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201041983****1814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合理应用是完成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而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则是提升我国建筑产业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保障。所以结合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对每一个施工建造环节的合理把控,提升对基层员工的约束力与影响力,逐步达成施工建造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将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相结合,同时要与施工标准统一起来,因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要能够针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同时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依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工作,因而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高。
1.2 监管不够严格
现场施工管理没有做到有据可依和有法必执行,都是造成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和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现场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但由于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制定行之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或在执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不作为,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导致的材料污染、设备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监管不够严格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足,没有认识到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制度不够健全,造成很多问题和隐患难以被发现,由于监管不严造成的安全事故很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谴责。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建筑企业应当重视的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应当将其列为技术重点,并且对其不断优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混凝土技术却未能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用这一技术时,相关人员往往呈现出较为随意的状态,他们没有对比例搭配予以应有的重视,这就使得混凝土可能出现质量上的问题。为此,建筑企业应当重新树立对于混凝土技术的正确认知,并且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以及思想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混凝土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技术的有效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混凝土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且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在这一趋势下,建筑企业应当不断探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其的提升。在混凝土技术中,泵送技术是较为重要的技术,它具备多项优势,包括工序简单,进度较快等,然而它也存在缺陷,那就是较容易产生裂纹。针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应当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其出现裂纹。
2.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应用我国疆域辽阔,物质资源丰富。但是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状况不同,资源配置与应用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造阶段,需要根据建筑是公共现场的环境条件、地质特征、水位条件等进行分析判断,将地基建设完毕。针对一些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由于多数建筑工程项目都会面临这种困难问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自身变化相对较大,很容易因为一些不稳定的影响因素而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安全性,所以在此期间需要及时的采取防控做事。软土地基施工建造阶段,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将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应用,这样才能理清项目工程的关键部分,做好前期的防控处理工作,避免地基变形而影响后续的施工建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防水技术
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了防水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防水技术是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具体应用技术之一,若是建筑企业未能将防水技术贯彻在实际中,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为此,建筑企业若是想要确保工程质量,那么就应当将防水技术落实在实践中。首先,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建筑物屋面以及外墙的关注,并且选用具备防水性能的材料作为主要材料,针对屋面较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还应当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其的防水处理,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在表层涂抹砂浆,杜绝裂缝的出现;其次,建筑企业还应当提升墙体与物料之间的黏连度,确保其质量,杜绝二者之间出现脱离;最后,建筑企业还应当加强对门窗的防水处理,实现防水性能的全面落实。
2.4 节能施工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节能环保的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而在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通过调整建筑围护结构以强化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具体来说,应优先选用新型环保材料建造建筑墙体,并优先选用保温性能强的材料施工建筑的保温层,以此强化建筑的保温性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运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建筑能源结构,比如说通过布设光伏发电装置来有效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减少了建筑对传统能源的耗费。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举措
3.1 完善施工技术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包括管理标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其中管理体制是根本内容,只有在体制上体现其科学性和优越性,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正确、不落伍。建筑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规范自身企业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做好施工队伍的建设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制度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奖惩机制,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明确施工环节和技术要点。
3.2 实行全面的技术监督
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监督。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较高水平的技术应用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展开技术的应用,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各项施工技术的优势与缺陷,并且针对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促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让施工人员服从管理,管理人员还应当建立较为明确的赏罚机制,并且将技术人员投入到他们所熟悉的岗位以及任务分配中,明确他们的职责。赏罚机制的建立能够增加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让他们将更多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管理人员应当明确这一认知,并且加强对其的应用。
3.3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抓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集中体现在施工人员身上,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是关键。为此做好以下方面:抓好施工人员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发挥各自的作用,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进行强化监督,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失误,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纠正和技术指导,施工人员也要及时配合技术人员,虚心接受指导意见,及时对施工失误进行处理解决。做好培训。各个建筑企业还要做好主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拒绝一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维护工程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只有各个阶段环节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合作,严格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合理把握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才能保障施工质量。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是企业施工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佳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 [J]. 山西建筑,2017,01:242-246.
[2]丁秋守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J]. 数码世界,2018(6):202-203.
论文作者:兰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建筑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