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实验组(n=40)与常规组(n=40)。常规组采取神经发育学治疗方式,实验组采取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运动能力与治疗效果。结果 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儿的Fug1-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优化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效果
Application of omni-directional intensive sports training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omnidirectional intensive sports training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s:80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All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40) and routine group (n=40)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an omnibearing intensive training system.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motor ability and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in the Fug1-Meyer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Fug1-Meyer scor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omni-directional intensive exercise training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s significant.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hildren's movement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hildre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 omni-directional intensive sports training system;spastic cerebral palsy;clinical effect.
脑性瘫痪一般多发于妊娠期到新生儿时期,同时会并发体力不足、智力下降、营养下降、情绪不稳定、语言障碍以及癫痫等各种症状[1]。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每年脑性瘫痪患儿数量的增长率为2%至5%[2]。当前临床医学中关于脑性瘫痪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康复训练与理疗为主,但是康复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同时疗效速度缓慢,所以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实际价值并不明显[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升脑性瘫痪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实验组(n=40)与常规组(n=40)。实验组患儿年龄2至6岁,平均年龄(47.2±3.4)个月;常规组患儿年龄2至5岁,平均年龄(46.5±2.1)个月。所有患儿均根据2015《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的相应标准被确诊,均为脑性瘫痪。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神经发育学治疗方式,训练方式主要是以手技与引导为主,对特殊的关节、肌肉、皮肤等部位给予刺激,诱导运动功能。按照原理的不同划分为Rood、Vojta、Bobath、Brunnstrom等方式,按照年龄、发育水平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划分为肩部上肢姿势运动悬链、躯干姿势运动悬链、盆骨姿势运动训练、下肢姿势运动训练等方式,具体的训练强度需要按照年龄划分,严重患儿可以合并多种训练方式。每天训练2至3小时,每周训练5d,训练2周后休息2周再进行训练。
实验组采取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方式主要是通过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按照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需求设计具体的训练计划。具体项目如下:1、采用标准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搭桥、手膝支撑训练、仰卧直腿抬高训练等;2、肌肉耐力训练。每个负重动作持续2s,重复10至20次为一组,每次进行3组;3、姿势控制训练。每一个姿势保持5至30分钟,在有护理人员保护的情况之下保持正常姿势,例如四点支撑体位,患儿通过四肢平衡,同时按照上肢与大腿支撑躯干的重量,维持5分钟,每天做2至3个姿势;3、姿势转换训练。10次转换动作为一组,每次训练需要重复3组动作。例如,站立位转变为坐位,在悬吊保护的情况下由治疗师进行指导,让患儿可以有控制性的转换为地板坐位,在不借助上肢帮助的情况下重复10次之后休息30min,每天重复3组动作。每天训练2至3小时,每周训练5d,训练2周后休息2周再进行训练。
1.3评判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运动能力与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时的运动能力与治疗效果。采用Fug1-Meyer评价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Fug1-Meyer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等数据均采取SPSS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式表达,例如(3.1±1.1),数据之间的检验采取P值实现,P<0.05代表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儿的Fug1-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对比
3.讨论
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是近些年所衍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康复治疗系统,是一种基于3D理念的新型康复治疗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应用了多个方面的运动训练技术,在传统运动训练基础上发展并逐渐成熟[4]。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是以融合引导式教育疗法、NDT、减重支持技术、感觉统合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当前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治疗脑性瘫痪的常用方式之一。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对于脑性瘫痪的康复原理主要在于四个方面:1、感觉增强,提高患儿在平衡觉、触觉、本体感觉等方面的体验;2、提升肌力,控制并降低异常肌张力的感受[5]。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可以提供重力支持与随意运动方向的控制,可以更好的改善患儿患肢的运动功能;3、提升核心稳定性,优化平衡杆。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的不稳定支撑训练方式能够更好的激活患儿的核心肌群,尤其是改善核心稳定肌群,从而促使患儿实现机体平衡[6];4、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类似一种灵活的工具,可以促使患儿获得更加可靠的运动能力,提升训练本身的主动性,培养患儿的社会参与感与自信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儿的Fug1-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本研究充分证明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对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有着较高的临床干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升关节活动度,对于患儿的痉挛肌肌张力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及时有效的改善不良症状,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优化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蓓华,宋伟栋,严善钟,等.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7,15(6):529-534.
[2]庞伟,李鑫,范艳萍,等.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30-34.
[3]吴亮,王涛涛,刘黎明,等.下肢机器人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144-145.
[4]宋忠阳,秦晓光,方晓丽,等.郑氏"金鸡啄米"针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3(1):23-27.
[5]叶长青,熊宝林,许晶莉,等.地面反射型踝足矫形器对学龄期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异常姿势矫正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1359-1362.
[6]林小苗,邹林霞,杨立星,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80-1183.
论文作者:袁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患儿论文; 密集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方式论文; 系统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