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校信息生态系统的良性建设_生态系统论文

论党校信息生态系统的良性建设_生态系统论文

论党校系统信息生态体系的良性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校论文,生态论文,体系论文,系统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生态概述

1.1 信息生态的概念

所谓信息生态,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空间,信息人与信息环境之间以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反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需求满足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均衡运动状态,是人类信息生态系统中人类与社会组织周围的一切信息交流要素总和。信息、人、信息环境是信息生态研究的三要素,信息生态从信息、人、信息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理念出发,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人与社会信息环境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人始终在信息生态中占据主体地位。

1.2 信息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信息生态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生态系统,即把人、信息及信息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以其共同形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作为其研究对象。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环境(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伦理及法律等)、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等部分构成。

从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生态系统至少具有以下特点:(1)层次性。大到整个国家或地区,小到学校、图书馆乃至家庭,都可以看成是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信息生态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互相联系。本文就是以党校信息生态系统这个特殊层次作为研究对象的。(2)开放性。信息生态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外界之间关系紧密,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流动。(3)动态性。开放性本身又体现着动态性,这种动态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动态的,同时其各组成部分、各个层次也是动态的。信息生态系统只有在这种动态的运动中才能达到其稳定、有序与均衡状态。(4)多样性。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生态系统并非具有统一的模式,它们各自的构成、各构成因素在系统中的比重、达到均衡稳定状态所要求的条件等都是不同的,体现着信息生态系统共性中的个性以及个性中的共性。

1.3 信息生态平衡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人种类和数量等合理匹配、信息生态环境要素相互协调、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高度适应、整个系统的信息流转畅通高效的相对稳定状态。信息生态平衡强调的是信息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信息生态平衡包括某些方面、某个子系统的平衡,从系统的整体性平衡方面说,局部的平衡与否对系统整体的平衡有影响,各种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的平衡发展对系统整体达到平衡有促进作用,局部平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信息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另一方面,信息生态平衡不是指信息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当然,外部环境对信息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党校系统信息生态的现状及分析

针对党校系统信息生态的特殊性,考察党校系统信息生态的现状,是构建平衡信息生态体系的前提条件。党校信息生态系统内部与外界信息交换受阻,或其自身要素及其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进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生态危机,并且使系统的内部结构或功能部分或全部衰变,是导致党校系统信息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党校信息生态失调主要表现有: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软硬失调,信息素质教育相对匮乏、人员信息素质低,信息不共享、利用率不高等四个方面。

2.1 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匀,区域发展不平衡。就全国范围的党校来说,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且以大城市和省级党校为主。这些党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大、软件系统应用广泛。不发达地区党校和市县一级党校不论是从信息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建设,还是从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与发达地区党校相比,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另外,党校系统与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相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差别不大,但是在信息资源的保有量、信息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的数据库数量多、种类齐全,已经实施了几个大型的联合数字图书馆项目,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比,党校系统整体信息资源建设明显落后。党校系统信息资源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党校系统信息生态的平衡,不利于党校系统整体信息优势的有效发挥。

2.2 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失调

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硬件是基础,软件开发和数字资源建设是核心,根本目的在于软硬件的配合和数字资源的应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党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省级党校和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市级党校已基本完成,校园网络已经建成,高速宽带网络开通,专用服务器投入使用,办公电脑普及,为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但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和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远远没有跟上。软件使用还大多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远程教育等方面,这对于党校信息化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党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使用,但大多数党校还没有实现无纸化办公;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开始实施,但数据库数量相对不足,自行开发的特色数据库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质量不高,使用率也比较低;在资源共建方面,联合采购和资源共建共享才刚刚起步,以省级党校牵头、地市级党校参加成为党校系统资源共建共享的唯一模式。软硬件是信息生态中的信息环境因素,软硬件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信息在系统中流转渠道是否畅通、信息传递是否高效。因此,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软硬失调,是制约党校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2.3 信息素质教育相对匮乏,人员信息素质低

党校教育以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学员信息素质、信息能力方面重视不足,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可选科目也不多,影响了学员信息素质的提高,进而使得已开发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党校教职员工信息素质的培养也缺少系统的规划,信息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导致党校系统整体的信息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信息素质普遍较低,高端的信息开发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的信息素质低,影响着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有效推进,也难以保证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也制约着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发展。人是信息生态中的主体因素,人作为信息生态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人员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转是否顺畅、信息传递是否及时有效、信息转化是否准确。因此,人员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也是影响党校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

2.4 信息资源缺乏共享,利用率不高

党校系统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决定了要想让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考察全国各地党校的网站可以发现,各党校网络资源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主要资源都集中在党校内部网,外部链接无法访问这些资源。从党校内部网数据库资源的列表可以看出,各党校购置的数据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相同的,资源重复,从而造成了党校系统内部的资源浪费。对于党校系统内部的各成员党校来说,资源联合采购和共享不仅可以使购买经费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各党校网站中的页面信息,信息过时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网页未得到及时更新,造成了信息无效;有些有用信息链接层次太深,使用极不方便。这些都是导致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3 构建平衡的党校信息生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党校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党校信息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党校的重要内容。针对党校系统信息生态的现状,分析导致党校信息生态系统不平衡的诸多因素,笔者认为,构建平衡有序的党校系统信息生态体系,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规划的整体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从系统角度出发,对党校系统的信息生态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规划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以实现党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纵向联合、共建共享为基点,以党校与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信息系统横向联合为拓展,以联合信息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党校信息需求的各类实现模式,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流转效能,有效推进党校系统信息环境的优化建设。各地党校应树立大局意识,以党校为国家培养领导干部的大局为重,打破地域和部门限制,在中央党校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之下,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把现有独立和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结构、统一入口的资源库平台,充分发挥党校信息资源的整体和特色优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重复购买和建设,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另一方面有利于平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分布,缩小信息资源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事实上,全国党校范围的资源共建及相关工作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中。2006年5月31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会议”,具体落实了北京、河北、山西、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青岛等首批15家共建共享示范单位,并明确了共建任务,确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中共党建、当代国际政治、党员干部修养、领导学研究、行政学研究、政法干部教育、企业干部教育等15个共建共享数据库。同时,在2007年初制定了《全国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标准与规范(试行)》。通过这些资源共建项目的逐步实施和各类标准条例的陆续出台,在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有利于形成一套成熟的在更大范围内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为将来全国党校系统的资源联合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

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在党校学员的课程科目中,适当增加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开设的信息课程要有一定梯度和层次,尽量满足不同学员对课程多样化的需求,从而逐步提高党校信息生态体系中消费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改善党校人员结构,提高人员信息素养,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增强其信息意识,规范其信息行为,提高其信息能力。加强高素质信息人才的培养,把信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看成是平衡信息生态系统、振兴信息经济的动力。充分发挥党校人力资源优势,使高素质信息人才的培养能适应党校信息生态系统及其发展的要求。

3.3 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信息更新机制

信息管理制度是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推广应用党校正规化文件发布的规章制度,它作为信息工作的章程和准则,使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管理制度涉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完善各级党校的信息管理制度,健全设备和资源的保管、维护、使用制度,建立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以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有效运行。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机制,加强对党校信息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信息更新机制,确保党校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资源的信息质量,保证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3.4 建立循环的党校系统信息生态圈

信息生态圈的建设是改善党校信息生态和提升党校整体信息利用效能的有效措施。党校系统信息生态循环圈可以分三个层次逐渐实现。首先,实现各党校内部信息生态循环圈,即形成在党校内部信息生态环境作用下党校员工与所属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信息流转及时、高效、顺畅的信息生态循环圈,整合党校内部各部门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其次,建立党校与党校学员之间的信息生态循环圈,主旨是以信息内容为纽带,与信息用户建立一种“共利、共享、共生”的关系。最后,建立全国党校系统的信息生态循环圈,把各党校的信息生态循环圈纳入到全国党校这个大的信息生态圈下,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和谐循环,最终建立和谐统一循环的党校系统信息生态圈。

收稿日期:2007-04-24

标签:;  ;  

论党校信息生态系统的良性建设_生态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