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 266200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让戏曲艺术因为摆脱了以往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宣扬,同时也对戏曲艺术带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戏曲爱好者、研究者和推广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优势,科学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技术,以大踏步促进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传播;机遇;挑战
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强势崛起,俨然形成了社会上的“第四媒体”,并且还有将报刊、电视、广播媒体同化的趋势,对社会文化传播领域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之前的较长一个时段,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其它艺术形式和自身原因的影响,曾经一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状态,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为戏曲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传播动力。
一、戏曲传播的历史变迁与网络戏曲传播的新特点
戏曲艺术的传播历史悠久,而就传播形态而言可以大致分为四种:即:舞台传、剧本传播、广电传播、后戏台时期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舞台传播起源较早,主要以搭设高台的形式为主,为戏曲演绎活动提供了较好的表演场所,对戏曲艺术的传播意义重大;剧本传播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传播形态之一,剧本传播使戏曲艺术变得更加具有教育性、观赏性,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理论化转型;广电传播这一形态改善了以往戏曲演出的场所和时间上局限性,实现了戏曲的保存和复制,同时为第四次传播形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后戏台时期的传播则源于20世纪末期,互联网技术取得飞速发展而带来的新型媒体的不断涌现,使戏台在某种程度上、某种情况下变得可有可无,同时戏曲的生产制作、复制传播以及存储等都变得更加便捷,戏曲艺术真正意义上疾步走进了社会各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戏曲艺术进行欣赏和学习。另外,与传统的传播形式相比,网络戏曲传播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共享性、便捷性、交互性以及兼容性的特点,从而为戏曲艺术提供了更加广袤的生存空间,使得戏曲艺术的传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增加了戏曲艺术的兼容项目,同时还进一步丰富了受众人群,并且推动了戏曲资源的共享和自主创作。
二、传统戏曲与互联网传播的联姻
我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戏曲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理应为我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网络时代的出现,使戏曲变得更具多元化、通俗化、个性化等特点,这也为戏曲艺术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正视其对戏曲艺术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寻有效的方式促进互联网与戏曲艺术的联姻[2]。基于此,为有效促进互联网与戏曲艺术的有效融合,相关部门可以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从行政、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引导网络戏曲之路走得更宽。尽管当前传统戏曲艺术在新兴媒体领域中并未找到一条较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但是,随着一些新兴媒体元素的不断渗入,传统戏曲艺术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然,戏曲艺术的网络传播之路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网络传播舞台感大幅降低,一些地方的剧团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的网络直播后,未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放弃这种传播方式。既然网络时代为传统戏曲艺术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在互联网与传统戏曲之间的互动性和创作性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市场需求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专业戏曲团体就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汲取传统戏曲中的优势,促进传统戏曲与网络舞台的快速融合,从而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打开一片崭新的局面。
三、网络为戏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助力
(一)戏曲网站、戏曲类数据库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在网络领域中存在着一座庞大的艺术资料库,并且这座资料库具有传输便捷、快速以及运行成本低廉的特点,广大戏曲行业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巨大优势,将这座艺术资料库加以正确利用。戏曲行业要将所掌握的戏曲资源事无巨细的上传到网络中,形成戏曲网站的传播形式,并在网站中将戏曲曲目做详细的注释,如图片影音、文字信息、历史信息、剧本、演员等等,做好戏曲的传播和保存工作[3]。其次,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戏曲行业还要积极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在互联网中建立起专门的戏曲类数据库,将戏曲艺术的流派、风格、作者以及起源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录入,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提供便捷的搜索服务,同时也为专业的戏曲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理论学习依据。
(二)戏曲传承与非遗保护
此外,就目前而言,许多非物质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一些地方,为数不少的文化遗产甚至出现了“灭亡”的势态,戏曲艺术也是如此。而既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戏曲行业就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其强大的传播能力,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如百度、爱奇艺以及深受大众喜爱的一些新型平台等),将戏曲艺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戏曲这项“非遗”艺术及时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戏曲艺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作为宣传点,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传一些传承人相关的艺术技艺视频,通过传播性极强的互联网技术,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最后,互联网还以其强大的受众亲和力,对戏曲艺术提供着强有力的保护[4]。例如周边一些销售非戏曲艺术的电商、虚拟化的戏曲艺术展示场馆以及一些著名的戏曲艺术传承人代言的品牌商标等等,这些传播方式的出现都让更多的人们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戏曲非遗”的传承开辟出了又一崭新的洞天。近年来,我们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紧紧围绕时代主旋律和互联网技术大势,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卓有成效的探讨,并积累了经验。
结语:
综上,互联网时代下,戏曲艺术的传播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助力,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戏曲行业只有正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积极探索找寻解决方式,才能促进互联网与戏曲艺术传播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睿园,张欣.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J]. 戏剧之家,2017(12):19-21.
[2]李玉娟,齐虎. 浅析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的传播困境与出路——以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为例[J]. 戏剧之家,2017(22):11-14.
[3]马小喆. 基于网络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J]. 戏剧之家,2015(09):38.
[4]侯文辉,万江. 从影像记录到微动漫演绎:互联网+视域下戏曲大众化传播凝视[J]. 艺术百家,2017,33(06):75-81.
论文作者:解本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戏曲论文; 艺术论文; 互联网论文; 这一论文; 时代论文; 传统论文; 网络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