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素质;实践
长期以来,音乐课千篇一律,教师就是带领学生们听一听歌曲、唱一唱歌曲,对于学生的审美、感悟、理解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注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作出改变,要引领学生在音乐作品的赏析、演唱、领悟过程之中获取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音乐学科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一、律动教学,引领学生感知音乐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律动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伴随着音乐进行各种协调的动作。通过律动练习,可以从身心训练学生,不只是让学生去感受歌曲,同时也是调动了学生的肢体、心灵,使其身心能够去更深入感受节奏旋律的起伏、疏密变化,领略音乐的魅力。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律动这一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感知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师生合作为歌曲设计一些动作,根据歌词描绘的场景师生们一边唱歌、一边进行表演。在如此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下,调动学生们的手、脚一起参与音乐学习,活跃学生的身心,有利于不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进而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与表现能力。
二、情景导入,有效调动学生情感
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富有活力、好奇心强,为教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导入的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去设计教学,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例如,开展人教版七年级《黄河船夫曲》的唱歌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民歌概念、民歌风格的教学之上。为此,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爸爸去哪儿》2主题曲,其中有一句歌词如此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从而引出“黄河”的主题,让学生们去走进我们的母亲河。教师:“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文艺作品是赞美黄河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如此的新课导入,从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有助于快速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作品的引子部分,也是学生们所熟知的一首诗《登鹳鹤楼》,诗人面对东去的滚滚黄河,发出了人生苦短的感叹,鼓励学生们走出去看看,开拓自己的视野。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引领学生们去感受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的伟大!带着这种崇敬之情,师生们一起走进了这节课关于黄河的歌曲的学习。这样的音乐课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也为之后的音乐鉴赏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课堂讨论,深化作品主旨理解
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音乐这种充满人文色彩的一门学科,只要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下,才能放松学生们的心情,让学生们能够积极调动自身的思维参与审美活动。为此,设置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在多样化的思维之中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更深入去学生去把握作品的主旨。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阳关三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知道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中的商调式和羽调式,在《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学习之中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现代很多学生出生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们,我们一回到家玩微信,打游戏,与朋友、与家人的沟通、聊天频率减少,因为很多学生对于歌曲之中强烈的离别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为此,我以“为什么从古至今,从友情到亲情我们对于离别没有那么伤痛了呢?”为话题请学生们展开讨论,为此有的学生们谈到了主观意识的淡化,有的学生提到了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让我们的沟通与交流不再那么艰难。通过如此的讨论环节,学生们体验到了古代分离之后再见的艰难,也体会到了“三叠”的深刻含义,感受到了古代友人离别之情。在讨论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深化了学生们对于这首作品主旨是一个了解,也引领学生们去珍惜现在的生活,请珍惜亲人、朋友和身边人。
总之,音乐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的学科,要想活跃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我们必须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那么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们的心情才能放松,进而积极调动自身的思维参与审美活动,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杜一琳.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86.
[2]郭美燕.立足时代潮流 渗透审美追求——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10-211.
论文作者:周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学生们论文; 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黄河论文; 课堂论文; 初中论文; 调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论文;