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南阳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 4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分析其在短暂性脑缺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神经内科收治9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即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脑卒中发生的改善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更多,与健康教育前相比P<0.05。干预组TIA的复发和脑卒中的发生均得到良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P<0.05。干预组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短暂性脑缺血病人护理中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 健康教育 个性化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3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5岁,平均56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TIA诊断标准[1]。其中颈内动脉系统5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32例,伴有高血压病史49例,糖尿病史22例,高血脂病史11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证实无占位、出血或可解释症状的其他病灶;②在入院的前10d里最少有一次TIA发作;③突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均在24h内完全消失。
排除标准:①部分性癫痫(特别是单纯部分发作);②梅尼埃病;③心脏疾病;④颅内肿瘤;⑤慢性硬膜下血肿。
1.3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生活饮食习惯、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疾病进展的程度等,因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2 结果
根据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项目占70%以上者为满意,40%以上者为一般,40%以下者为不满意。
3 讨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或家属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患者有权获得这种服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引导患者养成有益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因此,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多数内科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患者对相关健康的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预后[3]。本研究通过医护人员多次﹑诚恳﹑不间断地给患者讲解TIA知识﹑治疗措施及预后﹑技术指导,使患者一步一步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到,“如果这样做,就可以过得好点”。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药费支付形式以及对疾病的态度因人施教:对那些文化程度高、适应力强的患者,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士长及诊断、治疗和护理安排,介绍病情和预后,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讲解,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护士要耐心反复指导。同时采用口头教育和书面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将入院介绍、康复知识、出院指导打印成卡,由主管护士多次耐心、细致地宣教。对不识字的患者进行个别讲解,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干预组患者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4 结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更新,接受医疗的目的不止是治疗疾病,也要关注愈后的生活质量。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生理及心理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主要通过采用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对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意识、调动患者康复的积极性、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缩短护患距离,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刚敏,杨红.TIA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及相关分析[J].现代护理,2003,9(3):1861.
[2] 刘美玲.现代护理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9-300.
[3] 吴松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脑神经杂志,2002,10(6):378.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疾病论文; 短暂论文; 脑缺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相关知识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