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全球化、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略论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关系论文,战略论文,思想论文,多极化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的最后10年,由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意欲利用苏联解体之际,运用各种方式,谋求建立以其为领导的单极世界。西方国家也一度运用经济制裁、人权外交等手段,对中国实施遏制。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国第三代领导人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指导下,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不仅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在外交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对外战略思想。学习和把握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阻抑的发展潮流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尽管这一时期里,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对外关系中推行单边主义,力图建立以它为领导的世界秩序,但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领导人在坚持邓小平关于未来世界多极化思想[1](p.353)的基础上,明确肯定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多极化在全球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虽然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中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但是江泽民认为从总体上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改变”[2](p.522)。
世界多极化既是世界各大力量为在冷战后“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2](p.520),进行重新分化组合的客观反映,同时也体现着世界各种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观价值取向和国际反霸力量不断增强的历史进程。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增强和国际地位上升,不仅表明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而且也预示着“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2](p.5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多极化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霸权主义危害,但它在一定条件下会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结合当前国际局势来看,“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p.515)。因此,中国促进世界多极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联合世界各种力量,反对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霸权战略。这一主张顺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2](p.517)。
世界多极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是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2](p.515)。多极化是当前世界力量对比的客观反映,是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也是当今大多数国家所追求的世界发展趋势,因而它是不可阻抑的。然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过程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各国都会将自己的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出发点,由此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将会十分复杂和尖锐,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当前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多极化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发展过程,其间必然充满着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伴随着称霸和反霸斗争。江泽民认为上述矛盾和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2](p.519)。
二、中国必须积极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和激烈,世界各国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带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已凸现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并作出如何选择已成为各国领导人当前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江泽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并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pp.517-518)。因此,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这一趋势而脱离世界经济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中国必须积极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
我们之所以作出上述抉择,是因为江泽民认识到这是中国要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成为真正强大一极的必由之路。在当今世界中,“经济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导因素”[3](pp.1336-1337)。“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4]。这些论述是对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准确概括。两极格局瓦解后,各国为了在多极化趋势中占据一席或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本国的科技和经济上。发展科技和经济已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和较量的主要形式。经济全球化能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实现资源的有效最佳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早已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中国,要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入经济全球化,扩大国际合作,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江泽民在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肯定它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辩证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给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条件和机遇,但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由于目前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首先要受到主要是按发达国家意志制订的国际规则的约束。其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可能会付出一些代价。如国民经济对外依赖度的提高,将使他们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开放本国市场,会致使洋货涌入,冲击民族工业;一旦对大量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游资监管不力,会引发金融危机;外资比例过大可能会使国家经济命脉被跨国公司或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再次,西方国家在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同时,还“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2](p.519)。
针对这一“两重性”,江泽民在APEC上海峰会上提出要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以“正确引导和管理”[2](p.517),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能促进有效而公正地配置世界资源,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因为导致全球南北国家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体制和不公平的国际金融体系为基础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内,经济全球化将加剧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致使世界经济发展愈加不平衡,甚至引起国际局势动荡。建立国际新秩序将有助于各种经济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保障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拥有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能使各国经济“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就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而言,江泽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审慎地把握参与进程,循序渐进,趋利避害;其次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努力参与和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权益和利益;再次要科技兴国,坚持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在提高综合国力基础上,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和抵御、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
三、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倡导世界发展多样化模式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俱荣”和“俱损”效应愈加明显,因而需要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通力合作。实现这种合作就需要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这也是当前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础。江泽民认为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前提,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他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2](p.535)目前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各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自然条件等都不相同;各国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等千差万异,由此形成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必然有差别。因此,多样性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没有多样性就不成其为世界。承认和尊重多样性,就意味着各国尽管有差异,但是各国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意愿,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别国的内政,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一主张同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企图建立一统天下的单极世界和强权政治是根本对立的。
江泽民强调世界的多样性,体现着他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态度,同时又是他倡导各国在全球化条件下,加强互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理论出发点。他认为21世纪的世界既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他在1994年11月APEC成员首脑会议上指出:各国的“多样性产生互补性,相互依存带来相互合作的需要。承认这样的现实,把它转化为我们的优势,亚太经济合作就会生机勃勃,就有日益广阔的前景”[2](pp.536-537)。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但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整体之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合作。不同社会制度、政治模式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都共存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之中。当前一方面各国经济、政治上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恐怖活动猖獗,需要各国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安全合作和建立有效的安全合作机制。全球化条件下,即使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领域,也需要各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以便解决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环境保护、滥用自然资源、控制人口、防治疾病和打击毒品与走私等多种多样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各国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将会出现日益广阔美好的前景。
江泽民认为尊重多样性不仅应承认各国文明的多样性,而且还应当维护当前世界的多样性。在人类历史中,正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千姿百态文明相互交融,互相促进,才有了当今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在国际关系中就是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倡导发展模式多样化。冷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纷纷提出他们的国际新秩序观,要建立一个以他们为主导的、以西方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内容的国际新秩序。这种国际秩序必然会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利益、观念和文化上产生冲突。因为它同世界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相悖,将阻碍各国的共处和友好合作,甚至会引发国际冲突。中国倡导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各国政治上应该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5]。由此可见,这一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反对西方模式一统天下,倡导各国发展模式多样化。江泽民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上的讲话中,从世界的多样性这一现实出发,强调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大家只有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互相促进,才能创造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世界。”“不承认、不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企图建立清一色的一统天下,是必定要碰壁的。”[2](p.539)各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2](p.524),是当前建立谋求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发展的国际和谐局面的基本前提。
四、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此后,他又多次提及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问题,并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到中国当前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的高度来认识。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对国际关系本质的一种认识。不同时期的国际关系有着不同的本质。自从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后,产生了今天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然而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列强争霸,并不具有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特征。根据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实践,国际关系民主化应具有下列要素内容:(1)任何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国际事务由各国共同协商解决,反对少数大国操纵和垄断国际事务。(2)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的事务由各国自己解决,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对于国际争端应采用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3)尊重世界各国的多样性存在,各种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文明的国家和平共处。(4)各国在求同存异基础上,互利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
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国际反霸斗争的兴起,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始显现。但是冷战时期美苏在全球的争霸,对初露端倪的国际关系民主化造成严重冲击和破坏。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江泽民认为,当前“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发展,国家要合作,社会要进步,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5]。面对这一趋势和愿望,江泽民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把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提上重要议程,中国在对外工作中应大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
国际关系民主化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针锋相对的。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2](p.524)。而霸权主义则是恃强凌弱,干涉和侵略他国,垄断国际事务。因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反霸作为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上述意义认识,中国一直在倡导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江泽民提出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虽渊于我国的反霸战略,但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影响来看,都要高于以往的反霸战略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指导下,以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为战略目标,冷静观察分析当前国际关系特点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最新变化后形成的。
江泽民提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主要依据是:(1)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造就了一个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国际氛围。当今世界多极力量之间形成的制衡作用和大多数国家主张多极化发展的共识,客观上制约着霸权主义,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2)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安全和其他社会领域内,都在大量涌现出一些国际性和全球性的问题。江泽民认为,只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才能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3)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前提。中国一贯主张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要求。因此,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要求各国在处理相互关系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同时,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国际地位和增强他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这同样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4)与当前大国之间调整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相一致。冷战后,大国之间纷纷建立以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为宗旨的伙伴合作关系。中国重视和所有大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也包括希望能同美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不仅涵盖反对任何形式霸权主义的战略内容,而且也具有中美所共同认可的战略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不对抗性和包容性,使我国能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发展对外关系,实现我们的对外战略目标。
当前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在许多讲话中反复阐明了中国政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主张:一是顺应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二是倡导各国在对外关系中严格遵守以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三是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建立全面对话机制,相互了解,求同存异,并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扩大互利合作;四是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五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六是要充分发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联合国决策民主化,使联合国成为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机制。
标签:国际关系论文; 霸权主义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江泽民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际新秩序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