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何乃宁 王牡丹

何乃宁 王牡丹

西安一四一医院神经外科 710089

【摘 要】目的:探讨间断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94例均为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等两个组别,各组别均47例病例,对照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普通方法吸痰,观察组患者则在普通吸痰的基础上外加间断声门下吸引,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吸痰次数、分泌物吸引量和肺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吸痰次数对比,对照组(17.8±0.4)平均吸痰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14.2±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泌物吸引量对比,观察组(51.6)较对照组(44.5)分泌物吸引量较多,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率对比,对照组患者(59.57%)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31.9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普通的吸痰导管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低氧血症,而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的方式吸痰,不仅能有效减少吸引次数,更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维持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间断声门下吸引;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79-02

神经外科患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且急性脑血管疾病、重型颅脑损伤等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常需行气管切开术[1]。气管切开术是保障急性脑血管疾病、重型颅脑损伤等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保障,但气管切开术又常会对患者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在置管期间,患者的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血块等物会积存在气囊上方,形成滞留物,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2]。研究表明[3],对患者气囊上方的滞留物进行间断吸引的护理操作,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分泌物吸引量和肺部感染率发现,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比常规气管切开导管吸引效果更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中94例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21位男性患者,26位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2.5±1.3岁,35例脑外伤患者,12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对照组患者中,24位男性患者,23位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3.4±1.4岁,36例脑外伤患者,11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两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病状等资料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吸痰时间选择

急性脑血管疾病、重型颅脑损伤等患者常伴有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无法自主及时排痰,在对这些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在置管期间需护理人员及时帮助患者排痰,否则很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肺缺氧、感染、出血、缺氧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严格遵循按需吸痰原则。当患者频繁咳嗽、听诊器能听到胸腔“咕噜”声或床边响起痰鸣音时,即进行吸痰操作[4]。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仔细观察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的相关参数,结合患者的面色、呼吸情况及时吸痰,严格避免盲目吸引。

1.2.2 操作方法

所有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吸引前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做好防范VAP的护理措施。首先,将患者病床抬高30°及以上,保持气囊内压力在20-25mmHg(1mmHg=0.1333kpa),定时倾倒管路中的冷凝水,每天实施口腔护理四次,随时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在进行声门下吸引和清洗前,需先向气囊内注入1-2ml气体,保持气囊内压力>25mmHg,以防在进行冲洗时冲洗液流入呼吸道,造成患者呼吸急促,咳嗽加剧[5];然后将患者声门下的滞留物吸引干净,注入3-5ml生理盐水,连续负压吸出冲洗液,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在完成冲洗后,需先将注入气囊的气体放出,使气囊内压力保持20-25mmHg,否则压迫气管粘膜时间过长,会引起气管粘膜水肿、坏死等并发症。此外,在进行声门下吸引时,护理人员需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心电监视仪参数,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喘现象,若有则立即停止冲洗;在进行抽痰液操作时,可根据患者的病况适当改变患者体位[6]。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分泌物吸引量和肺部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 SPSS 21.0 软件包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 t 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 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吸痰次数对比,观察组平均吸痰次数(14.2±0.5)少于对照组(17.8±0.4),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对比

P值<0.05

3 结论

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普通的吸痰方法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低氧血症,而在普通吸痰的基础上外加间断声门下吸引的方式吸痰,不仅能有效减少吸引次数,更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维持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柴守霞,刘婷.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 护理研究. 2010(09):21-22

[2] 程华,刘帆,陈弟洪.两种气管切开导管抽吸囊上积液对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比较[J]. 华西医学. 2010(12):42

[3] 杨小辉,王俊,王玉宇.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03):36

[4] 陈霞丽.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05):17

[5] 曾定芬,向明芳,刘真君,胡秀蓉,张萱.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1):19-20

[6] 张宪芬,张瑞英,焦瑞娟.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05):28

[7] 陈莲芳,章凤,贾培艳,丁慧,贾杨阳,朱红娟.间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08):15-17

论文作者:何乃宁 王牡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间断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何乃宁 王牡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