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力节能法规政策不断完善,节能措施不断强化,效果显著,在电力生产和传输环节,节能水平达到世界先进,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电力节能当前存在着煤炭优化利用力度有待提高、高效机组难以发挥技术优势、节能经济代价越来越高、政策间不协调、节能考核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作用未有效发挥等问题。为了满足当前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能源转化的效率,降低电能实际运行的损失,优化整体电网配置,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电力行业;节能现状;展望
导言: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不仅能够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而且能够使我国的经济结构更加适应全球化的节奏,在长时间的工业模式下降低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依靠企业自身来生产可供应资源,同时激发了企业研发工作者的创新思维,使稀缺能源逐渐演化为技术性资源,既能保证收益又能降低损耗,兼顾我国自然环境,使空气污染的现象不再恶化,控制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
1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标准,从而为当前节能减排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第一,电能节能减排发展。为了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节能减排,在电能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利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避免出现更大的污染。第二,侧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供电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升用电效率高,提升电网精细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电网建设力度,不断降低电力成本。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我国不断完善当前电网建设,在进行新发电厂和电网建设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经验,科学合理的规划电网,不断应用超高压输电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电能输送的能耗。
2电力节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煤炭优化利用力度有待提高
提高电煤比重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促进能源清洁化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电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值,美国电煤消费占煤炭消费的比重约91%、欧盟占82%、加拿大占78%、德国占86%、英国占73%、印度占70%、澳大利亚占91%,而我国约50%。
2.2高效机组难以发挥技术优势
由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电力需求不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断增长等因素,造成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大量煤电机组处于频繁调峰状态,负荷率普遍性降低,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能耗低的特性发挥受限。如1000MW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在50%负荷运行时,供电煤耗比额定负荷时增加约20gce/kWh。
2.3节能经济代价越来越高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大规模的节能技术改造,我国燃煤电厂供电煤耗已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耗的技术经济潜力充分挖掘。继续降低能耗的空间很小,考虑年利用小时数下降、负荷率降低等因素,再继续进行深度节能改造收回成本的周期越来越长。
2.4政策间不协调
能源法律、节能减排法律、可再生能源发展法律以及环保法律法规对电力企业低碳、环保、节能等要求存在交叉、矛盾、不合理等问题。由于节能、减碳、减常规污染物之间既互相促进,也有互相矛盾的情况,法律间协调不够,直接影响到各种目标之间的不协调,导致电源与电网不协调、可再生能源发电无序发展、煤电发展定位摇摆等问题,影响到节能、环保、减碳之间的协调。如过度环保会增加能耗,过度节能会增加水资源等消耗等。此外,强制性的能耗限额要求与排污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在应用上存在矛盾,节能调度与电力交易矛盾,减少弃风弃水与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造成能耗升高的矛盾等也不同程度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节能考核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力节能的监测技术不规范、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成本也较高。如燃煤电厂的节能量一般是通过各种生产运行参数的监测并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出来的,监测、计算方法的不一致及各种运行工况的变化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偏差。电力煤耗的数据主要依靠企业自行申报,权威性、准确性难以保证。节能考核体系和节能量计算方法尚未完全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滞后,使节能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6市场机制作用未有效发挥
节能对于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煤电频繁变化的经营形势严重影响了企业主动节能的积极性。且当前的节能工作主要是以计划的方式给企业下达节能指标的形式,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等市场机制尚未发挥有效作用。
3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
3.1完善节能减排政策
我国对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尤为关注,即便目前没有太多可操作的措施,但仍旧处于积极研发当中,这一点从我国针对节能减排所制定的政策中就有所体现。
我国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与电力行业部门共同出台过相关的政策标准,像《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便是针对电力行业排放污染气体制定的政策,在政策里面,国家相关机构对电力行业使用煤炭的方式方法及时间效率等都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大中型城市的核心区域不能再拓展发电厂的占地面积,对于发电设备的后续处理也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政策的提出以及落实都是围绕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但相比之下所涉及的范围还不够广,力度还不够强,必须要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将节能减排落实到电力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3.2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宣传
我国人口基数大,要想使人人都了解节能减排工作必然具备一定困难,但政府部门不应放弃宣传,可以针对与电力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开讲座,引导群众树立节能环保意识,传播节能的相关信息。
3.3发电厂的能源节约
我国对发电厂的依赖程度较大,主要因为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都需要电力部门提供支持,但我国每年为了发电所消耗的煤炭资源大概有五千万吨,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所以在发电问题上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首先,电力部门要对不同发电厂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与维修,确保发电工作正常进行且降低意外发生的频率,提升发电机的安全性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专人在公司内部维护发电机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发电机长期工作后所剩材料的清理问题,包括机器内部的废料,尽量做到无污染处理,安排资源的重复利用,借助一些新型能源能够再生循环的特点来减少物资的消耗。其次,在发电厂工作时要顾及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对于发电厂所需要的煤炭质量进行检查,选取质量有保障且污染性较低的煤炭,从根源节省能量的消耗,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倘若不对煤炭的焚烧质量进行排查,在运行过程中将会造成生产时间延长、用电率不断增高的现象,使发电厂的机器设备同时受到损坏,所以在煤炭的选择环节中就要把好质量关,避免不合格的煤炭以次充好。再就是优化燃烧煤炭的设备。优化发电时所使用的设备机器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煤炭在工作环节中往往会消耗较多的能源,包括材料未能充分燃烧造成的浪费、设备自身运转形成的损耗等,虽然每一个环节都只出现较少能源的损耗,但一整合便是一笔巨大的资产,所以提高发电厂所用设备的质量能够从运行方面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排放量。
结束语
为了提升电力行业节能的有效性,在实际落实节能理念过程中,需要电力部门做好内部管理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效率,不断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从而满足当前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投入节能技术开发的力度,不断开发新的节能设备,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淑芹,于宏兵,蒋彬,张霞,闫春红,展思辉.电力行业节能途径探讨[J].环境工程,2008,(S1):196-199+251.
[2]王天正,王佩璋.电力行业节能的技术探讨[J].山西电力,2008,(04):68-70.
[3]王志轩.电力行业节能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电技术,2008,(05):1-6.
论文作者:王雄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4
标签:节能论文; 电力行业论文; 电网论文; 煤炭论文; 能源论文; 发电厂论文; 我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