商品种类中,食品、建材、燃料所占比重最大。1994年食品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58.8%,比城市高出近9个百分点;建材、燃料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4%,比城市高出1倍多。上述三大类商品农村价格涨幅均高于城市,对农村商品零售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三)农村市场建设落后。农村市场建设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村很少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流通渠道主要是个体,原有的国合商业也大部分由个人承包,经营规模小,交易费用高。流通环节多、渠道乱,乱涨价、乱加价现象也比较普遍。
(四)对农村市场的价格调控和管理十分薄弱。1993年下半年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在城市采取了挂牌抛售专项储备粮、运用风险基金及财政补贴等手段,对市场物价进行调控。但对农村市场,则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由于县及县级以下物价机构处于动荡之中,人心不稳,骨干流失等原因,农村物价的管理非常薄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
(五)农村市场物价原来基数较低,从以往经验看,农村物价上涨时间一般滞后于城市8个月左右。在去年4月份之前,城市物价已连续10个月高于农村,当物价上涨波及到农村时,城市物价已在高价位上相对稳定,而同期农村物价却逐月上涨,与城市物价水平的差距缩小,但指数涨幅差距扩大。
二、对1994年以来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的基本评价及趋势分析
(一)基本评价
建国以来,我国共有9个年份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其中1963年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7个百分点,1989、1990两年农村物价涨幅也分别高于城市2.8和3.0个百分点。
从长期趋势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由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城市物价水平和农村物价水平之间的差距总是循着“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规律变化,一般是城市物价先涨,农村后涨,城市物价涨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的调整和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当年或下年的农村零售物价指数便大幅度上涨,往往呈现出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的现象。自上一轮价格变动周期后,从1991年开始,我国城市物价随着经济升温而逐年上涨,零售物价涨幅连续三年高于农村,涨幅差分别为2.5、3.5和1.6个百分点,三年累计城市零售物价上升19.3%,农村上升18.3%,城市高于农村9.2个百分点。由于处于同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城市和农村物价水平的差距不可能总是扩大。当城市物价涨到一定水平后,城市的高物价便加速向农村传递,城乡物价差距趋于缩小,这时,尽管农村物价的绝对水平仍然低于城市,但从当年的相对涨幅来看,农村势必要高于城市。这种物价关系的变动实际上是收入、购买力和商品价格关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种必然的调整。
1994年以来农村与城市物价关系的变化,就物价调整本身而言,可以说基本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理顺城乡价格关系,促进商品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同时,尽管农村物价上涨幅度高于城市,但由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措施,工农产品比价关系有所改善,使得农民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以后,还增长了5%,农村经济和农民增强了承受高通货膨胀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农村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也有一定不利影响。
首先,高通货膨胀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这种不利影响更为突出。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93年的2.5:1扩大到2.6:1;另一方面,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又高于城市,从而使农民支付能力的增加低于城市居民,而承受的通货膨胀压力却高于城市居民。这种局面,不仅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而且也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农村物价大幅度上涨也对全国物价总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农村物价指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影响全国物价指数上升约0.43个百分点。今年1~7月份农村物价指数比城市高4.1个百分点,影响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约1.76个百分点。
(二)走势展望
预计未来农村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将逐步有所回落,与城市物价涨幅的差距也趋于缩小,但今后几个月仍将高于城市零售物价上涨幅度。
促使农村物价总水平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是:1.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倥的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总的宏观经济环境趋于好转,全国物价形势趋于稳定。2.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农业问题非常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有所扩大,粮棉油等农副产品供求偏紧的状况可望有所好转。3.去年全国物价上涨主要受食品类价格涨幅偏高的影响,目前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已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国家已经确定今年粮食定购价格不作调整,市场粮价也已在高水平上趋于稳定。4.随着时间的推移,去年涨价对今年的翘尾影响将逐步减弱。
由于农村居民消费中食品类所占比重较大,在上述促使物价回落的诸因素中,粮价趋稳和翘尾减弱等对农村零售物价的影响要大于城市,因此,预计农村与城市物价上涨幅度的差距将趋于缩小。
但受下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后几个月农村物价涨幅仍将高于城市:一是从1991年至1993年,城市物价涨幅累计比农村高9.2个百分点,去年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只有2个百分点,说明城乡之间的价格差距仍然比较大。二是今年国家又较大幅度提高了棉花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市场粮价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上升,农民收入仍可望有较多增加。三是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势不减,虽然农资价格不计入零售物价指数,但其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推动和对农民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农村零售物价也将产生一定间接影响。
三、稳定农村市场物价的主要建议
为了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确保农村物价及全国物价总水平的全面回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好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要坚决制止乱占耕地现象,扩大粮棉播种面积;对粮棉主产区要采取倾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要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确保主产区粮棉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同时要搞好减灾防灾工作,争取今年农业有一个好的收成。
(二)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整顿市场秩序。要有计划地在主要商品集散地建设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要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要加强农村市场管理,整顿流通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三)努力稳定农资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推动整个农产品价格和农村物价上涨的源头。各级国合商业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决定,建立起稳定、通畅的流通秩序,适时组织落实货源,确保农资及时足量供应。
(四)加强农村市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在努力控制城市物价的同时,进一步县级物价机构要保持稳定,有条件的地区,要恢复农村乡镇物价管理检查站,强化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覆盖面。重点管理好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商品。要选取更多的抽样点和有代表性的村镇,建立健全农村物价监测分析网络和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
(五)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引导农民尽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促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及早从示范走向普及,加强各个环节的社会化配套服务措施,努力使粮棉生产成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
(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特别是生活困难农民抵御物价上涨的能力,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不致因物价上涨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